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練# #樂府詩文集:《去者日以疏》#】本詩從題材范圍、藝術(shù)境界以至語言風格看來,有些近似《驅(qū)車上東門》,顯然是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艱難、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問題上,憤激地抒發(fā)了世亂懷歸而不可得的愴痛之感。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樂府詩文集:《去者日以疏》。歡迎閱讀參考!
《去者日以疏》
【原文】
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①。
出郭門②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③。
白楊④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⑤,欲歸道無因⑥。
【注釋】
①去者、來者:指客觀現(xiàn)象中的一切事物。來,一作“生”!吧摺保q言新生的事物,與“來”同義。疏:疏遠。日以親:猶言一天比一天親近。親,親近。以,古“以”、“已”通用,義同。②郭門:城外曰郭,“郭門”就是外城的城門。③“古墓”兩句:上句是說,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下句是說,墓上的柏樹,被人砍斷,當做柴燒。犁,農(nóng)具,這里作動詞用,就是耕的意思。摧,折斷。④白楊:也是種在丘墓間的樹木。⑤故里閭:猶言故居。里,古代五家為鄰,二十五家為里,后來泛指居所,凡是人戶聚居的地方通稱做“里”。閭,本義為里巷的大門。⑥因:由也。
【譯文】
死去的人歲月長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轉(zhuǎn)為空虛、幻滅。新生下來的一輩,原來自己不熟悉他們,可經(jīng)過一次次接觸,就會印象加深而更加親切。
走出郭門,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愴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們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邊的松柏也被摧毀而化為禾薪。
白楊為勁風所吹,發(fā)出蕭蕭的哀鳴,肅殺的秋意愁煞了人們的心。
人生如寄,歲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長期在外的游子,怎不觸目驚心。只有及早返回故鄉(xiāng),以期享受亂離中的骨肉團圓之樂。
想要歸返故里,尋找過去的親情,就是這個原因了。
【賞析】
本詩從題材范圍、藝術(shù)境界以至語言風格看來,有些近似《驅(qū)車上東門》,顯然是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艱難、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問題上,憤激地抒發(fā)了世亂懷歸而不可得的愴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