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初一上冊地理期中重點

時間:2022-04-14 17:36: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初中一年級# #初一上冊地理期中重點#】學習是把知識、能力、思維方法等轉化為你的私有產權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轉私”的重要途徑。你的一生,無法離開學習,學習是你忠實的朋友,它會聽你的召喚,它會幫助你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初一上冊地理期中重點》,供大家查閱。



  

1.初一上冊地理期中重點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1.以風車而的國家是荷蘭。

  2.阿拉伯人的傳統(tǒng)服裝多是身穿白色長袍,頭戴頭巾,這種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陽光、抵擋風沙。

  3.地平面上有東(E)、西(W)、南(S)、北(N)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又分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八個方向。

  4.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

  5.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6.比例尺分為數(shù)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略。

  8.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記和圖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①查閱地理辭書;②咨詢有關人士;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0.經過測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11.曾經對地球形狀的兩種說法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12.麥哲倫環(huán)球游 行路線是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周長是4萬千米。

  14.地球儀: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5.地球的自轉方向是由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16.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

  17.赤道的緯度是0°,赤道以北稱北緯,以南稱南緯,北緯和南緯各有90°。

  18.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北緯90°寫作(90°N)和南緯90°寫作(90°S)。

  19.人們規(guī)定,0°~30°為低緯度區(qū),30°~60°為中緯度區(qū),60°~90°為高緯度區(qū)。

  20.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赤道。

  21.連接南、北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22.經度的起點是本初子午線,或者稱0°經線,東、西經大度數(shù)為180°。

  23.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

  24.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

  25.人們通常用“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粗略說明全球陸地和海洋面積的比例【海洋實際占71%,陸地實際占29%】。

  26.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

  27.全世界共有7個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積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順口溜:亞非北美南;南極歐大洋】。

  28.南極洲是跨經度廣的大洲。

  29.各個大洲的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30.各個大洲的分界線:【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太平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一半,在四大洋中大、深,島嶼也多。

  32.大西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形狀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3.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34.北冰洋是四大洋中小、淺的大洋。

  35.北冰洋是跨經度廣的大洋。

  36.看圖填空:(填寫代號及名稱)

  ①赤道穿過的洲有②南美洲、③非洲、⑤亞洲、⑥大洋州

  ②赤道穿過哪些洲的大陸?②南美洲、③非洲

 、厶窖笱匕兜闹抻孝俦泵乐蔻谀厦乐蔻輥喼蔻薮笱笾茛吣蠘O洲

  大西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歐洲⑦南極洲

 、苣蠘O洲被哪些大洋包圍?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葜饕挥谖靼肭虻闹抻孝俦泵乐蔻谀厦乐

  37.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tài),總稱為地形。

  38.地形類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9.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0.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

  41.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點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42.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huán)繞,中部相對低平。

  43.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shù)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深的地方,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44.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稱為“泛大陸”。

  45.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46.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47.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碰撞擠壓。

  48.板塊與板塊交接處會產生火山與地震。

  49.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2.初一上冊地理期中重點

  一、中國的地形

  1、我國地形的特征: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對農業(yè)生產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有利影響:①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國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②山區(qū)森林、草地、旅游、礦產等資源豐富,不利影響:耕地資源不足,不利于發(fā)展種植業(yè);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不利于農產品等山區(qū)資源外運。

  2、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我國地勢的特征的有利影響是: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促進農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使我國的江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lián)系,有利于東部沿海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內陸地區(qū)的大開發(fā)。第三,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往往建在高一級階梯與低一級階梯交界處,這是因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資源豐富。

  3、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包括: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掌握:課本

  4、五種基本類型都有,山地占1/3,山區(qū)(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占2/3

  5、我國的主要山脈:

  ⑴東北--西南走向,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東列是臺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國東部峰。

 、茤|西走向,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南列是南嶺。

  [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社會經濟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⑶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然⌒紊较担鞘澜缟矫}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山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注意]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6、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態(tài)的寫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我國被稱為“日光城”的地方是拉薩。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原野。黃土高原呈現(xiàn)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溝壑縱橫的狀態(tài)。云貴高原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嶇,石灰?guī)r廣布。我國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面積的盆地,盆地內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面積的沙漠。準噶爾盆地緯度位置北,柴達木盆地在青海省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有“聚寶盆”之稱。四川盆地號稱“紫色盆地”,成都平原“天府之國”。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的平原。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之稱。

  二、中國的氣候

  1、認識我國的三大火爐(重慶,南京,武漢),我國夏季平均氣溫低的地區(qū)是青藏高原,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國夏季氣溫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冬季冷的地方是漠河。認識我國的五個溫度帶(熱帶,亞 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青藏高原區(qū))

  2、我國的降水空間分布特點:降水量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的空間分部的規(guī)律是南多北少。根據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fā)量對比關系,我國四類干溫地區(qū)是干旱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濕潤地區(qū)。東多西少降水多(火燒寮)和少(托克遜)的兩個地方。我國降水時間分布特點: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南北溫差大。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是: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普遍高溫。

  3、我國的平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qū),是我國農業(yè)發(fā)達、城鎮(zhèn)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qū)。

  4、秦嶺準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是我國一月份0度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是我國暖溫帶與亞 熱帶的分界線,是我國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我國半濕潤和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是我國北方和南方的界線。

  5、我國重要的氣候特征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大陸性氣候顯著。

  6、我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界線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為界。界線東南受夏季風的影響,屬季風區(qū),界線西北夏季風很難到達,屬非季風區(qū),全年都較干旱。我國東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風帶來的,主要降水類型是鋒面雨。

  7、阿拉伯半島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緯度位置大體相同,氣候和景觀差異很大的原因是:兩者的海陸位置不同,后者地處亞歐大陸東岸,深受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的影響。

  8、我國季風氣候帶來的各種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寒潮、臺風、洪澇、干旱。

  三、中國的河流

  1、我國河流大多數(shù)分布在東部的外流區(qū)內。這里河流多且長,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冬季河流易結冰,普遍有結冰期。我國水量河是長江,汛期長的河是珠江,含沙量多的是黃河。結冰期長的河是黑龍江。我國的一條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額爾齊斯河。世界上長,開鑿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2、我國東部外流河汛期變化的規(guī)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來越長。我國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還。中的天是巴顏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現(xiàn)在黃河的上、下游河段。黃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決口改道,洪水泛濫。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河道變寬,流速變慢,大量泥沙沉積在河床,黃河下游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地面植被破壞嚴重,夏季多暴雨,對地面的沖刷嚴重。

  6、治黃的關鍵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強黃土高原地區(qū)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庫和水利樞紐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黃河的重要手段。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長度長、水量,流域面積廣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

  7、長江是水能寶庫,水能蘊藏量占全國的1/3,可利用水能資源占全國的1/2。其水能主要蘊藏在上游河段。從玉樹到宜賓流經橫斷山區(qū),河水落差極大,長江流經重慶,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峽,F(xiàn)在正在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即位于此。

  8、長江是黃金水道,干流橫貫東西,終年不凍,自宜賓以下四季通航。為發(fā)揮長江的航運價值,治理了“九曲回腸”的荊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灘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強了港口的建設。

  9、長江上中游分界線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線是湖口,黃河上中游的分界線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線是舊孟津。

  10、季風氣候的優(yōu)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臺風。

  11、我國長的內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來自于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于天然降水。

  12、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糧川”美稱的是河套平原。黃河在流經中游河段后,產生的泥沙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13、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邊的漢江。

  

3.初一上冊地理期中重點

  1、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大周長約為4萬千米。

  2、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3、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4、地球的自轉軸叫做地軸,地軸的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叫北極,地軸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叫南極。

  5、緯線是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大的緯線圈,緯線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6、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相交的半圓,經線有東西之分,0°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0°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

  

4.初一上冊地理期中重點

  1、經緯線特點

  南北為經線,相對成等圈。

  長度都相等,形狀是半圓。

  東西為緯線,獨成平行圈。

  長度不相等,形狀是圓圈。

  赤道為長,兩極化為點。

  地球形狀大小

  地球是個大球體,面積5.1億平方千。

  半徑六千三百七十一,赤道周長約四萬。

  地軸:地球的自轉軸

  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的緯線圈。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經緯度判定

  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

  向西增大是西經,向東增大是東經。

  判斷好后添字母,東E西W北N南S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北緯是北球,南緯是南球。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替,時間差異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xiàn),五帶劃分。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北逆南順。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自轉中心,

  地球地軸。公轉中心,就是太陽。

  地球公轉示意圖,時間一定要牢記。

  兩至日期二十二,兩分日期減加一。

  冬至陽光射南回,晝短夜長北極夜。

  夏至太陽射北回,晝長夜短北極晝

  春分秋分射赤道,全球晝夜一樣長。

  

5.初一上冊地理期中重點

  1.地球緯線的大周長是赤道,長約4萬km。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km。

  2.世界面積大的大洲是亞洲,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大的是太平洋,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緯度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地圖上如果比例尺大,則表示的范圍小,但內容詳細。比例尺的三種形式是數(shù)字式、線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經度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經度廣的是南極洲。

  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世界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5.陸地地形一般有五種形態(tài),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有地殼變動和海平面升降。五帶中,地面得到太陽光熱少的是北寒帶和南寒帶。

  6.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加加林。我國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楊利偉。地球表面上,陸地總面積占總表面積的29%。

  7.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8.世界上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高的大洲南極洲,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人們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10.世界上面積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水量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世界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面積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是亞馬孫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陸地從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兩半球的劃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劃分的,東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