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提前熱身。
要先讓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就應該在孩子上課之前,教孩子做一些腦力熱身運動,而且,注意一定要做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樣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
給學生布置任務。
我們可以給孩子布置一定的任務,比如,可以給孩子命題作文,讓孩子進行寫作練習,這樣能夠讓孩子的心盡快收起來,防止學生上課溜號,不好好聽課的情況發(fā)生。
身體活動做輔助。
如果想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身體方面的活動,不用到戶外去,而是在教室里或者家里,比如讓孩子都站起來,互相揉揉肩膀,捶捶后背等等,能夠讓孩子集中精力。
發(fā)揮團隊的力量。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發(fā)揮團隊的力量,通過孩子之間的團隊合作,來完成老師或家長設定的特殊任務,從而激發(fā)孩子的潛能,雖然任務間距,但是通過團隊努力就會容易完成。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在課堂上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習慣,比如,課前準備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應該讓孩子提前準備好上課的物品,這個過程會讓孩子感受到課程即將開始,充滿期待。
要注意勞逸結合。
我們應該讓孩子做到勞逸結合,如果長時間動腦的話,就應該適當進行動手訓練,因為學生的腦力勞動較多,所以,給學生多練習動手能力,也是對大腦一個放松。
通過提問來集中。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的一些問題來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很多老師都會這個方法,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不集中注意力,就突然提問一個問題,讓學生能夠迅速緊張起來,認真積極思考問題。
一個人的注意力范圍、時間是有限的,人不像掃描儀或者照相機,把所有看到的東西都收進來、記錄下來,引起興趣,包括我們的孩子。孩子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力只能在某一時段內(nèi)聚焦,或者指向某一個具體任務。每個人的注意力時間不同、廣度不同,類型也有差異。
有一種注意力類型叫做無意注意。比如說,上課過程中,當教室門突然發(fā)出大聲響,學生就會扭過去看,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明顯,這就是一種無意注意。這種注意比較難控制,因為它是人的本能反應。還有一種注意力類型叫做有意注意,比如正在聽課的各位老師,你要努力讓自己停留在課程中,關注討論的內(nèi)容,這是需要意志來控制的。
大腦的一個工作原則是喜歡有趣的,能夠帶來愉悅感的事物,另外就是和我們切身需求相關的事物。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學生覺得這堂課的內(nèi)容沒意思,他就會去找別的事情來滿足好奇的需求。
注意力是人的本能反應,人清醒著就會注意到某些東西或某些事物。不同年齡段的人,特別是小學到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青少年,他們的注意力特點有所不同,下面這個表格可以做參考。從注意類型來看,六歲到八歲的孩子,他的注意力類型以無意注意為主,比如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出了怪聲,低年級的孩子會對這個現(xiàn)象有后續(xù)的波及反應,高年級孩子受影響程度則較弱。
小學低學段的學生容易被一些新鮮的刺激吸引過去,注意力保持時間也比較短,只有5~10分鐘。老師們想讓學生一節(jié)課都好好坐在那,這個要求就有點高了。到了小學高段,孩子開始有意的控制自己要認真聽課,不能搗亂,注意力時間也在延長,10~15分鐘;到了初中,孩子已經(jīng)以有意注意為主了,注意力時間在15-20分鐘;到了高中基本上就跟成人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