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認識 元、角、分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52,53頁例1、例2及相關(guān)習題
二、教學目標:
1、能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2、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3、使學生體會人民幣的功能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和勤儉節(jié)約、合理用錢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四、教學難點: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五、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模擬人民幣若干
學生:各種面值的模擬人民幣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1、出示情境圖
2、板書課題:認識元、角、分
(二)、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教學例1
1、讓生嘗試自己認人民幣并說出自己認識的人民幣。
2、對人民幣進行分類。
3、提問:認人民幣時主要看什么來區(qū)別?
4、總結(jié):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教師同時板書)
5、全班齊讀認識人民幣順口溜
6、知識檢測
教學例2
1、元和角的關(guān)系:1元=10角
2、生:思考1角= 分;1元= 分
3、輕松一刻:唱《一分錢》
4、闖關(guān)練習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通過對人民幣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我們以后應該怎樣用錢呢?
板書設(shè)計:
認識人民幣
單 位:元、角、分
①1元=10角
②1角=10分
③1元=100分
【篇二】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和筆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感受計算過程的合理性。
3、 培養(yǎng)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豎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1、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海邊玩一玩好不好?海邊可熱鬧了,出示情境圖,請同學們看情境圖,看看海邊小朋友在干什么?
2、學習情境圖。 談話:看著捉蝦的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根據(jù)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看著捉螃蟹的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根據(jù)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隨著學生的回答,師板書。)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學習例1
1、列算式、體會加法的意義。
談話: 一共捉了多少只蝦?怎樣列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12和26都是幾位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板書課題)
2、探究算法。
(1)學生自主嘗試計算。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將學生交流的口算算法、豎式算法進行板書)
(3)動手操作、自主構(gòu)建。(用小棒拿一拿,計數(shù)器上撥一撥 )
(4)學習豎式的寫法、算法。
師:既然我們學習了豎式,老師這里還有一道題:25+4 ,你能不能嘗試著用豎式的方法進行解答。(學生動筆,上來交流)
師:有沒有做的與她不一樣的?老師這里還有種不同的寫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
25
+4
師:做的對么?為什么?
總結(jié):在計算的時候,我們要個位跟個位對齊,十位跟十位對齊。 總結(jié)一句話: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應該怎樣算?用豎式計算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二)例2
那第二道問題該怎樣列式?那它的結(jié)果又等于多少呢?
三、練習
1、師:在解決了在海邊的兩個小問題,小朋友們在海邊的小樹林里發(fā)現(xiàn)了兩只小刺猬,它們在干什么?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呀。(出示自主練習6)你能編一個數(shù)學故事嗎?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么?誰能很快的算出它的結(jié)果?
2、自主練習第3題。
同學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幾只可憐的小壁虎,他們正忙著找自己的尾巴,你能幫幫它們嗎?學生獨立解答。
3、自主練習第4題
同學們自己買過東西么?這里老師給你這個機會,看,這里有很多的東西,可你只能買兩件東西,你會買什么?計算出他們共需要多少錢?
四、拓展
在海邊結(jié)束了一天的活動,小明回到了家里也做了幾道豎式計算題,可是一不小心在這張答題紙上滴上了幾滴鋼筆水,你能不能把殘缺不全的地方補充完整?
五、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篇三】
教學內(nèi)容:西南師范大學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一些圖形紙制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shè)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 新課】
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并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里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剪一剪 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jīng)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xiàn)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 用釘子板圍。
2. 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guān)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著有關(guān)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么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游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shù)一數(shù)。
看,數(shù)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志)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交通標志)這些交通標志表示什么?每個圖形里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guī)則,安全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