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活動目標:
1.學會搬,擺小椅子的方法。
2.學會一個挨著一個放椅子。
3.知道要愛惜小椅子,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1.小兔子頭飾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大灰狼頭飾一個。
2.場景布置,散放在教室里的小椅子。
活動過程:一.通過談話的形式引出主題。
教師:我的兔寶寶們,今天呀媽媽要教給你們一個新本領----搬椅子。那椅子是怎么搬的呀?先看媽媽搬給你們看!
教師示范搬椅子的方法:小椅子,我會搬,雙手抓住放胸前,輕輕拿,輕輕放,一個挨著一個放,整整齊齊真好看。
教師提出問題:剛才媽媽是怎么辦小椅子的?哪個寶寶愿意說說看?
二.幼兒操作搬椅子
教師:哪個兔寶寶愿意上來搬搬小椅子?
教師:那現(xiàn)在把你們的小椅子,輕輕的搬起來,讓我們的小椅子來排排隊,排成一條長長的直線。
教師:我們的寶寶真能干,我們再輕輕的搬起小椅子回到原來的位置做好,比比看,哪個寶寶動作最快,還沒有聲音。
三.教師示范小椅子挨著坐
教師:你們,老師的椅子和旁邊的小椅子有沒有縫隙。坑锌諉?這就是挨著坐!哪個寶寶愿意和媽媽挨著坐,舉手!
【篇二】
活動目標:
1、在情境游戲中找出不同的圓形,通過操作、擺弄,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征。
2、能手口一致地學說“xx、xx轱轆轆轉”,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小貓的轱轆轆》鑲嵌卡片五張、教室內準備的人手圓形滾動玩具。
活動過程:
一、“轱轆轆”找家。
1、師:上次呀我們給小貓找到了它的“轱轆轆”,小貓真高興,它說謝謝你們的幫助。今天呀,我們這里又來了好多“轱轆轆”,看看他們是誰呀?(出示卡片,幼兒回答。)
2、師:那這些“轱轆轆”朋友的家在哪呢?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3、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根據(jù)故事中的物品,將卡片鑲嵌到合適的地方。
二、“轱轆轆”轉起來。
1、師:“轱轆轆”們找到了他們家,他們也要謝謝你們,還要邀請你們一起玩呢。
2、在音樂背景中幼兒自由擺弄、探索,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3、師:你們玩的真高興,老師也和他們一起玩了,我還和他們一起唱歌呢。(教師示范玩法,鼓勵幼兒學說短句。)
4、師生、生生互動,邊說邊玩,體驗游戲快樂。
三、找找玩玩“轱轆轆”。
1、師:我們教室里還有許多“轱轆轆”轉的玩具,你們自己去找一找,看一看,他們是誰,再和他們一起玩,好嗎?
2、幼兒尋找后一起玩“轱轆轆”轉。
四、整理,結束。
師:“轱轆轆”們要回家了,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篇三】
一、設計思路:
托班幼兒年齡小,對色彩鮮艷的、有聲響的、會動的物品感興趣,喜歡重復擺弄物品。另外,幼兒手眼協(xié)調較弱,因此選擇此活動以發(fā)展幼兒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協(xié)調能力。也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因此選擇《會唱歌的瓶寶寶》這個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小勺舀起各種豆子,較平穩(wěn)地放入飲料瓶中。
2.發(fā)展幼兒手眼協(xié)調能力。
3.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小飲料瓶(瓶口大些的)每人一只,各種豆子分別放在幾只小碗中,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小勺,磁帶和錄音機。
四、活動過程:
1、出示瓶寶寶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選一個瓶寶寶作為自己的朋友。
2、引導幼兒比較(老師手上的瓶娃娃裝有豆子會“唱歌”)。讓幼兒思考怎樣使自己手上的瓶寶寶也唱起歌來。
3、激發(fā)幼兒操作興趣:讓我們用豆子“喂”瓶寶寶,讓瓶寶寶吃飽了唱歌。
4、老師示范:擰開瓶蓋——用勺子舀豆——輕輕放進瓶內——擰緊瓶蓋。蠶豆一粒粒地喂,綠豆一勺一勺地喂。
5、讓幼兒自由選擇豆子,練習喂瓶寶寶吃豆子,最后擰上瓶蓋。
6、在音樂伴奏下,幼兒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