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一
一只布袋中裝有大小相同但顏色不同的手套,顏色有黑、紅、藍、黃四種,問少要摸出幾只手套才能保證有3副同色的?解:可以把四種不同的顏色看成是4個抽屜,把手套看成是元素,要保證有一副同色的,就是1個抽屜里至少有2只手套,根據抽屜原理,少要摸出5只手套。這時拿出1副同色的后4個抽屜中還剩3只手套。再根據抽屜原理,只要再摸出2只手套,又能保證有一副手套是同色的,以此類推。
把四種顏色看做4個抽屜,要保證有3副同色的,先考慮保證有1副就要摸出5只手套。這時拿出1副同色的后,4個抽屜中還剩下3只手套。根據抽屜原理,只要再摸出2只手套,又能保證有1副是同色的。以此類推,要保證有3副同色的,共摸出的手套有:5+2+2=9(只)
答:少要摸出9只手套,才能保證有3副同色的。
2.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二
1、汽車往返于A,B兩地,去時速度為40千米/時,要想來回的平均速度為48千米/時,回來時的速度應為多少?2、趙伯伯為鍛煉身體,每天步行3小時,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設趙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時行4千米,上山每小時行3千米,下山每小時行6千米,在每天鍛煉中,他共行走多少米?
參考答案:
1、解答:假設AB兩地之間的距離為480÷2=240(千米),那么總時間=480÷48=10(小時),回來時的速度為240÷(10-240÷4)=60(千米/時)。
2、解答:設趙伯伯每天上山的路程為12千米,那么下山走的路程也是12千米,上山時間為12÷3=4小時,下山時間為12÷6=2小時,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為:12×2÷(4+2)=4(千米/時),由于趙伯伯在平路上的速度也是4千米/時,所以,在每天鍛煉中,趙伯伯的平均速度為4千米/時,每天鍛煉3小時,共行走了4×3=12(千米)=12000(米)。
3.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三
1、小明從家里到學校,如果每分走50米,則正好到上課時間;如果每分走60米,則離上課時間還有2分。問小明從家里到學校有多遠?想:在每分走50米的到校時間內按兩種速度走,相差的路程是(60×2)米,又知每秒相差(60-50)米,這就可求出小明按每分50米的到校時間。
解:60×2÷(60-50)=12(分)
50×12=600(米)
答:小明從家里到學校是600米。
2、有一周長600米的環(huán)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時、同地、同向而行,甲每分鐘跑300米,乙每分鐘跑400米,經過幾分鐘二人第相遇?
想:由已知條件可知,二人第相遇時,乙比甲多跑一周,即600米,又知乙每分鐘比甲多跑(400-300)米,即可求第相遇時經過的時間。
解:600÷(400-300)
=600÷100
=6(分)
答:經過6分鐘兩人第相遇。
4.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四
6年前,母親的年齡是兒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齡和是78歲。問:母親今年多少歲?解題思路:6年后母子年齡和是78歲,可以求出母子今年年齡和是78-6×2=66(歲)。6年前母子年齡和是66-6×2=54(歲)。又根據6年前母子年齡和與母親年齡是兒子的5倍,可以求出6年前母親年齡,再求出母親今年的年齡。
解母子今年年齡和:78-6×2=66(歲)
母子6年前年齡和:66-6×2=54(歲)
母親6年前的年齡:54÷(5+1)×5=45(歲)
母親今年的年齡:45+6=51(歲)
答:母親今年是51歲。
5.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五
正方形操場四周栽了一圈樹,每兩棵樹相隔5米。甲乙二人同時從一個角出發(fā),向不同的'方向走去,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在拐了第一彎之后的第5棵樹與甲相遇。操場四周一共栽了多少棵樹?解答:
由于甲速是乙速的2倍,所以乙在拐了第一彎時,甲正好拐了兩個彎,即兩個人開始同時沿著上邊走。乙走過了5棵樹,也就是走過了5個間隔,所以甲走過了10個間隔,四周一共有(5+10)×4=60個間隔,根據植樹問題,一共栽了60棵樹。
(數字謎)[4.2×5-(1÷2.5+9.1÷0.7)]÷0.04=100改動上面算式中一個數的小數點的位置,使其成為一個正確的等式,那么被改動的數變?yōu)槎嗌?
答案與解析:根據[4.2×5-(1÷2.5+9.1÷0.7)]÷0.04=100,得到[21-(0.4+13)]×25=100,只有一個小數,假設小數有問題,那么,(21-17)×25=100,0.4應為4,2.5應為0.25
答:把2.5改成0.25。
6.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六
甲糧倉裝43噸面粉,乙糧倉裝37噸面粉,如果把乙糧倉的面粉裝入甲糧倉,那么甲糧倉裝滿后,乙糧倉里剩下的面粉占乙糧倉容量的1/2;如果把甲糧倉的面粉裝入乙糧倉,那么乙糧倉裝滿后,甲糧倉里剩下的面粉占甲糧倉容量的1/3,每個糧倉各可以裝面粉多少噸?由于兩個糧倉容量之和是相同的,總共的面粉43+37=80噸也沒有發(fā)生變化。
所以,乙糧倉差1-1/2=1/2沒有裝滿,甲糧倉差1-1/3=2/3沒有裝滿。
說明乙糧倉的1/2和甲糧倉的2/3的容量是相同的。
所以,乙倉庫的容量是甲倉庫的2/3÷1/2=4/3
所以,甲倉庫的容量是80÷(1+4/3÷2)=48噸
乙倉庫的容量是48×4/3=64噸
7.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七
在甲、乙、丙三個酒精溶液中,純酒精的含量分別占48%、62.5%和2/3。已知三個酒精溶液中總量是100千克,其中甲酒精溶液量等于乙、丙兩個酒精溶液的總量。三個溶液混合后所含純酒精的百分數將達56%。那么,丙中純酒精的`量是幾千克?解:設丙缸酒精溶液的重量為x千克,則乙缸為(50-x)千克。
50×48%+(50-x)×62.5%+x×(2/3)
=100×56%,
解得:x=18,
所以丙缸中純酒精含量是18×(2/3)
=12(千克)。
答:丙缸中純酒精的量是12千克。
8.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八
1、小明和小軍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若兩人按原定速度前進,則4時相遇;若兩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時,則3時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每時多走1千米,兩人3時共多走6千米,這6千米相當于兩人按原定速度1時走的距離。所以甲、乙兩地相距6×4=24(千米)
2、甲、乙兩人沿400米環(huán)形跑道練習跑步,兩人同時從跑道的同一地點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甲比原來速度增加2米/秒,乙比原來速度減少2米/秒,結果都用24秒同時回到原地。求甲原來的速度。
解:因為相遇前后甲、乙兩人的速度和不變,相遇后兩人合跑一圈用24秒,所以相遇前兩人合跑一圈也用24秒,即24秒時兩人相遇。
設甲原來每秒跑x米,則相遇后每秒跑(x+2)米。因為甲在相遇前后各跑了24秒,共跑400米,所以有24x+24(x+2)=400,解得x=7又1/3米。
9.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九
1、小明參加了六次測驗,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兩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兩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幾分?解:第三、四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4分,比后兩次的成績和少4分,推知后兩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8分。因為后三次的成績和比前三次的成績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2、媽媽每4天要去副食商店,每5天要去百貨商店。媽媽平均每星期去這兩個商店幾次?(用小數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10.五年級小學生奧數練習題及答案 篇十
1、甲,乙兩輛汽車從A地出發(fā),同向而行,甲每小時走36千米,乙每小時走48千米,若甲車比乙車早出發(fā)2小時,則乙車經過多少時間才追上甲車?解:路程差=36×2=72千米
速度差=48-36=12千米/小時
乙車需要72/12=6小時追上甲
2、李軍和張強付同樣多的錢買了同一種鉛筆,李軍要了13支,張強要了7支,李軍又給張強0.6元錢。每支鉛筆多少錢?
解題思路:
根據兩人付同樣多的錢買同一種鉛筆和李軍要了13支,張強要了7支,可知每人應該得(13+7)÷2支,而李軍要了13支比應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給張強0.6元錢,即可求每支鉛筆的價錢。
答題: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鉛筆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