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家庭教育原則解讀
平等原則
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促體現(xiàn),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要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角度上看待。
尊重原則
尊重是相互的;家長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家長。
交流原則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長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求,孩子和家長就沒話說。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
自由原則
很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嚴,卻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引起悲劇。應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統(tǒng)一原則
家庭教育要和學校統(tǒng)一,否則孩子無所適從。
榜樣原則
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做好表率。
信任原則
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
寬容原則
人非圣人,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正常的。家長應該寬容地對待,做好引導工作。
鼓勵原則
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不懂得鼓勵,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可能是隨意的一兩句話帶過了。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多鼓勵孩子。
教育方法要隨孩子的年齡的增大而不斷改變。
2.家庭教育的原則
第一、量力而行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須根據孩子身心實際發(fā)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順序進行,要貫徹好這一原則,做到以下幾點:
1、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水平做到力量而行。
要使教育獲得成功,就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此考慮教什么,怎么教。幼兒期的孩子,在生理的心理方面發(fā)展非常迅速,獨立生活能力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都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生變化,所以在早期教育時,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讓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水平,過難或過易都不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無論是讓孩子學做一定有家務勞動,還是讓孩子學習某些文化知識,都要從孩子實際身心發(fā)展出發(fā),遵循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忽視了這一點就難以獲得應有的效果。所謂"跳一跳夠得著"就是這個道理。要激勵孩子學習某種知識,當這種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水平相差不大時,他不僅愿學,有能力學,而且也容易引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
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過孩子的實際發(fā)展水平,他就不愿學,也學不懂,當然就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或抵觸情緒。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水平和所學知識的實際水平。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循序漸進
每一門科學文化知識都有它自己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邏輯順序,而且有一定的連貫性。在向孩子傳授知識的時候,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增強知識的系統(tǒng)性。既要注意鞏固孩子已學過的知識,又要啟發(fā)孩子學習新的知識,并要啟發(fā)、誘導孩子進行獨立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孩子系統(tǒng)思考問題的能力,要注意觀察,了解孩子掌握知識的情況,當孩子對所學知識尚未理解時,不要急于教新的內容,要按照秩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向孩子傳授知識。
有的家長不善于循序漸進地向孩子傳授知識或不了解知識的邏輯規(guī)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只從主觀愿望出發(fā),急于求成,讓孩子長時間學習、識字、看書。據幼兒園問卷調查,孩子離園回家后,要學習兩個小時,家長要求孩子寫字、算算術,使幼兒教育小學化,致使孩子難以接受,產生厭倦情緒。對此,家長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長苦心,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做的結果就像拔苗助長一樣,不公不奏效,往往事與愿違。只要從孩子的實際水平出發(fā)循序漸進地啟發(fā)發(fā)育孩子,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學齡前兒童,雖然各方面都有很大發(fā)展和變化,但他們仍然是沒有發(fā)展成熟的孩子,在生理與心理上都與小學生有著很大的差別,不能用學生思維方法和標準對待和要他們。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全面發(fā)展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及身心發(fā)展水平,確定教育內容和要求。運用適當?shù)姆椒,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使孩子按照德、智、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健康成長。
孩子的年齡、個性發(fā)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發(fā)展水平也存在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長不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顧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只憑主觀臆斷,以主觀主義教育方法對待孩子,這是違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往往達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與愿違。
當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是無可非議的。希望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超越幼兒本身條件。有的家長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全才",讓孩子學畫畫,學音樂、學舞蹈、學書法等等,恨不得一下子讓孩子什么都學會。結果把孩子搞得無所適從。以致什么也學不好,甚至把身體搞垮了,孩子的天賦和智商是有差異的,如果孩子不具備某些天賦,家長只憑主觀愿望,要求學這,學那,這就是強人所難了。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會造成孩子的學生負擔,引起孩子的反感,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每個孩子的個性,氣質、愛好、智商都有所不同,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shù)姆椒,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按照因材施教全面發(fā)展的原則,對孩子進行文化知識,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養(yǎng)。同時要根據孩子身心的規(guī)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對孩子進行啟發(fā),引導和幫助。
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注意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善于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孩子的特長,充分發(fā)揮其潛在能力,同時也要注意讓孩子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家長要注意用心觀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為等方面的表現(xiàn),及時地進行啟發(fā)引導和教育。有的孩子很自信,認為什么事情都會干,不妨給他一件較難的事情干一下,他做完后,可適當?shù)刂赋鏊牟蛔阒帲顾w會到自己還有些事情做得不好,逐步培養(yǎng)孩子謙虛謹慎的美德。相反,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什么都不敢做?梢越o他一些簡單的事讓他做,在做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幫助,完成后做對了要給予充分肯定,讓他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些事情的,逐漸建立起自信心。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不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觀念,什么勞動都不讓孩子參加。甚至有的家長連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學著做,其結果必然養(yǎng)成孩子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應該懂得懶惰是萬惡之源,勞動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和身心健康,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創(chuàng)造適當?shù)膭趧渝憻挋C會,從小養(yǎng)成孩子熱愛勞動和愛護勞動成果的優(yōu)良品質,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期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
三、要求一致
這一原則是指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要互相配合,協(xié)調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為按照統(tǒng)一的要求發(fā)展。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既是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過程,又是一個連續(xù)完整的過程。因此,在早期教育中,應遵循教育統(tǒng)一的原則。只有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協(xié)調一致,有統(tǒng)一的認識和要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獨生子女成了"小太陽",家庭,都圍著孩子轉,當孩子有了缺點、錯誤時,有的主張批評教育,有的卻要包庇護短,往往是爺爺奶奶與父母的意見不統(tǒng)一,有的父母之間認識也不一致,家庭成員在認識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會以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會喜歡袒護自己的一方,會氣惱批評自己的一方。這們不僅影響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是非不清,聽不進正確批評,常常無理取鬧等不良品德和行為。因此,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家庭成員應做到互相配合、步調一致,即使意見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則會給孩子身心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注意的。因此,家庭教育要取得成功,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采取一致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講道理或做一兩次練習就可以辦到的,而是要經過多次練習不斷強化和鞏固而成的。家庭成員對孩子教育的態(tài)度和要求一致,就會促使孩子對某些品德和行為進行多次練習,不斷強化和鞏固,從而形成良好品德和習慣。
四、寓教于實踐
家庭是孩子的早的課堂,參與家庭生活是孩子早的實踐活動。
因此,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貫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之間互相關心、和睦協(xié)調、文明禮貌、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孩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家庭生活實踐對孩子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有人比喻說:家庭是第一個染缸,學位是第二個染缸,社會是第三個染缸,第一個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著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礎上著色的,所以家庭這一道著色對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把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讓孩子在一個和睦、文明的家庭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長。
幼小無知的孩子,對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學習,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總想向大人學習他想做的事,因此,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孩子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比如,通過教育孩子穿衣、吃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要求孩子愛護花木,不浪費食物,學著做些輕微的家務勞動等,培養(yǎng)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增強勞動觀念的優(yōu)良品質。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孩子,就能有效地達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幼小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是游戲、玩耍和娛樂,寓教于樂,寓教于玩也是教育孩子的一個有效辦法。孩子在游戲、玩耍和娛樂中認識環(huán)境,適應生活,學習知識,增長才干,促進孩子智力和體力的發(fā)育成長。家長在條件充許的情況下,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開展游戲和娛樂活動的環(huán)境。讓孩子玩得高興快樂,好奇心得到滿足,想象得到實現(xiàn),從而訓練孩子的思維,培養(yǎng)孩子動手技能。比如,讓孩子自己推動玩具汽車在地上跑,或自己騎小自行車,或把小木板、鐵片、塑料瓶、玻璃瓶等放在水中,讓孩子仔細觀察,哪些浮在水面,哪些深入水底,引導孩子自己做事,啟發(fā)孩子進行思維,通過玩耍游戲等實踐活動進行教育,對增強孩子體質,培養(yǎng)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是極為有益的。
3.家庭教育的八個原則
。、遵守關愛原則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愛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礎。
孩子都需要愛,他們對愛的需要遠遠勝于對玩具的需求。
建議:與孩子道別時揮揮手;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
2、遵守民主原則
做父母的要努力營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充分重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議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fā)雷霆。其實,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建議對于小孩來說是否合適。
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親都喜歡逛商場,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歡,為什么?
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看到的是琳瑯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瑯滿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所以,在小孩不聽話的時候,好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遵守快樂原則
讓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樂的,學習是快樂的,不要人為地制造壓力。
如果你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贊美他,比如當他畫了一幅不錯的畫時,你能及時表揚他,而且表現(xiàn)得很具體:“你畫的恐龍尾巴真的很生動。”
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禮物,他的臉上一定會綻放動人的光彩,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未來新的挑戰(zhàn)。
4、遵守興趣原則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小孩,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只要他們的興趣本身不壞,就要努力為他們提供便利條件,讓他們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作為家長,當然不能對孩子不加管教、聽之任之,但是控制過嚴又可能壓制兒童天真爛漫的童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作用。
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只有從小能享受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自在。
。、遵守鼓勵原則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父母要多留心小孩的長處,不要吝惜你的贊美之辭和適當?shù)奈镔|獎勵。
當孩子表現(xiàn)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辟澝酪唧w一些,說出細節(jié),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xiàn)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wèi)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yǎng)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遵守游戲原則
父母應擠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樂和游戲,使他們在愉快的.玩樂中學習知識并增長才干。
雖然孩子入學后,其主導活動是學習,但游戲仍然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有些父母存在著一種誤區(qū),總認為游戲會浪費時間,會耽誤孩子的學習,中國也有“玩物喪志”的古訓,其實不然。因為游戲不僅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而且可以使他們在快樂中增強體能,增長知識,提高自尊。
7、遵守寬容原則
父母要善于寬容孩子的錯誤,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他們不斷修正錯誤的過程。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遵守信任原則
要大膽放手地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信任是他們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催化劑。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xiàn)得為明顯。但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并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4.家庭教育有哪些方法
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行為都會引起孩子的模仿,所以這里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2、適當?shù)呐u。在評判的時候要保持自身的冷靜?梢韵缺頁P其好的地方,批評差的地方;蛘呦冗M行自我批評再評判孩子,畢竟也有子不教父之過的錯誤。
3、表揚獎勵都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也是教育中一種很好的激勵手段。在孩子表現(xiàn)的好的時候可以給與口頭的表演或者動作的親昵,但是要對事情本身進行表揚?梢酝ㄟ^書籍的獎勵,或者興趣愛好的獎勵為正確引導。
4、個家庭要良好的發(fā)展,就需要一個好的氛圍,同意的好的氛圍也有利于教育。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活動,比如郊游,逛街,進行興趣活動。這樣家長就可以在活動過程匯總加深與孩子的關系,也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需求。
5、交談。交談是家長與孩子之間常用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切記交談的場合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