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學目標1、掌握基準鍵鍵位和手指的分工。2、掌握正確的打字姿勢,養(yǎng)成良好的鍵盤操作習慣。3、學會使用“明天打字員”軟件。教學重難點1、正確的指法、熟練的輸入。2、速度、準確率、鍵位識記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后有同學們問老師:怎樣才能像老師那樣雙手自如地使用鍵盤輸入字符呢?其實,并不難,要熟練地使用鍵盤一要有正確的指法,二是要刻苦練習。指法是一種擊鍵、按鍵的手指動作規(guī)范,正確熟練的使用鍵盤必須要遵循指法規(guī)則。
二、新授
1.基準鍵掌握基準鍵的操作方法是我們正確使用鍵盤的關鍵所在,基準鍵是確定其他鍵的位置的標準,他位于主鍵盤區(qū),分別是八個鍵(板書:基準鍵:A、S、D、F、J、K、L、;)。其中F和J上面有凸出的小橫線,它的作用是通過手指觸摸定位的(板書:分別給F和J加著重號)。
2.手指分工告訴學生在使用鍵盤的時候,要雙手并用、每個手指都用自己的用處,不要單手、單指操作。打字姿勢說明:正確規(guī)范的操作姿勢,有利于快速、準確的輸入不易產(chǎn)生疲勞。(教師說明,學生跟著做)(1)坐姿端正,身體正對鍵盤,雙腳自然平放在地面上。(2)肩部放松,上臂的肘部輕輕靠近身體,手腕自然放平,不要弓起,不要接觸鍵盤。(3)上身稍向前傾,胸部與鍵盤距離一般在20厘米左右。(4)坐位高低適當,屏幕中心略低于水平線。(5)手指微曲,輕輕的放在各個基本鍵上。其中左右手食指分別放在F和J上,雙手大拇指放在空格鍵上。學生擺好姿勢,教師檢查糾正。
3.操作要求在掌握了打字姿勢和手指分工后,我們要通過練習,來鞏固熟練,在練習之前我們要給同學們提幾個要求:(出示要求)(1)坐姿端正,肩部放松,兩腳平放。(2)指尖擊鍵,用力適度,擊鍵快準。(3)嚴格指法,記牢鍵位,多打多練。(4)眼睛看屏幕或文稿,練習“盲打”。[練一練](1)單擊“開始”按鈕,將指針依次指向“程序”,單擊“明天打字員”命令,打開“明天打字員”窗口。(2)進行指法訓練。練習過程中巡視,糾正學生的姿勢和指法。
三、小結(jié)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哪些鍵;學會大字的正確姿勢還練習了基準健的指法。收獲很大,繼續(xù)努力我們就能正確熟練的使用鍵盤了。
【篇二】
教學目標:1、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2、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魅力;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特點。培養(yǎng)學生珍惜現(xiàn)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2、認識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體會不同表現(xiàn)形式帶給人的不同美感;3、描述童年生活內(nèi)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教學難點:不同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了解。
教學過程:
一、導人(板書課題)
1、引導學生分析現(xiàn)在的童年生活。(請一兩名學生將將自己美好的童年故事)2、師小結(jié):看得出,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珍藏著許多童年的美好往事。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藝術家們的內(nèi)心世界,去看一看他們眼中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呢?
二、新授
1、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欣賞到的四幅從古至今、風格各異,但又都是表現(xiàn)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看一看,你喜歡哪一幅呢?(學生觀察并思考自己喜歡的作品是哪一幅)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喜歡的作品,選擇相對應的小組重新坐好。2、引導各組學生為本組評選出組長。3、出示四張自學提示卡片,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式學習。4、共同欣賞分析:(1)《端陽嬰戲圖》蘇焯(宋)這幅畫是用哪種繪畫方法表現(xiàn)的?描繪的是哪個時期的人物?畫中描繪的是哪個節(jié)日?他們在做什么?你可以通過表演的方式再現(xiàn)畫中的情景嗎?(學生表演)(2)《翻身奴隸的兒女》于月川畫面中的人物是哪個民族的?她們在做什么?這幅畫所描繪的內(nèi)容發(fā)生在什么年代?一幅為國畫工筆重彩,用筆細膩。一幅為國畫小寫意,用筆灑脫。二者都具有“形神兼?zhèn)、氣韻生動”的中國畫特點。(3)《戰(zhàn)斗中成長》秦大虎、張定釗(重點分析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解決問題:(小組成員以搶答形式回答問題,其他小組補充)這幅畫的表現(xiàn)方法有何特點?畫中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場面?看到這幅畫你聯(lián)想到了哪部影片?戰(zhàn)士和你們的童年有什么不同?(4)《冬天的陽光》王今棟(重點分析藝術表現(xiàn)形式)解決問題:(學生自設問題,共同解決。)從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還想了解關于這幅作品的哪些知識?
三、總結(jié)
1、學生總結(jié):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童年有了哪些新的理解。2、教師總結(jié):這些藝術作品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藝術家的情感,體會到了藝術的形式美,它更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歷史的畫卷,使我們對不同年代的美好童年有了不一樣的理解。課后,你還可以問一問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愿意和你一起去回顧自己童年時代的美好往事。童年永遠是人們熱衷的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在每個不同的年齡段體味到人生不同的快樂。而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童年的那段時光留給我們的往往是純粹、難忘,同時也是美好的記憶。
四、課后作業(yè):與自己的家人交流童年的往事與感受,并創(chuàng)作一幅童年題材的繪畫作品。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二、估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師:請同學們觀察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jié)果填入下表?估計實際測量數(shù)學書的長數(shù)學書的寬數(shù)學書的厚生1:數(shù)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師: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么長,數(shù)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么長,數(shù)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么長,數(shù)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么厚。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板出: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讓學生看尺子,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jié)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鞏固發(fā)展
1、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小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