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系列教學隨筆【1】
本學期孩子們進入到大班的學習了,課堂上的時間也變長了,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們喜歡上自己上的課,做到在每堂課上積極舉手發(fā)言呢,我很是苦惱。絞盡腦汁。
一天中午,跟孩子們一起欣賞動畫片時,大頭兒子中的一個片段,競賽的方式。于是我把它加入到了課堂中,將每節(jié)課設計成一個比賽,語言課上比比誰回答的問題多,數(shù)學課上比比誰強大的快,藝術課上比比誰的聲音好聽,社會課上比比誰小手舉得聽話,有比賽就有獎品,我會時不時的獎勵孩子們一些小貼畫或是小紅花。還別說,效果真的很好,孩子們上課不僅能夠積極回答問題了,上課效率也提高了。
幼兒園大班系列教學隨筆【2】
那天,宏文學院許根青教授給我們講課前,幽默地說:“今天,我要給大家唱首歌,可能唱得不如你們好!”話音剛落,學員們掌聲雷動,我知道,熱烈的掌聲代表著大家心中充滿無限期待。因為,唱得不好的人,往往不會在這樣一個培訓班上以唱歌來做講座開始的引子。大家屏息等待,“一定是首充滿革命色彩的歌曲!蔽以谛睦锎χ。許教授環(huán)視了一周,清了清嗓子:“小手放放好,小腿并并攏……”當許教授說到“小腿并并攏”時,大家異口同聲地接著念到:“小嘴閉閉緊……”這首耳熟能詳?shù)膬焊枰脤W員們哈哈大笑。
在大家的笑聲中,我的心里就好像堵著一塊石頭,因為這是我的幼兒園老師在30年前就教我念過的,我們把它當成了一首非常好的常規(guī)訓練兒歌一直沿用至今:規(guī)規(guī)矩矩、方方圓圓的教育理念已然內化成我們一種不自覺的行為。接下來許教授告訴我們:“這是我上幼兒園的孫女回來唱的一首兒歌,想與大家共享,看來你們都會呀!边@個不大不小的插曲,卻讓大家都沉默了,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這與蘇珊教授讓我們找不認識的學員一起編排戲劇,滿教室跑著、喊著,可是天壤之別呀!我重新梳理自己,回過頭來看澳大利亞兩位教授帶來的教學課堂:尊重、智慧。她們總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吸引著學員,讓每位學員成為她們課堂學習的參與者。當你思緒游離時,她會學著貓步輕手輕腳地來到你身邊,與你對望;當你東張西望思想不集中時,她會手舞足蹈地在講臺前賣弄,自然而然地將你的目光吸引;當你有些倦怠、無精打采時,她會自編操節(jié),讓大家站起身一起舞動著身姿進入學習狀態(tài)。她讓這一分鐘的放松換來了我們1O分鐘的活力。每時每刻學員們都對她們接下來要說要做的事充滿渴望。座位的不斷變換、師生話語權的不斷交換,讓我們領略到充滿活力、會動起來的課堂,帶給我們震撼。
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們一點也不陌生,也許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說上一兩點,但真正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的老師不多。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將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行為!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我們要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當我們讓孩子“小手放放好”時,有沒有想到尊重孩子呢?當我們反復用鈴鼓敲打手掌讓孩子“眼睛看老師”時,有沒有想到我們還有智慧嗎?
對于富有自控能力的我們,蘇珊教授還需要用不同的教學手段站在學員的立場上,想其所想,思其所思,不斷調動我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面對注意力極易分散的孩子,竟然用“小手放放好,小嘴閉閉緊”來要求他們。
課堂是老師的,更是孩子們的。孩子主動參與,動起來的課堂才是孩子的課堂。幼兒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空中一顆小小的星星,老師就像那輪明月,應用心靜靜地欣賞,期待每顆星星閃爍他本來的光芒。
幼兒園大班系列教學隨筆【3】
今天戶外活動,我和小班的孩子練習雙手交替拍球;顒又,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熱身——自由拍球活動。然后,告訴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來練習雙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進行,邊拍邊數(shù)數(shù),按二八拍進行,活動剛開始沒拍幾個,浩亮小朋友喊了聲:“老師我沒……”。在孩子們啪啪地拍球聲中我沒有聽清楚,走進他問:“你的球沒氣了?”他很認真地說:“不是,我沒勁了”,看上去紅彤彤的小臉蛋不像是生病。我靈機一動鼓勵他說:“勁是練出來的,你看老師和別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勁,”這時浩亮小朋友也接著一、二、三、四……的拍起來,我問:“有勁了嗎?”他神氣的張開五個手指說:“我有這些勁了!”,“奧,那么多勁了,勁是不是越練越多啊?”他高興地說:“是”。接下來的時間他一可也沒停,雙手拍得那么歡。
這件事使我感觸到,每項活動,孩子們的興趣和積極性都來自于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只要調動起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有使不完得勁。
幼兒園大班系列教學隨筆【4】
幼兒特別好動,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難安靜的坐上十五分鐘,但是如果有他們非常感興趣的事情,坐上二十分鐘也不成問題,比如手工課上,孩子們會很認真的動手操作,作品沒完成,你讓他出去玩他也不會出去,這就是一個興趣問題。針對這種現(xiàn)象,很多內容我們就搬到手工課上,讓孩子動手操作,比如說學習兒歌《大茶壺、小茶壺》,我們給孩子準備了顏色多樣的橡皮泥和幾個大大小小的茶壺,老師便示范邊教幼兒捏大小不同的茶壺,便捏邊學習兒歌,在捏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掌握了學習內容。其實幼兒園的很多課程內容我們都可以讓孩子邊動口邊動手,幼兒的理解會更直觀、更形象,興趣也比較持久,課堂教學也會收到特別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系列教學隨筆【5】
在寶寶角區(qū)域內,今天進區(qū)玩的是宏超、文淑、文清等幾位小朋友,這次他們玩的游戲是搶救在火災中受傷的“病人”。游戲一開始,由宏超為隊長組成的120醫(yī)療隊就忙開了。首先,他們接待的第一個傷員是梅花鹿,因為梅花鹿傷勢比較嚴重,據(jù)宏超隊長講它幾乎沒有呼吸了。于是,幾個醫(yī)生一起上,有的給梅花鹿輸氧氣,有的給梅花鹿打針,文淑則在給梅花鹿檢查心臟。我問她:“你這是在干什么呀?”她說:“這是有效的搶救方法,我在電視中看到的,一般在傷員危險的時候就用這個方法!薄罢娌缓唵!”我當即就表揚了文淑。
這時,又有“老虎、獅子、猴子”等幾個“病人”陸陸續(xù)續(xù)地被送過來了。我也加入到了他們的搶救隊伍里。小朋友見我參加了,都高興的不得了,勁頭更足了,他們安排給我的任務是接聽電話。于是,在老師和小朋友的共同活動中,內容更加豐富了。他們聽心跳、摸胸口、相互討論搶救方法……忙進忙出,儼然一副小醫(yī)生的樣子。這時,又送來一個危急病人,是“大象”,好象連呼吸也沒有了。
小醫(yī)生們開始議論紛紛:“老師,是不是他已經(jīng)死掉了?”“不會吧?看看他還有沒有氣?”“先聽心跳!有心跳就說明他還有氣!”于是,他們有的捏捏“大象”的臉,有的推推“大象”,還有的用聽筒聽聽“大象”的心跳……在老師的引導下,又搶救行動忙碌而有序的進行著。
活動結束時,我表揚了他們120搶救小組。因為有了大家的合作力量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才能將這么多的“傷員”搶救過來,小朋友們初次經(jīng)歷了救死扶傷的過程,也嘗試到了成功后的喜悅,每個人的小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上述案例是一種幼兒自發(fā)行為,引出師幼互動的活動。這也就直接確立了幼兒在師幼互動中的主動地位,激發(fā)了幼兒主體性的發(fā)揮。教師在這次活動充當?shù)慕巧皇枪芾碚、指揮者,而是作為一個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由幼兒關注的這次搶救火災中受傷的傷員事件,自然引入到安全知識的鞏固練習中,教師在與幼兒一起游戲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鼓勵幼兒自身主動的學習,來積極的建構自己的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