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練# #《孟子》:離婁下閱讀#】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后人杜撰),戰(zhàn)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
1、為政者,重其根本
子產(chǎn)治理鄭國的時候,用自己乘坐的車子幫助別人渡過河流。
孟子聽后,說到子產(chǎn)不懂得政治啊。他若是修橋鋪路,不出兩個月,人人都能順利地渡河,這就從根本解決了問題。
2、所為所不為
孟子說道,一個人要先有所不為,然后才能有所為。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3、赤子之心
孟子說到,有德行的人都不會喪失嬰兒般的天真純樸的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自得而至
孟子說,君子按照正確的方法得道高深的早已,就是要求他自覺地有所得。這樣就會牢固掌握它,然后心志堅定,積蓄深了,就能左右取之不盡。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資之深,則取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5、可與不可
孟子說,可以獲取,可以不獲取,取了就會傷害廉潔;可以給,可以不給,給了就傷害了恩惠;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了就傷害了勇敢。
可以取,可以不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不與,與傷惠;可以死,可以不死,死傷勇。
6、為仁行禮
孟子說到,君子與常人不同,是因為他們常把仁禮的理念放在心里。仁人愛人,有禮的人尊敬人。愛人的人,別人就會經(jīng)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一直尊敬他。
即便有人一直粗暴野蠻的對待自己,自己也會先考慮自己的仁禮是否做的到位,如果那人還是如此,肯定就是個狂人。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7、不孝有五
孟子說到,一般所謂的不孝有五種:其一,懶惰不贍養(yǎng)父母。其二,賭博好酒不贍養(yǎng)父母。其三,愛財,偏愛妻子兒女,不管父母。其四,放縱自己不管父母。其五,好勇斗狠,危及父母。
孟子之前說到,不孝有三,現(xiàn)在說到有五,嗯,我也糊涂了,反正按照多的來了。
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