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xué)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1、甲、乙、丙三人賽跑,同時從A地出發(fā)向B地跑,當(dāng)甲跑到終點時,乙離B還有30米,丙離B還有70米;當(dāng)乙跑到終點時,丙離B還有45米。問:A、B相距多少米?解答:
乙跑最后30米時,丙跑了(70-45)=25米,所以乙、丙的速度比是30:25=6:5。因為乙到終點時比丙多跑了45米,所以A、B相距
45÷(1-5/6)=270米。
2、求滿足除以5余1,除以7余3,除以8余5的最小的自然數(shù)。
在上面的數(shù)中,再找滿足“除以7余3”的數(shù),可以找到31。同時滿足“除以5余1”、“除以7余3”的數(shù),彼此之間相差5×7=35的倍數(shù),有31,66,101,136,171,206,…
在上面的數(shù)中,再找滿足“除以8余5”的數(shù),可以找到101。因為101<[5,7,8]=280,所以所求的最小自然數(shù)是101。
3、分母不大于60,分子小于6的最簡真分?jǐn)?shù)有____個?
答案與解析:
分類討論:
(1)分子是1,分母是2~60的最簡真分?jǐn)?shù)有59個:
(2)分子是2,分母是3~60,其中非2、的倍數(shù)有58-58÷2=29(個)。
。3)分子是3,分母是4~60,其中非3的倍數(shù)有57-57÷3-38(個)。
。4)分子是4,分母是5~60,其中非2的倍數(shù)有56-56÷2-28c個)。
。5)分子是5,分母是6~60,其中非5的倍數(shù)有55-55÷5-44(個)。
這樣,分子小于6,分母不大于60的最簡真分?jǐn)?shù)一共有59+29+38+28+44=198(個)!
2.小學(xué)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1、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甲行駛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時行駛4.5千米,乙行了5小時。求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解:AB距離=(4.5×5)/(5/11)=49.5千米
2、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向開出。貨車的速度是客車的五分之四,貨車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與客車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客車和貨車的速度之比為5:4
那么相遇時的路程比=5:4
相遇時貨車行全程的4/9
此時貨車行了全程的1/4
距離相遇點還有4/9-1/4=7/36
那么全程=28/(7/36)=144千米
3、甲乙兩人繞城而行,甲每小時行8千米,乙每小時行6千米。現(xiàn)在兩人同時從同一地點相背出發(fā),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時回到原出發(fā)點。求乙繞城一周所需要的時間?
解:甲乙速度比=8:6=4:3
相遇時乙行了全程的3/7
那么4小時就是行全程的4/7
所以乙行一周用的時間=4/(4/7)=7小時
3.小學(xué)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1、一只野兔逃出80步后獵狗才追它,野兔跑8步的路程獵狗只需跑3步,獵狗跑4步的時間兔子能跑9步。獵狗至少要跑多少步才能追上野兔?解:狗跑12步的路程等于兔跑32步的路程,狗跑12步的時間等于兔跑27步的時間。所以兔每跑27步,狗追上5步(兔步),狗要追上80步(兔步)需跑[27×(80÷5)+80]÷8×3=192(步)。
2、甲、乙兩人在鐵路旁邊以同樣的速度沿鐵路方向相向而行,恰好有一列火車開來,整個火車經(jīng)過甲身邊用了18秒,2分后又用15秒從乙身邊開過。問:
。1)火車速度是甲的速度的幾倍?
。2)火車經(jīng)過乙身邊后,甲、乙二人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相遇?
解:(1)設(shè)火車速度為a米/秒,行人速度為b米/秒,則由火車的是行人速度的11倍;
。2)從車尾經(jīng)過甲到車尾經(jīng)過乙,火車走了135秒,此段路程一人走需1350×11=1485(秒),因為甲已經(jīng)走了135秒,所以剩下的路程兩人走還需(1485-135)÷2=675(秒)。
3、完成一件工作,需要甲干5天、乙干6天,或者甲干7天、乙干2天。問:甲、乙單獨干這件工作各需多少天?
解:甲需要(7*3-5)/2=8(天)
乙需要(6*7-2*5)/2=16(天)
4.小學(xué)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1、汽車往返于A,B兩地,去時速度為40千米/時,要想來回的平均速度為48千米/時,回來時的速度應(yīng)為多少?2、趙伯伯為鍛煉身體,每天步行3小時,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設(shè)趙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時行4千米,上山每小時行3千米,下山每小時行6千米,在每天鍛煉中,他共行走多少米?
答案
1、解答:假設(shè)AB兩地之間的距離為480÷2=240(千米),那么總時間=480÷48=10(小時),回來時的速度為240÷(10-240÷4)=60(千米/時)。
2、解答:設(shè)趙伯伯每天上山的路程為12千米,那么下山走的路程也是12千米,上山時間為12÷3=4小時,下山時間為12÷6=2小時,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為:12×2÷(4+2)=4(千米/時),由于趙伯伯在平路上的速度也是4千米/時,所以,在每天鍛煉中,趙伯伯的平均速度為4千米/時,每天鍛煉3小時,共行走了4×3=12(千米)=12000(米)。
5.小學(xué)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張工程師每天早上8點準(zhǔn)時被司機(jī)從家接到廠里。一天,張工程師早上7點就出了門,開始步行去廠里,在路上遇到了接他的汽車,于是,他就上車行完了剩下的路程,到廠時提前20分鐘。這天,張工程師還是早上7點出門,但15分鐘后他發(fā)現(xiàn)有東西沒有帶,于是回家去取,再出門后在路上遇到了接他的汽車,那么這次他比平常要提前_________分鐘。答案解析:
第一次提前20分鐘是因為張工程師自己走了一段路,從而導(dǎo)致汽車不需要走那段路的來回,所以汽車開那段路的來回應(yīng)該是20分鐘,走一個單程是10分鐘,而汽車每天8點到張工程師家里,所以那天早上汽車是7點50接到工程師的,張工程師走了50分鐘,這段路如果是汽車開需要10分鐘,所以汽車速度和張工程師步行速度比為5:1,第二次,實際上相當(dāng)于張工程師提前半小時出發(fā),時間按5:1的比例分配,則張工程師走了25分鐘時遇到司機(jī),此時提前(30-25)x2=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