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變冷的熱水
觀察實錄
儀來到游戲區(qū),看見杯子里有水,就在杯子外面摸了一下,“老師,這杯水是燙的!薄傲硪槐?”“這杯是冷的!薄澳阌檬裁捶椒ū容^出來的?”“我用手摸的!薄澳隳苡檬裁捶椒ㄗ専崴兝洌俊眱x說:“用嘴把吹一吹,媽媽在家經(jīng)常這樣做的!币慌缘男f:“還可以放到電風扇下面吹一吹!薄胺诺奖淅。”……“你能用桌子上老師準備的材料試一試嗎?比一比誰先讓熱水變冷?”儀拿了一把扇子,對著杯子扇,還說:“力氣大了,水就冷得快了!边^了一會兒,她摸摸杯子,“怎么還不冷呀?”我請她再想想辦法,一旁的勻說了一句“你可以用勺子在杯子里攪拌。”儀聽了勻的建議,拿起勺子攪拌起來,又過了一會兒,她又一次摸摸水,“老師現(xiàn)在水變冷了!眱x看到自己的水終于變冷了,特別開心。她又用其他材料探索了。
案例分析
儀在游戲的時候非常的認真,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讓熱水變冷的方法,說明會關注生活中的細節(jié)。在探索活動中一邊動腦筋一邊探索,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能學習同伴的經(jīng)驗,用兩種方法的疊加讓探索活動更快成功。下次游戲可以讓她探索更多的方法。
【篇二】
教育問答
孩子答非所問
我兒子3歲2個月。最近,我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他經(jīng)常答非所問,比如問他一個問題,他不但沒有回答,還問出其他問題,或者說了其他的話;如果繼續(xù)問,他仍然不回答,繼續(xù)說其他的話。有時問題并不難,就是問他有沒有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就行,請問這是為什么呢?他是自己想找臺階下嗎?請專家?guī)兔Ψ治鲆幌隆?/p>
3歲2個月的孩子應該可以與家長進行一問一答式的對話了。根據(jù)您的描述,建議您再繼續(xù)觀察以下情況。
1.孩子是否在感興趣的問題上能回答,但在不感興趣的問題上不愿意回答?如果是,這與該年齡段孩子思維的自我中心特點有關,他們對他人的關注度不夠。此時,父母需要逐漸
培養(yǎng)孩子關注他人的問題、并能回答問題的能力,為日后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打好基礎。
2.孩子是否在犯了錯、擔心父母質(zhì)問時不愿意回答?如果是,就需要父母轉換教育方式,用“對事不對人”的方法來評價,不指向人格品質(zhì),僅指向具體行為,并提出改進方法。比如,不要說:“孩子,你怎么總把玩具弄得這么亂?”而是說:“孩子,玩具放在地板中央大家走路不方便,也容易踩到,請把它收到箱子里,好嗎?”
3.孩子是否在玩得正高興或話興正濃時不愿意回答?這是因為孩子注意力的主動轉移能力弱,很難中止自己正在做的游戲或正準備說的話,而轉移到與父母的對話中。所以建議父母不要干擾或者打斷孩子的游戲。
如果孩子在所有問題上都答非所問,就不太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展水平,需要父母在生活中跟同齡小伙伴進行觀察對比,如果明顯落后,建議請專家當面診斷。
女兒被嚇著了,我該怎樣幫她
我女兒3歲,前兩天家里來了只老鼠,我自己對老鼠非常恐懼,見到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很驚恐的狀態(tài)。寶寶就在旁邊,看到這一幕后,現(xiàn)在就不愿意下地,把她放到地上她就告訴我有老鼠,然后就哭起來。請問要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呢?
孩子對于恐懼感的學習是非?焖俚、本能的反應,也是重要的能力。比如,只需看到媽媽有一次對老鼠的驚恐反應便能學會,而表現(xiàn)出同樣的驚恐行為。這種行為具有重要的生物學上的保護意義,可以讓孩子遠離危險。
這時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感,而是要欣賞她表現(xiàn)出來的恐懼感,您可以說:“孩子,你只看到一次媽媽怕老鼠的樣子,就知道要怕老鼠,你很厲害呀!這樣以后有什么危險的事,相信你就能分辨出來,離它遠遠的!弊尯⒆又浪龑鲜蟮暮ε虏坏皇恰澳懶 钡男袨椋疫是一種很聰明的舉動,孩子的內(nèi)心便會多了一份掌控感。
然后,引導孩子看到其他人對待老鼠的行為。比如爸爸不怕,姐姐也不怕,這是在暗示孩子,實際上老鼠對人來說并不危險。最后,讓孩子看到媽媽對待不同事物的行為表現(xiàn),比如,媽媽只怕老鼠,但不怕松鼠,也不怕猴子,媽媽甚至有些方面比別人還要勇敢一些,讓孩子明白怕老鼠也是很正常的。
【篇三】
我是個“臟孩子”
吃飯時間到了,帥帥坐下來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撥弄飯菜,我看到后提醒她:“帥帥,不要用手抓飯菜!睅泿浛戳死蠋熞谎郏A艘幌,一會兒又去動了,飯菜已經(jīng)開始撒到了碗外面。我不禁有點生氣了,提高了聲音說:“帥帥!叫你別這樣弄飯菜,這樣吃飯很臟的!”小朋友聽到了,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帥帥老是這樣弄飯菜,帥帥這么臟的!”帥帥聽到大家都開始說他,頭低下去,一聲不響地繼續(xù)吃飯。在吃飯過程中,還是有用手抓飯菜的行為。每一次我都會皺著眉說:“帥帥,不要這樣弄!”“帥帥,你怎么這么臟的!”
接下來的好多天,帥帥顯得比以前落寞了很多,老是一個人悶悶地活動,而吃飯的習慣也沒有大的改善,還是時常用手去抓飯菜,甚至對我的提醒也更置之不理了。
于是我特意和帥帥的家長進行了一次約談。在和帥帥家長交流時,我告訴了家長帥帥在進餐及一些生活習慣上的不良現(xiàn)象。媽媽聽了,說帥帥在家吃飯也不太干凈,家長也時常批評教育,但似乎效果不大。同時媽媽說道:“帥帥好像在班里有點不合群吧?他回來說,沒有小朋友和他是好朋友,因為別人都說我吃飯很臟;我是個臟孩子,所以別人不和我好!”我聽了立刻意識到了媽媽的言外之意——家長在為孩子被人說成“臟孩子”而覺得委屈。我也馬上想到了帥帥這段時間的表現(xiàn):他比以前更不合群,更不和老師親近了!
分析:
帥帥在班里是個比較特殊的孩子,是個比較以“自我中心”的孩子,不太主動和同伴交往;而在一些行為習慣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比如進餐,一直有用手玩弄飯菜的不良習慣。對此,我在多次提醒教育無果后,產(chǎn)生了急躁的情緒,對他行為的批評語言開始簡單化,用了諸如“帥帥,你怎么總是這么臟!”這樣指向人而非理智地指向錯誤行為的話語。這種形式的批評語言使班里其他的孩子也跟著說帥帥:“你這么臟的!”
我們都知道,小班孩子開始對自己產(chǎn)生初步的自我評價,但這種評價常常是借助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進行的。因此,老師和集體多次的反面評價使帥帥在心理上產(chǎn)生了:“我是個臟孩子”這樣的消極的自我評價。孩子有了這樣消極的自我定位后,會覺得反正我是個臟孩子,我就是吃不好飯了;吃不好飯,老師和小朋友就不喜歡我了……這不僅使她沒有產(chǎn)生改善自己不良行為的動力,反而使她對老師集體產(chǎn)生了排斥的心理,從而在集體中顯得更加游離、不合群。
可見,要想讓批評收到應有的效果,批評者一定要保持理智,避免使用直接指向人的語言,這樣的批評否認了人的能力,只會使被批評者產(chǎn)生無助的反應,而不能有效地讓被批評者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了解怎樣改善自己的行為。
在認識到上述問題后,我立即向家長表示了歉意,并真誠地和家長進行溝通,一起尋找?guī)泿洺圆缓蔑埖脑。媽媽說,這可能與帥帥是個剖腹早產(chǎn)兒,一直有些感統(tǒng)失調(diào)有關。他的小肌肉動作發(fā)展得不太好,所以從小吃飯就不太拿得好餐具,形成了用手抓飯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在當時沒引起家人更多的重視,沒有及時糾正。我也進行了反。涸谏嫌變簣@后,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可一開始阿姨出于好心,也怕她吃得桌上地上一塌糊涂,就常常喂她。等帥帥到了小班,老師要求孩子要自己獨立進餐,可帥帥和同伴在這方面的差距已經(jīng)有點大了,就常常因此受到批評,這使她在這件事上更缺乏了信心。最后,我們和家長一起統(tǒng)一了看法:吃飯的習慣要糾正,但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再說傷孩子自尊心的話語;而要改為具體指導帥帥如何正確運用餐具,多加以練習,幫助她逐步學會干凈地進餐。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一方面加強對帥帥小肌肉動作的訓練,有意識地經(jīng)常讓他練習拿調(diào)羹舀各種物品;另一方面,當帥帥在進餐過程中又出現(xiàn)用手抓飯菜的行為時,不再大聲在集體面前批評她,而改為走到帥帥身邊輕輕地提醒,對他說:“帥帥,吃飯時不要急,你很能干的,也長大了,一定可以不用手而用調(diào)羹把飯菜舀起來。來,象老師這樣把調(diào)羹輕輕插到飯菜里面,再拿平了舀起來,看,這樣飯菜就不掉出來了吧……”慢慢地,帥帥進餐的習慣有了明顯改善,小朋友不再說他“臟”,他和同伴的關系也有了良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