1.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一
有一戶人家,共有三個人:爸爸、媽媽和他們的獨生兒子。媽媽比爸爸小兩歲。說來真巧,今年全家的年齡加起來剛好是60歲,而四年前全家的`年齡加起來剛好是50歲。現(xiàn)在他們家每個人的年齡各是多少呢?解答:
“這個問題的數(shù)字,聽起來好象有點兒不對頭。四年之前,每個人的年齡都應(yīng)該比現(xiàn)在減少4歲,全家3個人,應(yīng)該共計減少12歲。但是題目里卻說,今年全家年齡的和是60歲,4年前全家年齡的和是50歲,總共只減少10歲。怎么會少減2歲呢?毛病一定出在那小孩的身上。時間往前倒推4年,他的年齡并沒有減4歲,而是打了折扣,少減了2歲。不是他不肯減那么多,是因為他不夠減那么多,把他現(xiàn)在的年齡減光了,還差2歲,只好作罷?梢娺@個小孩今年只有2歲。這樣一來,今年父母年齡的和是60-2=58(歲)。媽媽比爸爸小2歲,所以今年媽媽的年齡是(58-2)÷2=28(歲),今年爸爸的年齡是28+2=30(歲)。
2.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二
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則多9粒;若每人分5粒則少6粒。問:有多少個小朋友分多少粒糖?分析與解析:由題目條件可以知道,小朋友的人數(shù)與糖的粒數(shù)是不變的。比較兩種分配方案,第一種方案每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種方案每人分5粒就少6粒,兩種不同的方案一多一少相差9+6=15(粒)。相差的原因在于兩種方案的分配數(shù)不同,第一種方案每人分4粒,第二種方案每人分5粒,兩次分配數(shù)之差為5-4=1(粒)。每人相差1粒,多少人相差15粒呢?由此求出小朋友的人數(shù)為15÷1=15(人),糖果的粒數(shù)為:4×15+9=69(粒)。
解:(9+6)÷(5-4)=15(人),4×15+9=69(粒)。
答:有15個小朋友,分69粒糖。
3.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三
1、甲、乙兩個糧倉存糧320噸,后來從甲倉運出40噸,給乙倉運進20噸,這時甲倉存糧是乙倉的2倍,兩個糧倉原來各存糧分別為__________噸和____________噸。2、某校共有學生5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則男生_________人,女生_________人。
3、學校買了4個足球和2個排球,共用去了162元。每個足球比每個排球貴3元,每個足球_________元,每個排球_________元。
參考答案:
1、現(xiàn)乙倉存糧=(320-40+20)÷(2+1)=100(噸)
乙倉原存糧=100-20=80(噸)
甲倉原存糧=320-80=240(噸)
2、女生人數(shù)=(560+40)÷(3+1)=150(人)男生人數(shù)=150×3-40=410(人)
3、每個排球=(162-3×4)÷(4+2)=150÷6=25(元)每個足球=25+3=28(元)
4.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四
1、參加四年級數(shù)學競賽同學中,男同學獲獎人數(shù)比女同學多2人,女同學獲獎人數(shù)比男同學人數(shù)的一半多2人,男女同學各有多少人獲獎?【解析】男同學=女同學+2;女同學=男同學÷2+2;
所以男同學=男同學÷2+2+2;所以男同學的人數(shù)等于2×(2+2)=8人,女同學的人數(shù)為6人
2、兩塊同樣長的布,第一塊用去32米,第二塊用去20米,結(jié)果所余的米數(shù)第二塊是第一塊的3倍。兩塊布原來各長多少米?
【解析】設(shè)塊布原來長x米所以x-20=3×(x-32),解得x=38米
3、一個正方形,被分成5個相等的長方形,每個長方形的周長是60厘米,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解析】假設(shè)正方形的邊長為x厘米
所以,解得x=25厘米
因此正方形的周長為25×4=100厘米
5.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五
小華今年12歲,他的媽媽今年48歲,多少年以前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5倍?多少年以后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解:首先,不管是今年或今年前、今年后的若干年,小華和他的媽媽年齡的差都是相同的,媽媽的年齡比小華大48-12=36(歲)。
當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5倍時,把那時小華的年齡作為1份,媽媽的年齡是這樣的5份,比小華多5-1=4(份),所以那時小華是:36÷4=9(歲),是在今年前12-9=3(年)。
當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時,把那時小華的年齡作為1份,媽媽的年齡是這樣的3份,比小華3-1=2(份),所以那時小華是:36÷2=18(歲),是在今年后18-12=6(年)。
答:3年以前,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5倍,6年以后,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
6.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六
1、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處相遇,它們各自到達對方車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處相遇。請問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A、120
B、100
C、90
D、80
2、兩汽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在離A城52千米處相遇,到達對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離A城44千米處相遇。兩城市相距()千米
A、200
B、150
C、120
D、100
參考答案:
1、選擇A。解析:設(shè)兩地相距x千米,由題可知,第一次相遇兩車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兩車共走了2x,由于速度不變,所以,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別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54×2=x-54+42,得出x=120。
2、選擇D。解析:第一次相遇時兩車共走一個全程,第二次相遇時兩車共走了兩個全程,從A城出發(fā)的`汽車在第二次相遇時走了52×2=104千米,從B城出發(fā)的汽車走了52+44=94千米,故兩城間距離為(104+96)÷2=100千米。
7.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七
五年級一中隊和二中隊要到距學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隊步行每小時行4千米,第二中隊騎自行車,每小時行12千米。第一中隊先出發(fā)2小時后,第二中隊再出發(fā),第二中隊出發(fā)后幾小時才能追上一中隊?解題思路:
因第一中隊早出發(fā)2小時比第二中隊先行4×2千米,而每小時第二中隊比第一中隊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隊追上第一中隊的時間。
答題:
解:4×2÷(12-4)=4×2÷8=1(時)
答:第二中隊1小時能追上第一中隊。
8.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八
1、張奶奶家住在六樓,她每上一層樓要走2分鐘,張奶奶從一樓走到家要用多少分鐘?【解答】:爬樓層數(shù):6-1=5(層)
所用時間:2+2+2+2+2=10(分鐘)
2、小勇家住在一棟樓的四樓,他從一樓爬到二樓,有18級臺階,小勇從樓下走到家,要走多少級臺階?
【解答】:爬樓層數(shù):4-1=3(層)
所走臺階級數(shù):18+18+18=54(級)
9.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九
晶晶用圍棋子擺成一個三層空心方陣,最外一層每邊有圍棋子14個。晶晶擺這個方陣共用圍棋子多少個?答案答案:
方陣每向里面一層,每邊的個數(shù)就減少2個。知道最外面一層每邊放14個,就可以求第二層及第三層每邊個數(shù)。知道各層每邊的個數(shù),就可以求出各層總數(shù)。
解:最外邊一層棋子個數(shù):(14-1)×4=52(個)
第二層棋子個數(shù):(14-2-1)×4=44(個)
第三層棋子個數(shù):(14-2×2-1)×4=36(個)。
擺這個方陣共用棋子:52+44+36=132(個)
還可以這樣想:中空方陣總個數(shù)=(每邊個數(shù)一層數(shù))×層數(shù)×4進行計算。
解:(14-3)×3×4=132(個)
答:擺這個方陣共需132個圍棋子。
10.小學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大全 篇十
一大塊金帝牌巧克力可以分成若干大小一樣的正方形小塊。小明和小強各有一大塊金帝巧克力,他們同時開始吃第一小塊巧克力。小明每隔20分鐘吃1小塊,14時40分吃最后1小方塊;小強每隔30分鐘吃1小塊,18時吃最后1小方塊。那么他們開始吃第1小塊的時間是幾時幾分?分析:小明每隔20分鐘吃1小塊,小強每隔30分鐘吃1小塊,小強比小明多間隔10分鐘,小明14時40分吃最后1小方塊,小強18時吃最后1小方塊,小強比小明晚3小時20分,說明在吃最后一塊前面共有(3×60+20)/10=20個間隔,即已經(jīng)吃了20塊。那么,20×20=400分鐘=6小時40分鐘,14時40分-6小時40分=8時。
解:18時-14時40分=3小時20分=3×60+20=200分鐘,已經(jīng)吃的塊數(shù)=200/(30-20)=20塊,小明吃20塊用時20*20=400分鐘=6小時40分鐘,開始吃第一塊的時間為14時40分-6小時40分=8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