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我的老家在贛東,每逢過春節(jié),無論多忙,都要回家過年。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個時期。為了年,人們要做很多準(zhǔn)備工作:“二十三祭灶關(guān),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肥雞,二xx大糍粑,二十九炸和鹵!币磺卸际前凑諅鹘y(tǒng)程序進行的,所以這些日子,家里面時時飄香香。時不時還會給鄰居送上新鮮的糯米丸子。而我們則些小孩子,則是一邊吃著各種各樣的甜食,一邊掰著手指算著,還有幾天過春節(jié)。
大年三十終于到了!家里老老少少都起了個早,互相祝福。祝福過后,媽媽們?nèi)?zhǔn)備年飯,爸爸們?nèi)ベN對聯(lián)、貼倒福。家鄉(xiāng)的年飯一般是中午吃的,我們家也不例外。滿滿一桌的飯菜噴香噴香的,有魚、有肉、有面條,惹得我和弟弟們“口水直流三千尺”,不過家鄉(xiāng)再吃年飯之前還要放炮仗,寓意辭舊迎新,趕跑災(zāi)難驅(qū)除邪惡。我也只好忍住肚子的*了。
晚上還要吃一頓年夜飯,與吃年飯不同的是,它講的是守歲迎新。它是從第一鍋餃子出鍋開始的,全家老少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待到快到12點,爸爸們就在屋外用爆竹擺成一條長龍,等待點火信號。每到這時候,央視就會開始倒計時,大家就一起跟著大聲喊:“5、4、3、2、1,點火!”這時候,除了鞭炮聲,就再沒有別的聲音了。
到了凌晨一點,鞭炮聲就漸漸稀了,而年,就在這漸漸消去的鞭炮聲中遠去了。
【篇二】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按照我的家鄉(xiāng)的習(xí)俗,春節(jié)差不多在小孩子放假的時候就開始了。而家家戶戶也會在這幾天里盡量的吧需要的食材準(zhǔn)備好,開始做食物。在這期間,我們老家人最重視的食物就是——“茶果”。它雖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喜愛,也不如那些可以調(diào)制出來的糕點好瞧,但卻有一股濃濃的情誼包含在里面。
它長得千奇百怪,有平凡丑陋,但在我的老家確堪稱“美味點心”這一代號,它的香味,讓人聞了食欲就會活生生的被調(diào)起來。不過,在重大的節(jié)日,“茶果”可就不能再這么相貌平庸的上臺了。人們多數(shù)會將他們從鍋里燒好,拿出來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類的白瓷盤里,然后再在他們的周邊點綴一些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果子,切成小塊小塊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盤子里。這樣一來,這“茶果”不僅色味雙美,還微微透著別具一格的風(fēng)情。
孩子們準(zhǔn)備回家過年,第一件大事兒就是幫人家搗面團兒。那白溜溜的面團兒家攪在手里,總是怪好玩兒的。而激昂面團揉好之后,便將面團兒交給長輩們,讓他們做東西給自己吃。第二件大事便是買些小玩意兒,然后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現(xiàn)自己手中的能力?峙碌谌遣攀潜Wo自己的新衣服,以免他們新年還沒過便糟蹋的不成樣了。
等到出席來了,便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門貼紅對聯(lián),在大街小巷賀新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聲連綿不斷,不管是誰都精神抖擻的。
當(dāng)然,春節(jié)那日來時,就截然不同了大伙兒聚子一個大堂里,聊天、喝酒、看表演、耍戲子……樣樣都有。原本分在四處的桌子此時也拼成幾個大桌子,每個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和新鮮玩意兒,以及自家兒女在外地帶回來的小食,特別熱鬧。晚上,大伙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賞景聊天;小孩子們則在則在一旁地安置等、財迷,玩躲貓貓。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聲,老家的春節(jié)在正月十九結(jié)束了。學(xué)生做作業(yè),大人么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復(fù)平常,可喜氣卻還蕩漾在空中揮之不去。
【篇三】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我的家鄉(xiāng)在福建,那里充滿了我甜蜜的童年回憶。那些美好的瞬間讓我難以忘懷,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讓我念念不忘,還有那些特別的風(fēng)俗讓我記憶深刻。我的家鄉(xiāng)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后,媽媽出門去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玩,不一會兒,饑腸轆轆的感覺驅(qū)使著我到廚房里去尋覓好吃的。我在廚房里翻翻這兒,看看那兒,頓時,一個金黃金黃的大木瓜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怎么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開,黃燦燦的果肉包裹著一顆顆滾圓滾圓的小黑籽,就像一顆顆圓溜溜的小珍珠,摸起來滑滑的。我捏起一個放入嘴里,咬了一口。哇!好辣!滿嘴都充斥著火辣辣的味道。這個小黑籽味道還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讓那味道在我嘴里漸漸淡去。不過,木瓜的果肉的確好吃,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鄉(xiāng)還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檸檬和波羅蜜。說起波羅蜜我總會想到大榴梿,它們長得實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雖然它們長得像,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卻有很大差別。大家都知道榴梿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香香的,而波羅蜜的氣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里還留存著它的香甜。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更喜歡那香甜的波羅蜜。
此外,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些特別的風(fēng)俗,比如我們家每當(dāng)過年吃完年夜飯的時候都要跳火群。什么是跳火群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里,然后放火燒起來,讓全家老小都從火群上跳過去,預(yù)示著新的一年里所有的霉運都被火燒光了,很特別吧?
【篇四】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過年,不僅有五花八門的活動,更有平時吃不到的美味。我最喜歡的,莫過于好吃的醬油肉了。在溫州,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陽臺曬醬油肉,那場面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呢!冬至的前幾天,我們?nèi)ネ馄偶易鲠u油肉?墒轻u油肉怎么做呢?怎么做才好吃呢,外婆說,醬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后這幾天曬,因為西風(fēng)比較干燥,腌制醬油肉更容易曬干,不易壞。
外婆開始示范起來: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約5厘米左右厚度的長條,然后放入一些叫做“二鍋頭”的白酒和醬油腌半天,最后放入花椒,蒜,姜片。外婆說,醬油肉好不好吃,取決于醬油好不好,是否有腌入味。然后問我:“萌萌,你要試試嗎?”我當(dāng)然愿意。洗好手后,外婆指導(dǎo)我不停的攪拌,揉捏,給五花肉按摩,這樣能讓肉更快的入味。大約過了十分鐘,肉的顏色明顯變深了。接下來大概要曬3—5天,我們就能吃到美味的醬油肉啦!
冬至來臨,“醬油肉來啦!”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醬油肉端出來了。我好奇的看著醬油肉:肉已經(jīng)完全染上醬油的紅褐色了,里面的醬油似乎被蒸出來了,在碗底還不安分的吹出一股股熱氣。聞了一口,醬油的微甜和肉特別的鮮香融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別的味道。輕咬一口,開始微微的鮮甜味充斥在嘴間,轉(zhuǎn)眼間肉的鮮味就迫不及待的鉆進喉嚨……因為曬干了,肉質(zhì)很有嚼勁,鮮味也很好的鎖在里面,讓人回味無窮。
吃著美味的醬油肉,我們聽著媽媽講起醬油肉的寓意:“你們看醬油肉的顏色是不是紅褐色?因此過年吃醬油肉也寓意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原來如此呀!
我們的家鄉(xiāng)風(fēng)俗很多,想了解嗎?來我的家鄉(xiāng)——溫州看看吧!
【篇五】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照家鄉(xiāng)的規(guī)矩,從臘月初一就開始新年的預(yù)熱了。臘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這天熬臘八粥,里面的食材豐富極了,讓人聞到就覺得心里暖和。在過年時,孩子們都喜歡先準(zhǔn)備自我過年時的東西。第一種是大家都喜歡買的花炮或鞭炮等,尤其是男孩子,一買一大包。第二種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紅的.棗,只要大人一買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最終到了小年二十三,在這一天,鞭炮聲接連不斷,年味濃濃。街上賣東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們也開心多了,到處是歡聲笑語。
雖然別的地方一般是除夕當(dāng)天才貼春聯(lián),但在我的家鄉(xiāng),臘月二十八便開始了,人們喜氣洋洋地一邊貼著春聯(lián),一邊哈哈大笑,顯示出了萬象更新的氣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最終到來了。這天晚上,鞭炮聲比以前多了許多,每分每秒都在響,人們穿著新衣,做著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萬不得已,必定會回家吃個團圓飯。這天晚上吃完飯,人們便忙了起來,燒香、磕頭、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動結(jié)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歲,聽說這么做能夠延年益壽。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一樣,人們都要去拜年,互相表達新年的完美祝愿。
正月初六,多數(shù)商店都已經(jīng)開張。這天也是我最不愿過的一天,因為家里每一個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期間又一個重要的日子。這天晚上,人們?nèi)コ抢锟礋魰,有“二龍戲珠”“龍鳳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們看完燈會便匆匆趕回來,因為大家都要點蠟燭、鬧花燈,整個村子火紅一片,真是一片燈的海洋。
就這樣,過完元宵節(jié),春節(jié)也就結(jié)束了。人們各忙各的,又開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學(xué),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復(fù)了平靜。
【篇六】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只要提起習(xí)俗,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節(jié)了,春節(jié)與其他的節(jié)日不同,春節(jié)要放鞭炮,去拜年等等,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收壓歲錢啦!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團圓飯,給遠方的親戚打視頻電話,開開心心地聊天,吃完飯便睡覺,因為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就會有炮聲四處響,果然,天蒙蒙亮?xí)r,四周的鞭炮聲已響起,使人睡不好覺,我只好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媽媽也早已準(zhǔn)備好了“紅爺爺”見我起床便遞給我,我高興地喊了聲:“新年好”!
按照習(xí)俗,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媽媽下餃子,奶奶燒香,爸爸響鞭炮,都忙得不亦樂乎,凌晨6:30我們吃完餃子,我便隨著爸爸媽媽去廟里磕頭,天色昏暗,路上行人卻多,一路上,我把“新年好”說個不停,看著手里塞來的壓歲錢,我知足地笑了笑。
在我的記憶里,以往的春節(jié)初二就要開始拜訪親戚,爸媽帶著我和姐姐一同前去,我們一天能走五六家親戚,馬不停蹄,熱鬧非凡,親戚見到我們,都熱情地來迎接我們,我們每個人聊著天,笑著,誰都那么親熱,一點也不拘束,我也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心中滿是歡喜!在親戚家坐一會就要回去了,家里也有客人,爸爸媽媽也要去招呼家里來的客人了,爺爺奶奶年紀(jì)大了,我們臨走時,親戚們出來送行,看著我們離去后才回到屋里。
然而今年的春節(jié)是我長這么大最難忘的一個春節(jié),出現(xiàn)了冠狀病毒,祖國母親生病了!全國人民都封閉在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愿祖國母親快點好起來,等到明年,我們都過上一個快快樂樂,熱鬧非凡的春節(jié)。
【篇七】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我的家鄉(xiāng)在四川,那里的各個節(jié)日的風(fēng)俗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來把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介紹給大家吧!春節(jié)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新年”。年節(jié)從農(nóng)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xiāng)年節(jié)前就開始備辦年貨,殺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lián),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
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fēng)俗!清明節(jié)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歷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xí)俗活動也是城鄉(xiāng)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fēng)俗!彝族火把節(jié):火把節(jié)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時間為每年農(nóng)歷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并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斗牛、羊、雞、賽 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轉(zhuǎn);第三天晚上成群結(jié)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jié)束。
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fēng)俗!我們四川的風(fēng)俗都很特別,我喜歡我的家鄉(xiāng)!
【篇八】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習(xí)俗,就是吃粽子,說到吃粽子,他還有歷史發(fā)展呢!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叫“角粽”,不過它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到了晉代,粽子才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那時,包粽子的原材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了中藥益智仁,所以被稱為“益智粽”,現(xiàn)在我們吃粽子是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
去年的端午節(jié),我也包了粽子,我包了紅棗粽,白水粽,蛋黃粽和五谷粽。我還知道了很多我沒吃過的粽子,比如烤蘿卜粽,不過我不喜歡吃,因為這個粽子很辣。當(dāng)然,也有我愛吃的,比如刨冰可口粽,這個粽子跟其它粽子不一樣的地方是它不是熱的,而是冰的。包這個粽子時,要把一個冰了的白粽拿過來,把里面挖空,放進冰淇淋,再把外皮包好,裹上糖漿,在糖漿上放點冰沙,再澆上果汁,就可以了。
后來,我還把一枚硬幣包了進去,就像把硬幣包進餃子里一樣,吃粽子時,我還真吃到了那個粽子。
我們的粽子還得過獎呢!江西一座宋代古墓里有兩個粽子,這是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還有西安的蜂蜜冰粽子,是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廣西南寧有體積的粽子,可以給250人吃,重達350公斤,好多人一起都搬不動。上海城隍廟有體積最小的粽子,只有10克,小得像手指一樣,一口可以吃好多個。
粽子還有美好的祝福,是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的寓意。
我的家鄉(xiāng)有很多有趣的節(jié)日,每個節(jié)日也都有習(xí)俗,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
【篇九】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五月五,是端午,溫州人家家戶戶都有草頭湯洗澡的傳統(tǒng)。每年這個時候,大街上都飄著一股草藥的味道。所謂的草頭湯其實就是艾草、葛蒲、金銀花等十多味揮發(fā)性中草藥混合煮成。在端午節(jié)這天溫州人習(xí)慣用草頭湯為小孩子洗澡。據(jù)說,可以防止皮膚病,洗了之后不會長疥瘡,還可以清涼解毒,驅(qū)暑避熱。
端午在五月,“五”為陽數(shù),正逢夏至左右,天氣開始轉(zhuǎn)熱,陽氣會開始變盛,寒氣收起,一起蚊蟲蒼蠅滋生。
五月開始,由于氣候溫?zé)岬脑,食物容易變質(zhì),小孩子容易長痱子。因此,端午節(jié)時,溫州人們就用中草藥洗澡來防止皮膚病。
記得五歲那年的端午節(jié),媽媽跑大老遠買來了菖蒲,說要用“草頭湯”給我洗澡。
到了晚上,從浴室中飄出一股中草藥的味道,一探頭,看到盆中的液體是棕黃色的,于是上前詢問媽媽:“這是什么呀?”我指著盆里的液體。媽媽笑了笑“這是草頭湯,給你洗澡用的,快點進來吧!
媽媽一邊幫我洗澡,一邊給我念詩: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游。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麥麥,字眼學(xué)得快。吃爻重五卵,做個狀員卵。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洗完澡,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
那年之后的每年端午,再也沒有用草頭湯洗過澡,真希望這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可以永遠流傳!
【篇十】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fēng)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餃子,吃餃子時還要鳴放鞭炮;廈門的人們元旦出門前還要用素果祭神;蘇州的人們元旦一早開門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級”。而我,還是最喜歡我們家鄉(xiāng)的習(xí)俗——搗年糕。還記得幾年前,我就體驗過一次搗年糕。那天過年,我與爺爺奶奶一起去了鄉(xiāng)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問爺爺:“爺爺,我們這里要去哪里呀?”
爺爺笑著告訴我:“我們?nèi)v年糕!”
當(dāng)時我全然不知搗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懷著疑惑和好奇,跟著爺爺奶奶來到了一個跟寺廟似的地方,爺爺告訴我這是祠堂。
來到門口,就看見圍了一堆人,我從人群里往前擠,擠到最前面,終于看到了:一個人拿著大錘子往一個放在有凹面的大石頭上的米團用力一打,緊接著又有人快速伸過蘸過水的手把米團一翻個兒,拿著大錘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團翻個兒……
看到這場景,我生怕他們配合不好那個大錘子打到另一個人手上。
爺爺告訴我,這就是搗年糕。于是我與幾個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們力氣小極了,連那錘子也拿不起來。
終于到了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吃年糕。年糕端上來,冒著熱氣,我拿了一個,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軟糯,香氣在口中四溢。
我愛我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更愛我的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