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題目:
1、 甲乙兩件商品成本共200元,甲商品按30%的利潤定價,乙商品按20%的利潤定價,后來兩件商品都按定價打九折出售,結(jié)果仍獲利27.7元,求甲商品的成本。
2、出售一件商品,現(xiàn)由于進(jìn)貨價降低了6.4%,使得利潤率提過了8%,求原來出售這件商品的利潤率。
答案:
1、解答:200×(1+20%)÷90%-200=16
(27.7-16)÷(30% - 20%)÷90%=130
2、解答:設(shè)原來的利潤率為x,
1+x%=(1-6.4%)×(1+x%+8%)
x=17%
【篇二】
[專題介紹]
工廠和商店有時減價出售商品,通常我們把它稱為“打折扣”出售,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
利潤問題也是一種常見的百分?jǐn)?shù)應(yīng)用題,商店出售商品總是期望獲得利潤,一般情況下,商品從廠家購進(jìn)的價格稱為本價,商家在成本價的基礎(chǔ)上提高價格出售,所賺的錢稱為利潤,利潤與成本的百分比稱之為利潤率。期望利潤=成本價×期望利潤率。
[經(jīng)典例題]
例1、某商店將某種DVD按進(jìn)價提高35%后,打出“九折優(yōu)惠酬賓,外送50元出租車費”的廣告,結(jié)果每臺仍舊獲利208元,那么每臺DVD的進(jìn)價是多少元?(B級)
解:定價是進(jìn)價的1+35%
打九折后,實際售價是進(jìn)價的135%×90%=121.5%
每臺DVD的實際盈利:208+50=258(元)
每臺DVD的進(jìn)價258÷(121.5%-1)=1200(元)
答:每臺DVD的進(jìn)價是1200元
例2:一種服裝,甲店比乙店的進(jìn)貨便宜10%甲店按照20%的利潤定價,乙店按照15%的利潤定價,甲店比乙店的出廠價便宜11.2元,問甲店的進(jìn)貨價 是多少元?(B級)
分析:
解:設(shè)乙店的成本價為1
。1+15%)是乙店的定價
。1-10%)×(1+20%)是甲店的定價
。1+15%)-(1-10%)×(1+20%)=7%
11.2÷7%=160(元)
160×(1-10%)=144(元)
答:甲店的進(jìn)貨價為144元。
例3、原來將一批水果按100%的利潤定價出售,由于價格過高,無人購買,不得不按38%的利潤重新定價,這樣出售了其中的40%,此時因害怕剩余水果會變質(zhì),不得不再次降價,售出了全部水果。結(jié)果實際獲得的總利潤是原來利潤的30.2%,那么第二次降價后的價格是原來定價的百分之幾?(B級)
分析:
要求第二次降價后的價格是原來定價的百分之幾,則需要求出第二次是按百分之幾的利潤定價。
解:設(shè)第二次降價是按x%的利潤定價的。
38%×40%+x%×(1-40%)=30.2%
X%=25%
。1+25%)÷(1+100%)=62.5%
答:第二次降價后的價格是原來價格的62.5%
【篇三】
利潤問題是小學(xué)奧數(shù)競賽和小升初考試中經(jīng)?疾榈膬(nèi)容。解決利潤問題,首先要明白利潤問題里的常用詞匯成本、定價(售價)、利潤率、打折的意義,通過分析產(chǎn)品買賣前后的價格變化,從而根據(jù)公式解決這類問題。
成本:商品的進(jìn)價,也稱為買入價、成本價;
售價:商品被賣出時候的標(biāo)價,也稱為賣出價、標(biāo)價、定價、零售價;
利潤:商品賣出后商家賺到的錢。
商店出售商品,總是期望獲得利潤。例如某商品買入價(成本)是50元,以70元賣出,就獲得利潤70-50=20(元)。通常,利潤也可以用百分?jǐn)?shù)來說,20÷50=0.4=40%,我們也可以說獲得40%的利潤。
利潤=定價-成本=利潤率×成本
利潤率=(賣價-成本)÷成本×100%=利潤/成本×100%
定價(售價)=成本×(1+利潤的百分?jǐn)?shù))=成本+利潤;
成本=定價(售價)÷(1+利潤的百分?jǐn)?shù))=定價(售價)-利潤。
商品的定價按照期望的利潤來確定:定價=成本×(1+期望利潤的百分?jǐn)?shù))。
定價高了,商品可能賣不掉,只能降低利潤(甚至虧本),減價出售.減價有時也按定價的百分?jǐn)?shù)來算,這就是打折扣.減價25%,就是按定價的(1-25%)=75%出售,通常就稱為75折。因此
賣價=定價×折扣的百分?jǐn)?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