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陸地和海洋
1.地球上的海陸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陸地。地表海陸分布是不均勻的,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無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積都大于陸地的面積)。
2.陸地和海洋的類型:(陰影為陸地)
A是 大陸,的大陸是亞歐大陸
B是 半島,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
C是 島嶼,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D是 大洋
E是 海峽
F是 海灣
3.七大洲的分布(按大到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歐洲 ;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
赤道穿過的大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
赤道穿過的大陸是: 南美洲大陸、非洲大陸 。
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
4.四大洋,太平洋:、海水最深、島嶼最多,跨東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第二、呈“S”形狀、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海冰覆蓋,海水淺,位于北半球,跨經(jīng)度360°.
5.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yùn)河。
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南北美洲的界線:巴拿馬運(yùn)河。
南半球 北半球 東半球 西半球
二、地形
1.五種地形特征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 亞馬孫平原;
高原:地面起伏小,坦蕩,海拔較高,邊緣陡峻;的高原:巴西高原,的高原:青藏高原;
山地:地面崎嶇,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溝谷深;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的山脈:喜馬拉雅山,
兩大山脈帶:環(huán)太平洋沿岸山脈帶;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
丘陵:地面崎嶇,海拔較低,相對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較。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且較平坦,盆地:剛果盆地 。
2.七大洲的地形特點
亞洲:中間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大;海拔較高,相對高度大。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海拔最低;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低矮的高原和山地,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南美洲:西部山地、東部中部平原高原相間分布
大洋州: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地,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南極洲:冰雪覆蓋,平均海拔
3.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海嶺,坡度最平緩的是大陸架,最陡的是大陸坡,最深的是海溝,面積的是海盆,最年輕的是海嶺。
三、海陸變遷
1.德國的 魏格納 提出大陸漂移學(xué)說。
2.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
①地表不是一個整體,全球分為六大板塊,分別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位于海洋)。
②板塊是處在不斷運(yùn)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③板塊的相對運(yùn)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