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時間:2023-10-16 17:42: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初中一年級# #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專注程度對學習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集中注意力地聽課,才能及時消化吸收老師講解的內容,從而提高課后寫作業(yè)的速度和準確率。本篇文章是©無憂考網(wǎng)為您整理的《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供大家借鑒。



1.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一


  天氣與氣候 

  1.多變的天氣: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wěn)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①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高溫度出現(xiàn)在午后2小時左右(14時);低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跉鉁氐哪曜兓阂荒曛校卑肭驓鉁,大陸上7月高,1月低;海洋上8月高,2月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畚鍘е校瑹釒鉁刈兓,溫帶寒帶較大;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3)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俚途暥葰鉁馗撸呔暥葰鉁氐停鉁貜牡途暥认蚋呔暥冗f減,)

 、谕暥鹊貛В募娟懙貧鉁馗,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墼谏降,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出降水的變化規(guī)律。 

  (3)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墼跍貛У貐^(qū),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qū)降水多。

 、茉谏降,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菔澜缃邓控S富的地區(qū)是赤道附近;貧乏的地區(qū)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奘澜缃邓控S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qū)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qū)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4)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二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個球體

  證據(jù)例舉: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海上看帆船;月食現(xiàn)象;北極星高度的變化;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衛(wèi)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劉三起義);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陸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

  二、地球儀

  緯線(緯度);經線(經度)。

  形狀圓半圓,兩條相對應經線組成一個圓。

  長度:1/赤道長,極點短為0,度數(shù)越大,緯線越短;2/同緯度的緯線等長等長約為2萬千米。

 、俚剌S:從地球內部穿過地心的假想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

 、诔嗟溃涸诘厍騼x表面,與南北兩極距離相等的地方所畫的圓圈叫赤道。

  口訣一:南緯S、北緯N,西經W、東經E。

  口訣二:向北增加為北緯,向南增加為南緯,向東增加為東經,向西增加為西經。

  三、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

  3、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地球繞著地軸自己轉)。

  4、公轉的意義:(地球繞著太陽轉)。

  a、一年中太陽直射緯度的變化(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b、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長、北極圈內極晝;冬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短,北極圈極夜;南北半球情況相反)。

  c、四季和五帶的劃分: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是寒帶(66.5°—90°);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的是熱帶(南北緯23.5°之間);熱帶與寒帶之間是溫帶(23.5°—66.5°)。

3.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三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國歷第一個國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陽城

  4、政權機構:城堡、宮殿、軍隊、刑法、監(jiān)獄;

  (一)夏朝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區(qū)劃分國民(九州);部落按血緣劃分人群;

  2、建立了壓迫人民的國家機構:軍隊、刑法、監(jiān)獄;

  3、“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開始“家天下”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其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導致私有制的出現(xiàn)和對立階級的產生;

  夏滅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無度、大興土木、剝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湯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盤庚遷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

  政治上:是當時世界上大的國家之一。

  經濟上:農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廣泛使用青銅器,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時間: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鎬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經濟

  政治:分封制

  農業(yè):農作物品種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業(yè):分工較細(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較普遍

  建筑業(yè):建筑物上開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滅亡及東周建立

  1、西周滅亡時間: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

  2、東周開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洛陽);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滅亡有何相似之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1)荒*無度,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2)統(tǒng)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政策應該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舉,廣納諫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四


  商鞅變法

  1、背景:

 、勹F農具和農耕的使用和推廣,導致私田出現(xiàn)。

  ②奴隸主改變剝削方式,出租土地,轉化為地主。

  2、目的:地主階級要求確立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封建經濟。

  3、時間:公元前356年。

  4、內容:

 、賴页姓J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讵剟罡麘(zhàn)。

  ③建立縣制。

  5、結果: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富強的封建國家。

  6、影響:商鞅變法后,秦國確立了封建制度。其它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我國的封建社會形成了。

5.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五


  北方少數(shù)民族內遷

  1、西晉統(tǒng)一南北,三國鼎立局面的結束

  (1)公元263年,魏國滅蜀。

  (2)西晉建立:公元265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廢魏帝,自稱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

  (3)西晉統(tǒng)一南北:公元280年,西晉進攻吳國,吳國投降,西晉統(tǒng)一南北。

  (4)西晉滅亡: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長安,西晉滅亡。

  (5)西晉滅亡的原因:西晉政府不斷向內遷各族征收重稅,強迫他們當兵、服徭役,甚至掠賣為奴婢。這激起了內遷各族的反抗。

  2、北方少數(shù)民族內遷

  (1)時間:西晉時,北方少數(shù)民族大量內遷。

  (2)內遷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等。

  (3)內遷的意義(影響):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內遷有利于民族融合,在歷產生了重要影響。

  3、東晉和十六國

  (1)東晉建立:公元317年,西晉皇族司馬睿建立政權,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東晉。

  (2)十六國的形成:西晉末年以來的130多年中,各族統(tǒng)治者先后在黃河流域建立政權。歷把北方15個主要政權,加上西南地區(qū)的成漢總稱十六國。十六國中期,氐族貴族建立的前秦曾統(tǒng)一北方。

  4、淝水之戰(zhàn):

  (1)過程: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南下進攻東晉,在淝水進行決戰(zhàn),東晉以少勝多,前秦失敗。

  (2)前秦失敗的原因:

  第一,前秦雖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但基礎不穩(wěn);

  第二,苻堅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戰(zhàn)時又臨陣驚恐;

  第三,東晉內部團結,計劃周密,戰(zhàn)術運用得當。

  (3)淝水之戰(zhàn)中有的關成語,并反映了什么?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投鞭斷流”都源于淝水之戰(zhàn)。這些成語反映了前秦皇帝苻堅在淝水之戰(zhàn)中由狂妄自大到臨陣驚恐的心態(tài),是前秦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6.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六


  1、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觀察。

  2、生物的特征:

 、偕锏纳钚枰獱I養(yǎng)(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

  ②生物能進行呼吸(如鯨副處水面換氣);

 、凵锬芘懦w內產生的廢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葉等);

 、苌锬軐ν饨绱碳ぷ鞒龇磻(如含羞草對刺激作出反應);

 、萆锬苌L和繁殖(如種子萌發(fā)、破殼而出幼鱷等生物都能由小長大,到一定階段開始繁殖下一代);

 、奚锒加羞z傳很變異的特性(如“種豆得豆”是遺傳、“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變異現(xiàn)象);

 、叱《就馍锒际怯杉毎麡嫵傻。

  3、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tài)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環(huán)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7.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七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群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shù)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綿,衣藻海水:紫菜、海帶)。

  (1)形態(tài)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營養(yǎng)方式:藻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yǎng)方式為自養(yǎng)。

  (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魚類餌料);

  (3)供食用(如海帶紫菜);

  (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shù)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huán)境(葫蘆蘚、地錢、樹干苔蘚)。

  (1)形態(tài)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

  (2)營養(yǎng)方式:苔蘚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shù)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如里白、貫眾、滿江紅)。

  (1)形態(tài)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yǎng)方式:蕨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yǎng)方式為自養(yǎng);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

  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

  (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4)煤的來源。

  6、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jù)子葉數(shù)目分為

  (1)雙子葉植物:胚里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wǎng)狀),營養(yǎng)都儲存在子葉中。如蠶豆、大豆、花生;

  (2)單子葉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yǎng)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麥、高粱。

  7、種子的結構:

  (1)種皮:保護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fā)育成一個植物體;

  (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yǎng)物質是胚發(fā)育成幼苗時養(yǎng)料的來源。

  8、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具有適應環(huán)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huán)境過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處于休眠狀態(tài)。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才能萌發(fā)。

  9、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jù)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①*子植物(如:松、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布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fā)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8.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八


  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huán)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2、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tài)因素。

  生態(tài)因素可以分為兩類,非生物因素---是光、溫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的過程:(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

  3、對照實驗:

  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這類實驗只有一個變量。其中在正常條件下進行的實驗組叫對照組,另一實驗叫實驗組

  4、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等。

  5、生物適應環(huán)境,也影響和改變著環(huán)境。環(huán)境也影響生物。

9.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九


  自然環(huán)境

  1、地理位置:亞洲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部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為界與歐洲相鄰,西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以白令海峽為界與北美洲相望。

  2、亞洲是世界上面積大,跨緯度廣,東西距離長的一個洲。(注意不是跨經度廣的大洲,跨經度廣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南極洲和北冰洋)

  3、地形與河流: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勢影響,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

  4、亞洲之:

  (1)世界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積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2)世界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陸地低點死海(海拔-415米);

  (3)亞洲流經國家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發(fā)源于中國青海。(注:世界上流經國家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歐洲],世界上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流域面積廣的河流是亞馬孫河)

  (4)亞洲面積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面積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5)世界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北美];深和蓄水量大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世界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5、氣候: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10.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地理 歷史 生物) 篇十


  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喼、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窖、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壑藿纾簛喼夼c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海陸變遷: 

  (1)改變地表的作用有來自內部(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和來自外部(流水、風力、海浪和冰川)兩種。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地中!柴R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3)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