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集錦
觀察地點:活動區(qū)
觀察對象:全體幼兒
觀察目的:讓幼兒學會收拾整理玩具物品,不亂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能保持環(huán)境整潔。
觀察記錄:
收活動區(qū)材料了,結(jié)束的音樂響了起來,孩子們有的迅速行動了起來;有的還在繼續(xù)做;有的做一下收一點,整個場面非常亂糟糟。有的孩子收放材料也放的亂糟糟,科學區(qū)的材料跑到了益智區(qū);繪畫區(qū)的白紙筐里塞滿了孩子們畫完的畫,看到這種情況,我想我不能再大聲指責了,因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guī)ьI(lǐng)值日生封他們?yōu)闄z查員,讓大家去尋找問題。在反饋的意見中,有的是桌面臟亂,有的是收放不干凈不整齊,有的是材料放錯位置的。發(fā)現(xiàn)的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了起來。我提議到:“請大家一起想個解決的辦法吧!
后有四種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一、區(qū)域標記做的大一點,方便看到什么物品放什么位置;
二、離開區(qū)域時,回頭看一下,發(fā)現(xiàn)不整齊要及時去整理;
三、結(jié)束音樂放大一點,長一點,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收拾得慢而音樂結(jié)束;
四、繪畫區(qū)繪畫時鋪上桌布,保持整潔。聽了他們的想法,我為孩子們具有責任感和規(guī)則意識而高興。
中班后期的幼兒已有了規(guī)則意識,并且已逐漸形成了自控能力,但是持久性不強,自主能力較差,只有提高他們對事物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調(diào)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才能讓被動變?yōu)橹鲃印?/p>
教育措施:
1.為幼兒提供自我評價收放材料,提高幼兒自主性;
2.幼兒參與制定規(guī)則,提高幼兒參與性;
3.增添“衛(wèi)生檢查員”,提高幼兒的責任心;
4.調(diào)整材料擺放位置,便于幼兒活動;
5.調(diào)整標記,便于幼兒收放。
【篇二】中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集錦
觀察分析:
午餐時間到了,孩子們已經(jīng)開始就餐了,唯獨佳佳東張西望,也沒有就餐的意識,有些小朋友提醒她說吃飯了,她也是看看那個小朋友,也沒有吃飯,當老師走到她的身邊的時候,她開始吃起來,但是只吃一種菜,其他的不進食,就這樣吃完這一種食物,就告訴老師,我不吃啦;谶@名幼兒這個情況,在家時是保姆阿姨帶管,所以寶貝從小就有不喜歡,不愿意接觸的飯菜。而且佳佳是個比較挑食的孩子,經(jīng)常會剩很多飯菜,怎么勸說都沒用,后還是倒掉。今天又遇到了不喜歡吃的洋蔥,所以一開始就磨磨蹭蹭的不愿意搬小椅子。很多幼兒在家也是如此,不喜歡吃的蔬菜就不吃,有的家長知道孩子不喜歡吃的家里就不做這個菜,這樣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吃這個菜了。大人有溺愛孩子的傾向,所以導致幼兒絕不吃的概念,來到幼兒園更是如此,不愿意吃的,就一點也不接觸,導致體抗力較弱一些。
采取措施:
首先,我們每天開飯前組織幼兒猜猜今天吃什么?用猜菜名的方法營造了良好的餐前氣氛,增進了幼兒的食欲,愿意快樂進餐。孩子是需要鼓勵的。而對于中班幼兒也是如此,尤其是新入園的幼兒,對園內(nèi)的飯菜有些陌生,不愿意接觸。并且成人給予他們的鼓勵應該是生動活潑而且是幼兒能直接感知的。其次,活潑好動是中班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掌握別人的經(jīng)驗,習得具有自己的行為習慣的飲食習慣。因此我們在進餐培養(yǎng)中經(jīng)常將鼓勵與樹立榜樣相結(jié)合,如“小蔬菜愛你,一口一口營養(yǎng)多,我們一起來成長”如此等等。教師只要表揚了某個小朋友,立即就會有更多的小朋友紛紛模仿這個小朋友的良好行為。并且于家園互動起來,是家長或是親近的人,鼓勵幼兒進行良好的就餐,營養(yǎng)滲透,這樣會越來越聰明,健康快樂的成長。
獲取成效:
在與家園的溝通,理解中,寶貝現(xiàn)在大部分的事物都可以進食了,從一眼也不看,一口一不吃,到現(xiàn)在吃了少一半,對于幼兒本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家長也十分欣慰,現(xiàn)在幼兒回家進食也比以前效果好多了。證明幼兒并不是對某種食物不感興趣,吃不下,而是沒有理解食物本身的意義,能吃下去就是好事,證明今后,還有發(fā)展的空間,孩子會進步更大的。
【篇三】中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集錦
觀察分析:
在大家都準備排隊端飯時,靜靜走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我不舒服”,我馬上問她覺得那里不舒服呀?她說:“我肚子不舒服”。因為午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要忙著組織幼兒洗手和排隊,我就讓她先去接點水喝,稍微休息會再吃飯,可不一會時間,就有小朋友再喊:“老師,老師,靜靜她吐了”,我趕緊過去處理和安慰靜靜。出于各方面原因的考慮,我還是給她的家長打電話說明靜靜的一些情況,并建議家長接她回家觀察。
第二天,又在午餐環(huán)節(jié),靜靜又跑到我面前說:“老師,我不舒服”,我就覺得挺奇怪的,因為我昨天晚上給她的家長打了電話了解了她的情況,家長都說一切都挺正常的,今天上午在幼兒園各方面也都挺好的呀,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正在我思考問題的原因時,聽到小朋友再喊:“老師,老師,靜靜又吐了”。靜靜在這時望著我說:“我不舒服,我不想吃飯,我不想吃飯!彼磸蛷娬{(diào)的我不想吃飯,仿佛讓我找到了她“臨時”不舒服的根源。
靜靜吃飯的情況一直就不是很好,到了中班,小朋友們吃飯的速度都越來越快了,很多小朋友第二碗飯都快吃完了,她第一碗還幾乎沒動,這無形中給她帶來了很多壓力。這也讓她吃飯越來越?jīng)]自信了,越來越不想在幼兒園吃飯。
采取措施:
討論法:餐前活動,大家一起討論小朋友為什么要多吃飯菜,吃飯菜對我們有什么好處。請靜靜告訴大家她的想法(可以長高),她是怎么做的。
談話法:運用繪本故事《我不舒服》,引發(fā)大家思考我們不舒服的時候該怎么辦?有那些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老師進行總結(jié):我們不舒服的時候,在幼兒園首先要告訴老師,請老師幫助,如果我們真的不舒服,老師會幫你打電話請醫(yī)生看病,或者打120送到醫(yī)院去看病,而不是直接讓家長接回家的。讓靜靜斷了接回家吃飯的想法。
鼓勵法:與保育老師商量給靜靜的那份飯菜稍微少填一點,老師鼓勵她認真大口地吃,讓她能很快把第一碗飯吃完,然后去填第二碗飯,從中找到自信。
家園合作法:老師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靜靜在園表現(xiàn)出不舒服的相關(guān)情況,以及老師的想法和做法,請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家長鼓勵靜靜在家認真大口地吃飯。
獲取成效:
經(jīng)過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靜靜現(xiàn)在在吃飯前也不會跑到老師面前說不舒服了,吃飯也越來越認真,吃飯的速度隨之也越來越快,飯量也明顯增加了,靜靜吃完飯后,她還會去鼓勵其他沒吃完的小朋友,在她進步和成長的同時,也讓我們老師與家長在“成長”讓我們觀察和思考幼兒做的每件事背后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讓我們都做一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