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六年級圣誕節(jié)手抄報內容精選:圣誕歌的由來
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是圣誕夜的意思,英語叫Christmas Eve(圣誕前夕,圣誕前夜),平安夜也用來表示圣誕節(jié)前一天。巧得很,和中國民間的“掃塵節(jié)”一樣(夏歷12月24日,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家庭里都要掃塵,“塵”和“陳”諧音,“掃塵”因而有“除舊”的意思),在舊時的歐洲,平安夜也是掃塵的日子。這一天尤其對農村的父母來說,是非常辛勞的一天。他們要為圣誕節(jié)和新年做許許多多事情:忙地里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廚具、烤圣誕鵝、做蛋糕、布置圣誕樹、張羅圣誕禮物……等到全家團聚歡慶平安夜的時候,父母們通常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了。圣誕夜唱圣誕歌,這是古老的傳統(tǒng);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有記載的圣誕歌約有上千首;久唱不衰的有五十幾首,而最有名的圣誕歌是《平安夜》。這首歌共有6小節(jié),通常流行的是3小節(jié)(原作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六小節(jié))第一節(jié)的歌詞大意為:平安夜,神圣的夜!/人人安息,/至圣獨醒。/慈祥鬈發(fā)的兒子,/睡吧,在美妙的寧靜中,/睡吧,在美妙的寧靜中。第一句就是“平安夜”,歌名因此也叫《平安夜》,從此,圣誕夜就得名“平安夜”。
1792年12月11日,約瑟夫·莫爾作為編織女工安娜·朔伊貝爾和當?shù)伛v軍的一個步兵的私生子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出生,父親因害怕而逃走。洗禮時,只好請了薩爾茨堡的一個名叫約瑟夫·沃爾格穆特的劊子手當教父。莫爾心地善良,好為弱者、窮人和孩子們做事,但不幸的身世使年輕的莫爾不斷受到驅趕,直至1815年,莫爾才擔任薩爾茨堡附近奧伯恩多夫小鎮(zhèn)的牧師,在那兒的集市上認識了來自鄰鎮(zhèn)阿恩斯多夫的小學教師和集市組織者弗蘭茨·克薩弗·格魯貝爾,兩人成了好朋友。莫爾(作詞)和格魯貝爾(作曲)合作的圣誕歌《平安夜》于1818年12月24日首次在奧伯恩多夫鎮(zhèn)教堂演唱,由于管風琴被老鼠咬壞,臨時改用吉他伴奏。順便提一下,《平安夜》幾乎譯成了全世界所有的語言,歌詞原文是用德語寫的,第一句是StilleNacht(寂靜的夜或安靜的夜),安靜或寂靜與“平安”還是有區(qū)別的,但最早就以“平安夜”被譯成了中文,先入為主吧。
1914年12月24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各國士兵自發(fā)停戰(zhàn),他們從廣播中聽到了奧地利歌劇女演員奧麗絲·舒曼演唱的《平安夜》。此時此刻,她的兩個兒子都在前線聆聽母親的演唱,一個在德軍的戰(zhàn)壕里,另一個在協(xié)約國軍隊的前沿陣地,他們多么希望戰(zhàn)爭早日結束,回家和母親團聚。
不管在哪里、如何歡度平安夜,需要記住的是,《平安夜》見證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在平安夜要感恩你們的父母親。
【篇二】小學六年級圣誕節(jié)手抄報內容精選:圣誕節(jié)吃什么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jié)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圣誕節(jié)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圣誕樹下,共進節(jié)日美餐。圣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于1620年。這種風俗盛于美國。英國人的圣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澳大利亞人愛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圣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在傳統(tǒng)的圣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圣誕節(jié)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jié);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jié)和圣誕節(jié)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tǒng)的食品。
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痣u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很喜歡吃烤鵝。在移民到美洲之后,還沒有養(yǎng)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于是就吃火雞,竟然發(fā)現(xiàn)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于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重要節(jié)日中必不可少。這種風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據(jù)說在一六二零年的圣誕節(jié),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里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于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jié)的主菜。因此圣誕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
火雞的最傳統(tǒng)做法非常簡單,您只需要用鹽和花椒末將火雞里外充分涂抹,然后在烘爐中烘烤3小時左右即可。吃火雞的歷史已經有近四百年了。這個象征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Christmas Dinner”和“Thanks giving Dinner”中的“Dinner”原本并非指晚餐。而應該在中午吃。由于感恩節(jié)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經非常接近圣誕節(jié)這個一年中的大節(jié)日。而圣誕節(jié)正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雞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誕節(jié)。每當圣誕節(jié)的到來,人們總會想到香噴噴的火雞。
【篇三】小學六年級圣誕節(jié)手抄報內容精選:圣誕樹的故事
以前德國的亞爾薩斯,是出產圣誕樹的地方。根據(jù)傳說,有一位名叫弗樂倫亭的隱修圣人,住在亞爾薩斯的一個樹林當中,他非常喜歡小孩子。有一年的圣誕節(jié),他希望附近的小孩子,都能在一起快樂的玩,但是很貧窮,沒有錢買孩子們喜愛的玩具和糖果,因此他為這件事很傷腦筋。一天早上,弗樂倫亭在樹林中散步的時候,忽然看見一棵小杉樹,樹上堆滿了雪,枝上掛著許多小冰條,經過太陽一照射,閃閃發(fā)光,非常的漂亮。他就把那棵樹弄回來,種在盆里面。又在樹林中撿一些野果子,再和上面粉,做成一些十字架,或星星形狀的小餅,掛在樹枝上面。又用一些小蠟燭,插在樹枝上,把那棵樹裝扮得五光十色,非常的美觀。到了圣誕夜晚,弗樂倫亭打起鐘來,孩子們聽到了,都跑到他的茅屋里,大家圍著那棵樹,手舞足蹈的唱著圣誕歌曲,然后弗樂倫亭把糕餅分給孩子們吃,讓大家過了一個快樂的圣誕節(jié)。以后,這個習俗流傳起來。
一八三七年,德國的海倫公主,同法國的一位公爵結婚以后,圣誕樹也隨著她傳到了巴黎。一八四一年,維多利亞的丈夫,把一棵圣誕樹,放在溫德莎宮門前。這種風俗由皇家傳到貴族階層,而后風行到了民間。一八三○年,大批的德國移民到了美國。這些人有天主教友和基督教徒,大多散居在紐約、新英格蘭各地。他們的圣誕樹引起了當?shù)厝说淖⒁饧澳7,以后圣誕樹便風行在美國各教堂、各家庭,F(xiàn)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歐美及澳洲各地國家,圣誕樹成了圣誕節(jié)里面最熱鬧、可愛的裝飾品,點綴著圣誕節(jié)的多彩多姿,也象征著快樂與希望。
關于圣誕樹的裝飾,世界各地似乎大同小異。由于圣誕節(jié)是在冬季,所以圣誕樹所采用的都是常青樹。多半是四五尺高的小棕樹、或小松樹,栽在大花盆里面,樹上布滿五顏六色的小蠟燭或小電燈,再掛上各式各樣的裝飾品與彩帶,以及孩子們的玩具,和家人所送的禮物。裝飾好了以后,放在客廳的一角。如果是放在教堂、禮堂、或公共場所,圣誕樹則比較高大,而樹的下邊也可放禮物的。
根據(jù)圣誕節(jié)習俗的記載,第一棵圣誕樹,是白冷城路邊的一棵小棕樹。在耶穌降生的頭一天晚上,圣母瑪利亞及圣若瑟,走到白冷城時候,非常的疲乏,圣母就在那棵樹下休息了一會,那棵小棕樹,好象受寵的樣子,展開它的樹枝,給圣母抵擋吹來的冷風。就在那個半夜里,耶穌基督誕生了。這時候,天上出現(xiàn)了一顆特別亮的星星,發(fā)出奇妙的光芒,直接射到那棵小棕樹的頭上,盤旋成了一道美麗的光圈。從此以后,小棕樹在圣誕節(jié)中,就占了一席光榮的地位。至于圣誕樹風行到全世界,也只是十九世紀的事。中古時代,德國流行的宗教劇,在伊甸園的一場戲,天主造人以后,亞當夏娃背叛天主的時候,戲中用一棵掛滿了蘋果的棕樹,代表著「生命之樹」或「知善惡樹」。后來信友把戲中的「生命之樹」移到家中去,象征著救世主的來臨。隨著這個象征的發(fā)展,到了十五世紀,裝飾圣誕樹,就已經成了一個習俗。
【篇四】小學六年級圣誕節(jié)手抄報內容精選:圣誕節(jié)歌曲
《The First Noel 第一支圣誕歌》第一個圣誕,那會是怎么樣的一個夜晚?耶穌降生,東方升起一顆新星,三位智者決心按著星星指引的方向尋覓基督,哪怕路迢迢。低沉的男聲,虔敬有力,第一支圣誕頌歌即來自這千山萬水的追尋。
《Hark! Herald Angels Sing 天使在歌唱》
與圣誕的寂靜不同,天使的報信讓人世沸騰:這是和平之子,這是正義之光,基督的降生是為了拯救世俗的臣民,是為了給他們第二次生命。來自超級天后Mariah Carey(瑪麗亞-凱莉)的經典翻唱!
《White Christmas 白色圣誕節(jié) 》
"白色圣誕"根本已經和 圣誕節(jié) 畫上等號的金曲,最為暢銷的圣誕流行歌曲!”——白色的雪花,白色的原野,圣誕老人的白胡子;圣誕卡片,圣誕祝!荚诎咨氖フQ節(jié)!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圣誕節(jié)該是什么樣的?——該是歡快的。所以,我們祝你有個快樂的圣誕節(jié)、快樂的新年!帶點布丁,帶點糖果,要是你不給點什么,我們可不走哦,祝?刹皇前捉o的!來自Enya(恩雅)的天籟之音!
《God Rest Ye Merry Gentlemen》----英文版《寓言》
不要沮喪,不要憂傷,耶穌于這天降臨人間。帶著喜悅,帶著慰藉,上帝之子、我們的牧羊人誕生在馬槽。贊美主吧,他會領我們走出迷途...曲調很熟悉,張韶涵的《寓言》即來于此!
《Winter Wonderland 冬天的仙境》
圣誕歌曲《冬季仙境》首發(fā)于1934年,從那以后又被反復翻唱。歌詞描寫的是圣誕節(jié)前后的情景:堆著雪人,想象他就是某某人的模樣,不自覺地踏入了一個只有冬天才有的奇異景象…一片銀色世界才有圣誕節(jié)的氣氛!
《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 天使歌唱在高天》
圣誕節(jié)時唱的贊美詩稱為“圣誕頌歌”。圣誕頌歌很多,詞曲多取自名家名作,這首《天使歌唱在高天》即是其中的一首!
《Joy To The World 普世歡騰》
普世歡騰,救主下降,沃野、洪濤、山石、平原無不歌聲嘹亮——主治萬方的氣度,僅僅有海豚音的音色怎么夠呢,你覺得呢?
【篇五】小學六年級圣誕節(jié)手抄報內容精選:平安夜吃蘋果起源
一、從港澳臺的留學生中傳來的。時間大約是80年代初期,地點是廣州或廈門,當時改革開放剛開始,從港澳臺來的留學生不多,中國社會的物資也不是很多,他們中的部份人有過圣誕節(jié)的習慣,但沒有火雞,也沒有圣誕大餐,有錢也買不到些什么東西。12月市面上只有蘋果這種水果賣,于是他們就吃蘋果慶祝,喻意有新年里,平平安安。二、從中國的大學生中流傳開的.時間大約是80年代中,地點是廣州或武漢。這些人是當時的天之驕子,他們有這樣的學習機會,接觸了部份的外國留學生,外籍教師,了解一些外國的文化傳統(tǒng),于是他們也過起了圣誕節(jié),但是他們將圣誕節(jié)理解為外國人的新年,他們在這個節(jié)日里添加了中國的傳統(tǒng)元素,平安夜吃蘋果取意平平安安的意思.版本也有多個,有說要向24個不同姓氏的人要24個蘋果。有說要去24個不同的地方買24個蘋果。有說要6個蘋果,其中3個紅的,3個青的。等等……
三、從賣蘋果的小販中流傳開的。時間不清楚有說是90年代中,地點基本上遍布全中國,原因是外來的水果大量流入中國市場,價格便宜,本土生產的蘋果泄銷,于是販賣蘋果的商人就借平安夜賣蘋果。于是這個平安夜吃蘋果的中國傳統(tǒng)就正式產生了。
有的人說要夠24角買一個蘋果給喜歡的人有表白的意思,也有人說蘋果就是傳說中的智慧果,在圣誕節(jié)送蘋果是很好的。
在圣誕節(jié)的時候如果收到蘋果:蘋果的寓意就是平平安安。剛好又是圣誕平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