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練# #詩經(jīng)《國風·唐風·采苓》原文譯文及賞析#】《詩經(jīng)》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shù)幾個詞,來表現(xiàn)動作的進程或情感的變化。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詩經(jīng)《國風·唐風·采苓》原文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國風·唐風·采苓》
先秦:佚名
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為言,茍亦無信。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茍亦無與。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為言,茍亦無從。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譯文】
攀山越嶺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兒佇立在首陽山頂。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不要信啊沒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拋棄它們吧拋棄它們,切莫信以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謠生事的長舌婦們,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攀山越嶺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兒尋到首陽山下來。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你不要自亂陣腳參與進來。輕輕拂去它們吧拂去它們,切莫信以為真真相終大白。那些流言蜚語的制造者們,一無所得枉費心思空掛懷!
攀山越嶺采蕪菁啊采蕪菁,那苦人兒轉到首陽山之東。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堵上自己耳朵不要聽。不要太在意它們吧別在意,千萬別聽雨是雨聽風是風。那些以造謠傳謠為樂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終兩手空空!
【賞析】
這是一首勸誡世人不要聽信讒言的詩歌。此詩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興的表現(xiàn)手法開篇。所謂“興”,依朱熹的解釋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陽之顛”,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陽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陽之東”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败摺保幻S藥,又名大苦,葉似地黃!翱唷,是苦菜,亦作“荼”,似葵!拜住,是蕪菁,亦稱蔓菁,俗稱大頭菜,根塊肥大,可供蔬食。這三種植物,都是《詩經(jīng)》時代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詩人用這三種習見之物以起興,從而表達自己“人之為(偽)言”“茍亦無信”、“茍亦無與”、“茍亦無從”的理念。
此詩三章,先后告誡人們對待謠言要有三種態(tài)度“無信”、“無與”、“無從”!盁o信”,是強調(diào)偽言內(nèi)容的虛假;“無與”,是強調(diào)偽言蠱惑的不可置理;“無從”,是強調(diào)偽言的教唆不可信從。意思是說,首先要認識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參與傳播,第三要不能聽信折磨自己。語意層層遞進,從而強調(diào)偽言之偽。接著詩人又用“舍旃舍旃”這個疊句,反復叮嚀,進一步申述偽言的全不可靠,要舍棄它們,不要信以為真,因為這世道很復雜,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眾口爍金之事不絕如縷。至此,詩人所要申述的“人之為(偽)言”“無信”、“無與”、“無從”的理念已經(jīng)闡述得淋漓盡致,無須再說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無信”、“無與”、“無從”,那么偽言也就沒有市場,制造偽言的人也無立足之地了。故此詩人在每章的結尾用“人之為言(偽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詩,表明造謠者徒勞無功。
擴展閱讀:《詩經(jīng)》重章疊句
《詩經(jīng)》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jié)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是構成《詩經(jīng)》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jié)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huán)往復,節(jié)奏舒卷徐緩。《詩經(jīng)》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于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jīng)》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shù)幾個詞,來表現(xiàn)動作的進程或情感的變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換了六個動詞,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個過程。復沓回環(huán)的結構,靈活多樣的用詞,把采芣苡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成了一個整體,一唱三嘆,曼妙非常。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卷一云:“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馀音裊裊,若遠若近,若斷若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除同一詩章重疊外,《詩經(jīng)》中也有一篇之中,有兩種疊章,如《鄭風·豐》共四章,由兩種疊章組成,前兩章為一疊章,后兩章為一疊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如《周南·卷耳》四章,首章不疊,后三章是重章。
《詩經(jīng)》的疊句,有的在不同詩章里疊用相同的詩句,如《豳風·東山》四章都用“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開頭,《周南·漢廣》三章都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結尾。有的是在同一詩章中,疊用相同或相近的詩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疊句。三章在倒數(shù)第二、三句分別疊用“不我以”、“不我與”、“不我過”。
《詩經(jīng)·國風》中的疊字,又稱為重言。“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以“丁丁”、“嚶嚶”摹伐木、鳥鳴之聲!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依依”、“霏霏”,狀柳、雪之態(tài)。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和重言一樣,雙聲疊韻也使詩歌在演唱或吟詠時,章節(jié)舒緩悠揚,語言具有音樂美!对娊(jīng)·國風》中雙聲疊韻運用很多,雙聲如“參差”、“踴躍”、“黽勉”、“栗烈”等等,疊韻如“委蛇”、“差池”、“綢繆”、“棲遲”等等,還有些雙聲疊韻用在詩句的一字三字或二字四字上。如“如切如磋”(《衛(wèi)風·淇奧》)、“爰居爰處”(《邶風·擊鼓》)、“婉兮孌兮”(《齊風·甫田》)等。
擴展閱讀:詩經(jīng)名句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皎日。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