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個案
方方是一名四歲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園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愛哭鬧。她倒很安靜,從不吵鬧,從不多說一句話,從不主動與小朋友交往,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看著小朋友玩。她不用我們老師過多的操心,真是一個“乖孩子”。
你看,別的孩子都爭先恐后地擠到我面前,大聲嚷著“老師,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師,我要汽車”“我要小飛機”……唯獨她安靜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著我!澳阋嫱婢邌?”“要”她輕輕地說。“你想玩什么?”無語,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時沉默寡言,不能用流暢的語言與別人交流,對話通常是被動的一問一答或不答,其行為表現(xiàn)為明顯的交往退縮。
二、分析
退縮行為是幼兒的一種消極性社會適應表現(xiàn),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兒對自己缺乏自信,行為常有退縮表現(xiàn)。如果不及時幫助幼兒消除這種行為,久而久之,定會影響幼兒的人格健康,導致幼兒一生的心理障礙,使幼兒產(chǎn)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響他的人生歷程。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這些“乖孩子”,應及早覺察幼兒的退縮行為,并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影響,以幼兒克服退縮行為和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通過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縮行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方方性格內(nèi)向、膽小、不善與人交往。
2、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使方方語言表達能力落后。
方方父母工作忙,先后由講永康話的外婆和講宣平話的奶奶照顧,由于生活在混雜的方言環(huán)境中,較少使用普通話交流,使方方的語言表達能力落后。
3、方方有過嘗試失敗的體驗,使其不敢與人交往。
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兒園就讀,她那不同與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話和宣平話,曾引起同伴的嘲笑,打擊了她的自信心,從而使她產(chǎn)生了退縮行為。
三、對策
1、家園配合,發(fā)展語言。
家庭是“制造人類性格的工廠”,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方方的交往主要源于語言障礙,要想使其問題行為得以矯正,首先應從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入手。經(jīng)與方方的父母溝通,他們表示愿意積極配合我們的矯正活動。我對他們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在家中,尤其是方方在場時,堅持使用普通話;二是父母必須盡量抽時間多與她接觸,進行感情交流,如給她講故事,多和孩子交談、做游戲。讓家長打開家門,走出封閉的小天地,給她尋找伙伴或帶孩子去走親訪友。改變家長那種看到孩子很乖,就好像什么都好的看法。通過家長園地刊登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引起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改善方方家庭環(huán)境的同時,使其內(nèi)斂的情緒得以放松。在此基礎上,我在班里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幫助方方的活動。
2、重視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營造充滿愛的氛圍。
布朗芬布倫認為:“發(fā)展是人與環(huán)境的復合函數(shù)!杯h(huán)境對人的性格發(fā)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小班幼兒離開父母,進入陌生環(huán)境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問題,會產(chǎn)生心理焦慮,那是很自然的。關鍵在于我們老師要理解孩子、要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感情,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真誠、溫暖的愛,從而使幼兒對老師產(chǎn)生信任。
早晨來園時,我面帶微笑地主動抱抱她、親親她、迎接她,有禮貌地向她問好,從簡單的對話中引起孩子說話的*。課后和她玩“木頭人”“猜拳”“豬尾巴”等游戲;午睡起床后,變著花樣給她梳不同的發(fā)型;有空就主動尋找話題,與她聊天交談,如:“你這件衣服真漂亮,是誰買的?”“今天誰送你上幼兒園的?”“你愛吃什么?”等等。即使她不理不睬,我也想猜她的心思,幫助她解決困難,讓她相信依靠老師,使她感到老師像朋友,老師喜歡她。
3、尋找“閃光點”,引導同伴接納、關愛他。
單純有老師的關愛還是不夠的,同伴的接納,關心也同樣了很重要。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同伴、集體的作用,教育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學。我還有意識地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性格外向,愛說愛笑的小朋友旁邊。讓活潑開朗的幼兒和她游戲、交談、給她以積極的影響。我還為她安排了生日活動,讓她生日那天感受到幼兒集體的溫暖,感受老師和小伙伴的關心。生日那天,小朋友都拿著早已準備好的禮物圍在她的身邊。有送的小紅花、有的送圖畫、有的送糖果,大家都一起唱著《生日快樂》的歌,并且每人送她一句美好的祝辭“祝你生日快樂”。方方捧著禮物,聽著歌聲,她神情異常,眼睛有點濕潤了。
我發(fā)現(xiàn)《生日快樂》、《兩只老虎》等歌曲,孩子們非常喜歡唱,方方也喜歡唱,在沒人注意的情況下,她能很完整地跟唱。此外,我還發(fā)現(xiàn)方方喜歡韻律性較強的兒歌,于是經(jīng)常請方方上臺為大家朗誦。方方不愿也不敢上臺,我就請幾大膽的孩子陪著一起表演。起初,方方站在臺上低著頭不張口,但我還是和小朋友一起為她鼓掌、加油。漸漸地,盡管她很膽怯,盡管幾乎聽不到她的聲音,但方方終于能在眾人面前張口了。通過經(jīng)常性地唱歌、念兒歌,方方用完整語句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她的自信心也增強。
4、創(chuàng)造機會,讓其體驗成功,增強自信。
我們在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給幼兒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美國哲學家艾馬松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睂ψ孕判牟蛔愕挠變海哂型丝s行為的幼兒。我們要為其增強自信,就是“成功是自信的第一秘訣”,即讓她體驗成功。
我有意識地為她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自從她開始信任我,喜歡走到我身邊后,我就選一些簡單的問題或任務讓她完成。我多給她發(fā)言的機會,聲音高低先不作要求,只要她說,就多鼓勵她。提供給她鍛煉的機會。如“請你去叫豆豆進來梳頭。”“請你把這本書給冰冰”等,積極為她創(chuàng)設與同伴主動交往的機會。每當她完成任務后,就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個五角星或一朵小紅花等。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其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幫助她勇敢地邁出主動與人交往的第一步。
四、效果
經(jīng)過一年的家園配合,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方方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她能在小朋友面前大聲說話,能主動與小朋友進行交往,友好地參與游戲。她有了很多好朋友,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邀請好朋友到她家玩。方方還能上臺朗誦兒歌、唱歌了,在幼兒園開展的“小歌手”比賽中還得了三等獎。方方的自信心增強了,漸漸與小朋友產(chǎn)生了認同感,在交往中不再退縮了。
在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必須改變以為那種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關心、身體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個性發(fā)展水平的陳舊觀念,F(xiàn)實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來好象很聽話,是個“乖孩子”但情感淡薄、性格脆弱、意志薄弱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應引起我們教師和家長的關注。幼兒期是幼兒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也是個性形成的時期。應抓緊這個關鍵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人格特征。在幼兒園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特別要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指導家長了解和掌握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識,消除產(chǎn)生心理健康的隱患,實行早期干預、治療。
作為教師我將不斷學習、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在工作中應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將永遠記住關心孩子、熱愛孩子、尊重孩子,用愛去滋潤孩子的心田,“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蔽疑钚牛褐灰嘈庞變海瑹釔塾變,耐心教育就可以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為他們將來更好適應社會環(huán)境打下良好的素質(zhì)基礎。
【篇二】
[背景]
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jié),是充滿喜悅的季節(jié),是個處處都洋溢著教育契機的季節(jié)。水果的色、形、味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也貼近與孩子的生活。于是就在“蘋果和橘子”主題背景下的區(qū)角活動中開設了《蘋果穿衣服》。
[實錄]
今天我在美工區(qū)添置了一個新的游戲,孩子們都非常興奮,都搶著去給水果寶寶穿衣服。突然,有幾個孩子之間發(fā)生了爭論。綺綺指著一張作品說:清清,清清你錯了,你的蘋果是綠色的。在一旁的小朋友都哈哈大笑起清清的綠蘋果。博文急忙搶著幫清清說:蘋果是綠色的呀。綺綺一聽更急了:兒歌里都是這樣念的:applered,appleround.說著,綺綺念起了外教老師教的兒歌來指正其他小朋友。于是,從孩子們帶來的水果中我挑了一個紅蘋果和一個綠蘋果,走了過去告訴她們,你們看蘋果有的是綠色,也有的是紅色的。婷婷突然說:老師,老師這個蘋果還有點綠,有點黃。我轉(zhuǎn)了轉(zhuǎn)蘋果發(fā)現(xiàn),在那個大蘋果的一個很小的地方確實有點綠,有點黃。
[感悟]
教師在自主游戲中投放了一定材料的同時,也要注重適時的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當孩子指出蘋果還有點綠,有點黃時,我及時請孩子們圍在一起觀察蘋果,討論蘋果,后孩子都發(fā)現(xiàn)了:其實,蘋果不是只有一個顏色的事實。幼兒對水果經(jīng)驗還是比較缺乏,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家庭過分溺愛,他們平時所接觸的水果一般都是經(jīng)過長輩處理過的,如:已經(jīng)去皮,甚至有的為了避免麻煩干脆榨汁,通過活動在孩子們眼中的蘋果不再是單一的紅色,而是一個個穿著漂亮衣服、充滿生命力的“蘋果娃娃”。
【篇三】
背景:
貝貝班新建了一個“小小動物園”,那里有“小河”,幾只青蛙蹦跳在綠色的荷葉上;有“草地”,上面擺放著孩子喜歡的毛絨小兔,小恐龍等食草動物;有“樹林和山洞”,其中隱藏著“老虎”、“豹子”等猛獸,這可是孩子喜歡參與布置的區(qū)域。這天,可可、小羿、樂樂三個幼兒正圍坐在圓桌前,他們看著老師用雪花片精心搭建的小黃鴨,樂滋滋地嘗試著搭建小鴨子,試圖搭建成功后就可以放進“小河”,讓“小鴨子”能快活地游泳。也許搭建小鴨子對小班孩子來說有點難度。小羿插了一會兒就離開了,樂樂改變了玩法把雪花片一片一片連接起來,可可抬起頭對著老師嚷嚷:我不會搭小鴨子……
事件:
我快步走過去摸摸可可的頭坐在他身邊,輕輕說:看小鴨子的頭是什么形狀的?邊說邊拿起雪花片示范嵌插的動作,嘴里講解著要領,可可眼睛緊盯著,小手也試著把雪花片插進另外一片中,總算能夠插進幾片了,可是他的眉頭卻皺起來了:“太緊了,好難插!”
。ù藭r我發(fā)現(xiàn)對小班幼兒來說,由于手部肌肉發(fā)育并不完善,力氣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個圓形有難度,怪不得幼兒嘗試了幾下就放棄,看來可可要獨立完成搭建小鴨子的任務是相當有難度的,我是否協(xié)助他完成……)
正當我舉棋不定的時候,我看到樂樂還是在一個勁地把雪花片接長,他把雪花片邊上突起的圓點按插在另一塊雪花片的小圓洞中,大拇指靈活地按動著,我問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么呀?”樂樂得意地說:“我搭得是蛇,媽媽說春天到了,小蛇也會出來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樂了:“可是小蛇怎么沒有眼睛的!”
。▋蓚孩子的對話,促發(fā)了我的靈感,何不改變預設的內(nèi)容變搭建小鴨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滿足孩子操作擺弄自主創(chuàng)作的樂趣。)
我接著可可的話,用驚喜地聲音說:“樂樂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議也不錯,我們趕快到美工區(qū)取一些動動眼給小蛇裝上怎么樣?”可可拿來了動動眼,我用雙面膠把它們安裝在“小蛇”的頭部,樂樂開心地說:“眼鏡蛇,真好玩!”可可連忙拿起雪花片嚷著:“我也要做一條小蛇!”這時小羿被我們的談話吸引住了,他也開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來了一些洞洞眼用一個盒子裝著,作為孩子搭建小蛇的輔助材料,看著孩子們投入的樣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ê⒆油度胂矏鄣臉幼樱屛疑钚糯丝套约簺]有按照預設的內(nèi)容來指導幼兒,而是通過關注來自幼兒與眾不同的做法,及時添加輔助材料變成幼兒易接受又有興趣的內(nèi)容是正確的,因為這讓孩子體驗到操作擺弄自主創(chuàng)作的樂趣。)
當我再次走近三個孩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桌子上多了好幾條花花綠綠的小蛇,可可得意地說:“這是我做的小蛇哦!你看,好看嗎?”的確這些小蛇轉(zhuǎn)動著圓溜溜的眼睛,有長有短,有筆直有彎曲的造型,真是漂亮又有趣!我欣喜地笑了。不過,我很快發(fā)現(xiàn)孩子們制作的小蛇都是用雪花片無序聯(lián)接而成的,如果放在一起的話可能就無法分辯到底是誰制作的?是否就此讓孩子們把小蛇送到動物園的小河中,滿足他們的成功感呢?
(二期課改中特別強調(diào)教師要有整合的意識,我如果能充分利用身邊資源與幼兒互動,讓他們用各種方法去發(fā)現(xiàn)比較小花蛇的異同,從無目的向有意識地探索聯(lián)接的方法,就可以在發(fā)展建構能力的同時,促進幼兒認知的發(fā)展,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想到這兒,我就坐了下來對孩子們說:“我也想做一條小花蛇。”說著,我用雪花片按照一片紅,一片黃這樣的規(guī)律聯(lián)接起來并將完成的小花蛇和孩子們制作的小花蛇放在一起問:“這么多小花蛇!你們還能夠找到自己做的小蛇嗎?”三個孩子睜大了眼睛,目光聚集到小花蛇上。過了一會兒,可可指著其中一條蛇說:“這是我的小蛇,它的頭是紅的!薄翱墒沁@里還有幾條頭是紅色的小蛇呀!我疑惑地問。可可又看了看,伸出手指點數(shù)著雪花片說:“我的蛇尾巴還有三塊紫色的雪花片!睒窐纺闷鹨粭l筆直的蛇說:“我的蛇是很長很長的!毙◆噙B忙指著盤旋彎曲的蛇說:“這是我的蛇,它卷起來了,它也很長很長的。”可可說話了:“到底誰的長呀,你們比一比!毙◆嗝Π研∩呃焙蜆窐返男∩哳^靠頭,這下可分辨出來了。小羿高興地指著多出來的地方說:“看,我比你多了四片雪花片!薄霸瓉砭砥饋淼纳呖雌饋矶蹋绷司湍馨l(fā)現(xiàn)它真正的長度了,那你們知道我的小蛇是哪一條嗎?”我接著孩子的話問道。樂樂馬上說:“我知道這條是你做的,你的是一塊紅的一塊黃的紅黃小蛇!毙◆嘟涌谡f到:“你的小蛇是有規(guī)律的!薄霸瓉砦覀兠總人制作的小蛇都是與眾不同的,你們記住自己的小蛇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了嗎?”我笑著問。孩子們欣喜地點著頭,“現(xiàn)在我們就挑一條棒的小花蛇把它們送到小小動物園去吧!”
(此時此刻,我真正感受到與幼兒共同活動的樂趣。在小組互動的過程中,我如愿地滲透了教育內(nèi)容,擴展了幼兒的思維方式,促進幼兒更加有效的學習。)
再看“小小動物園”那邊熱鬧的情景:幾個孩子圍在一起,有的興奮地向同伴介紹著自己的小蛇、有的讓同伴猜測自己的小蛇躲在那里?有的模擬著小蛇游動的姿態(tài)……當然,這就吸引了更多想制作小蛇的孩子。
反思:
在對區(qū)域活動搭建小鴨子的指導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重視有效的師幼互動。由于教師本身水平有限,預先設計的活動內(nèi)容不一定考慮周全,再加上預設的內(nèi)容在實施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教育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對幼兒的需要和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價值判斷,不斷調(diào)整互動,也可以說區(qū)域活動中要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師幼共同學習、共同建構活動內(nèi)容的過程,才能促進小班幼兒更加有效的學習。
第一,教師應遵循“觀察在先”這一理念,才能有效地面對不同的活動對象、活動內(nèi)容、活動過程、實施有效指導。活動中,我敏銳地捕捉到制作小鴨子時幼兒的不同表現(xiàn)(有放棄、有求助、有變異)。在深入觀察并指導后,我還發(fā)現(xiàn)幼兒主要存在操作技能跟不上的共性問題,幫助我作出價值判斷,改變預設內(nèi)容,增添新的輔助材料,調(diào)動了幼兒繼續(xù)參與活動的興趣,使更多的幼兒嘗試不同的聯(lián)接小花蛇的方法,引發(fā)幼兒關注小花蛇的不同之處(顏色、數(shù)量、形狀等),促進了幼兒認知的發(fā)展,這也是運用先觀察后指導的一個重要收獲。
第二,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如能以共同游戲的方式與之互動,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兒對話,以激趣的方式鼓勵幼兒說發(fā)現(xiàn),能有效地推動活動的開展。當我發(fā)現(xiàn)幼兒制作的小花蛇存在好多差異,而正是這些差異讓我發(fā)現(xiàn)可利用的教育資源,于是我以游戲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兒的活動,故意制作了一條有規(guī)律的小花蛇,并把它混入幼兒制作的小花蛇中,適時地拋出疑問,引發(fā)幼兒關注小花蛇的不同之處。這種基于幼兒發(fā)展水平的引導,也是我在游戲情景中,發(fā)現(xiàn)、了解、判斷幼兒的游戲狀況與心理后,開展適時的小組分享交流活動。
第三,教師要重視生成的內(nèi)容和做法,并不斷挑戰(zhàn)自我,積累生成的方法和時機,判斷生成內(nèi)容的意義與價值。當幼兒嘗試制作小鴨子出現(xiàn)了不同的情況時,我的思考判斷是:先觀察指導判斷問題所在——設身處地為幼兒考慮。其次捕捉亮點了解想法——判斷來自幼兒生成的內(nèi)容價值。后支持生成提供幫助——鼓勵孩子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活動。這些做法使生成的內(nèi)容煥發(fā)光彩,從而使生成活動超越了預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