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案例分析范例大全
案例事件:今天午餐時,妍妍一直看著自己的碗沒有進餐,我(王老師)正準備提醒她專心吃飯時,發(fā)現用手拿了幾粒飯粒放在碗底。原來妍妍的碗由于高溫消毒有些變形了,放在桌子上不平穩(wěn),她將飯粒放在碗底后碗竟然不再搖晃了。
分析:妍妍正處于對細小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她的碗放不平穩(wěn)了,不是鬧情緒或請老師幫忙,而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說明妍妍是一個愛觀察、動腦筋的小朋友。
策略:我沒有去打斷她,而是在一旁進行觀察。妍妍發(fā)現碗放好后開始進餐,我這時走過去對她及時地進行了表揚。
效果:妍妍開心地笑了,我相信妍妍以后遇到問題時更愛動腦筋想辦法的。
家長反饋:很高興看到妍妍能如此動腦筋解決問題,更感謝老師對小朋友們如此細小入微的觀察和及時給予的鼓勵和指導。相信妍妍這的動腦筋或許有偶然性,但在老師及時給予的贊揚下她會把無意識的、偶然的行為慢慢變?yōu)橛幸庾R的、長期的習慣。希望老師們能多就小朋友們正面的或負面的行為及時做出科學的引導,讓妍妍身心得到同步、協調的發(fā)展。
2.小班案例分析范例大全
[實錄一]:
圓圓是個非?蓯鄱终{皮的小男孩,他特別愛玩水。一天晚上,大家都在作睡前準備——小便、喝水、洗臉。不一會兒,孩子們全到了臥室,我看了一下,發(fā)現圓圓還沒進來,走到廁所一看,不得了,圓圓正站在水池邊,一手按住水池的出水口,一手拿著擰下的圓形物舀水,并往自己身上頭上灑。我趕緊走上前,說:“圓圓,你在干什么?”“我在洗澡”他回答得振振有辭。我說:“你是不是很喜歡洗澡?可我們洗澡都是用熱水洗的呀,冷水洗澡容易生病的,是嗎?”他點了點頭,依依不舍地進了教室。
[實錄二]
近,圓圓老喊嘴干要喝水,一有空就到外面喝水。這天,游戲活動結束后,圓圓又去喝水了,過了好一會兒,他還在外面,我正要出去看一下,有個小朋友進來告訴我:“楊老師,圓圓沒喝水,他把杯子里的水全倒掉了!蔽疫h遠地看過去,發(fā)現他正在水桶邊放開水,喝一口然后全倒掉了,再放水,喝一口,又到掉了。我說;“圓圓,你怎么把水都到掉了?”“我喝不完”!跋麓魏炔煌昃蜕偈⒁稽c,行嗎?”“好的”。到了晚上,我要喝水了,水桶里卻沒水了,我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并問:“為什么別班的水桶里有水,而我們班的水桶里沒水?里面的水到哪兒去了?是喝掉的嗎?”有個小朋友說都是給圓圓到掉的。我說:“你是不是很喜歡水?”“是的”其他小朋友馬上說“我也喜歡水”“我也喜歡水”“那好,我們明天到浴室去玩水,怎么樣?”“好!”孩子們一下子歡呼起來。
第二天,我和洗澡的老師商量,在洗澡前,浴室里放五、六個水盆,讓大家玩會兒水再洗澡。孩子們圍著放滿水的水盆,有的將塑料積木放入,有的那杯子在不停地舀水,有的將塑料小動物小娃娃放入水中洗澡,還有的索性拍水,玩得很暢快。洗完澡,回到教室我看到個個孩子的臉上都露出愉悅痛快的表情。因天熱,我們又玩過幾次水。而圓圓再也沒有發(fā)生過利用喝水而玩水的事情了。
[案例分析]
三歲幼兒是好動好奇的時期,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圓圓的二件事情其實就是想玩水,我們何不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從事喜歡的活動,鼓勵探索,滿足其好奇心呢。
由于我們有目的地玩了幾次水,既滿足了其好奇心——玩水的渴望,又培養(yǎng)了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圓圓再也沒有瞎玩水了。從圓圓的玩水中給了我一個啟示:幼兒的生活經驗的內容可以從幼兒生活中來,順應孩子的需要,而又在滿足孩子需要的基礎上,推動孩子感受生活、理解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小班案例分析范例大全
案例一:
點心前孩子們在廁所內洗手,不一會傳來了哭聲,尋聲一看只見樂樂摔在地上,正在哭泣。原來昊昊洗手推了她,只聽昊昊理直氣壯地說:“我應該排在前面,我個子高。”王月馬上反對說:“不對,洗手時應該大家一起洗!蔽揖蛦枺骸澳俏覀儜撛趺聪词帜?”班級中一下子又開始炸開了鍋,三三兩兩地議論起來,阮依陽說:“一組一組去洗!倍鴺窐凡辉敢饬,說:“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的辦法!薄拔覀円嗷ブt讓著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边@時我一邊洗手一邊哼著兒歌“你不推,我不擠,一個挨著一個,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們聽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亂哄哄的教室內安靜了。
案例二:
之后在角色游戲中,幾個小女孩正在排隊打電話,可是昊昊卻要插隊打電話,這時一旁的阮依陽說:“你應該排隊!薄皩ρ剑梢缘绕渌∨笥汛蚝秒娫,你再打!毙↓埮f,“要謙讓!毖笱笤谝慌哉f著,不一會傳來了兒歌聲:“你不推,我不擠……!苯淌乙魂嚉g聲笑語。
分析: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爭吵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無論,結合于陳鶴琴“生活即教育!苯逃齺碓从谏睿怯捎谛“嘤變耗挲g特點,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與同伴爭搶,同時喜歡模仿,不能用簡單的說教。所以在案例中,當孩子們發(fā)生爭吵時,對于孩子們爭吵的行為我并沒有一味的阻止,對他們進行說教。而是用小班孩子特別喜歡的兒歌來打動孩子,進行教育,同時兒歌便于小班孩子模仿,兒歌朗朗上口,一方面穩(wěn)定孩子們的情緒,另一方面,又可以用來提示孩子,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一邊洗手一邊念兒歌,孩子們一下子非常地新奇,都模仿起來了,慢慢行為控制情緒的影響漸漸降低了。而我另一成功之處又在于,在角色游戲中,當排隊打電話發(fā)生了“插隊”現象,孩子們懂得解決生活問題,大家唱起了兒歌,一件小事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孩子們漸漸懂得解決生活的方式。
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著重于孩子生活的體驗,同時運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目的之所在。
4.小班案例分析范例大全
每個孩子都有他們各自的學習方式,只有允許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操作與探索,孩子的學習才是主動的,學習的效果才是積極、有效的。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幼兒。
我們小班有個孩子叫康康,他在繪畫活動中表現特殊:每當老師講解完作畫要求,孩子們興致盎然地開始畫畫時,只有康康呆坐在那里一動也不動。老師上前詢問時他總說:“我不會畫,老師幫我畫。”前幾次,我總以“你看別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畫的,康康也要自己畫,好嗎?”來回答他。結果就以不畫告終,而當他看到別人漂亮的畫時又好生羨慕。就這一情況我進行了分析:康康雖然年齡比同齡幼兒小一些,但他在智力、動手能力等各方面學習能力都不落后于其他幼兒。他不是不會畫畫,也不會畫不好,關鍵在于他對繪畫缺乏自信心。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在組織繪畫活動時我改變了策略:當康康再次要求老師幫他畫畫時,我就對他說:“來,老師陪你畫!庇谑,我一邊握住他拿筆的手,一邊則用語言鼓勵他(他運筆時我的手不用力):“小手握住筆,眼睛看好,用點力變(畫)!變(畫)!變(畫)!看漂亮的餅干(或其他物體)變出來了!”
初次看到自己也能像同伴一樣畫出東西來,康康感受到了成功喜悅的快感——他大聲地哈哈笑了起來。我也從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對畫畫的自信心萌芽。以后,康康就不再要求老師幫他畫畫了,我按照上面的方法陪他畫了一段時間后,便開始培養(yǎng)他獨立作畫的習慣(繪畫時不用老師陪在身邊)。如今康康對畫畫已有了較濃的興趣,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充滿自信的畫畫了?悼档母淖冏屛覐闹惺艿搅瞬恍〉膯l(fā):當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有特殊的行為表現時,教師要善于去發(fā)現,及時分析情況,采取措施給予相應的教育,這將在無形之中使幼兒受到支持與鼓勵,培養(yǎng)孩子對活動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孩子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5.小班案例分析范例大全
小班下學期,我班新來了一位名叫佳佳的小女孩,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靜。
漸漸地她來我班已經兩個星期了,她給我的印象正如她自己的特點:她是一個比較安靜、干凈的小女孩,而且很少和小朋友說話,別人活動時,她就靜靜地站在一邊,但是學習的時候很認真,老師的話句聽得進,但從不舉手回答問題。班里有這樣一位孩子,就好像沒有她一樣,雖然省心、省事,卻不容易接近。
有,在戶外做游戲,因為這個游戲我請小朋友們自己找一個朋友一起玩。其他小朋友們都各自找到朋友玩去了,只有她一個靜靜地站在一邊看別人玩。于是,我走到她旁邊,問她想玩游戲嗎?她用蚊子般的聲音告訴我,我?guī)缀鯖]聽見。我問她:“老師當你的朋友,和你一起做游戲好嗎?”她望著我,我看出她眼中的喜悅了。她把她的手遞給了我,我故意說我忘記怎樣玩這個游戲,問她是怎么玩的,她很熟練地教我玩法。原來,她很會說話,而且普通話還很標準呢。
做完游戲,我夸獎她很能干。她聽了,兩眼望著我,很乖的樣子。我湊到她耳邊,輕聲地問她:“你知道老師是喜歡哪個小朋友嗎?”她搖搖頭,我讓她猜,她說媛媛。
我吃了一驚,孩子原來也是那么心知肚明,也許是平時老師喊媛媛的名字多一些,表揚媛媛的話多一些,所以她會這么認為。我又問她,你覺得老師喜不喜歡你,她好半天才小聲說不知道。我悄悄告訴她,老師其實喜歡你,因為你聽話、懂禮貌,而且學習認真,孩子的笑容堆在了臉上。
是呀,這么一句簡單的話,我們往往會忽略,但這恰恰是孩子需要的,在這里,我想跟所有的孩子說:孩子,老師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