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高二滿分作文400字【三篇】#】高中作文在高中語文考試中占的比例較高,所以寫好高中作文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礎,想寫好高中作文,日常積累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無憂考網(wǎng)收集了《高二滿分作文400字【三篇】》,供大家參考。
【篇一】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老師您就像一盞燈一樣指引我走出年幼無知的界線,帶我踏上人生的路途,拉著我進入學習的步道。
老師您長得瘦瘦高高,還有您那英俊的臉龐和那神清氣爽的打扮真是魅力無限!加上燦爛的笑容,好比清麗的陽光,可以照亮我心靈里任何陰郁的角落,在我犯錯時幫我開啟一扇窗,當我遇到挫折時您總會說:“不經(jīng)一番寒澈苦,焉得梅花撲鼻香?”“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遇到挫折時只要放開心胸,就會有無限的可能!”您都會用這些話語來激勵我,我不僅能力爭上游,也能增廣見聞。有我的眼睛腫得像燈泡一樣,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幫我擦上消腫藥膏,您的體貼入微令我如沐春風。
每次要上您的課前,我總是非常期待,因為您上課既輕松又有趣,更重要的是又能學到東西。每次上您的課都令大家開懷大笑,好似肚皮就要被炸開一樣,所以我希望您能持續(xù)這種上課風格,讓大家能“寓教于樂”!運動會前,您叫我們要加緊練習跑步,不要讓時間從手中白白溜走,您也心平氣和有耐心的教導我們跑步的技巧,還記得剛開始時,我總是愁眉苦臉想結(jié)束這一切,但您說了一句話讓我改掉這個念頭,您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毕衲切┐韲业呐懿竭x手可都是付出了多少心血才能有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啊!就因為如此,我甘愿每天跑的氣喘如牛。而當我失敗時,您會要我們要保有運動家的精神:“勝不驕,敗不餒”,“失敗為成功之母!比绻麤]有失敗的經(jīng)驗,就不會有成功的機會。
老師,您好像我的活字典,問您一些難懂的問題,您都能一一詳細的解釋給我聽,我很幸運能讓像您這樣春風化雨的好老師教導,老師我真想在您面前雙手合十對您說:“感恩。
【篇二】
筑巢是鳥的本能,織網(wǎng)是蜘蛛的本能,而圍觀卻不知何時變成了中國人的“本能”。無論發(fā)生什么事,無論是在哪個角落,總不乏圍觀者熱情的身影。當看熱鬧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別人的悲劇成了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面對這種近乎病態(tài)的本能,我不禁為人性的喪失感到悲哀。
這是一群盲目的從眾者,總是不由自主地跟隨著“大多數(shù)者”的腳步。我們是一個喜歡湊熱鬧的民族,也是一個喜歡隨大流的民族,無論什么事只要人多總能吸引來一大群跟風者,雖然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你到底在干什么,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模仿你的腳步。圍觀在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模仿追隨的行為,國人的內(nèi)心似乎總有一種不隨大流就會被遺棄的不安感,盲目地往人多的地方鉆,抱著要死一起死法不責眾的心態(tài)跟著一大群人湊熱鬧,于是就有了圍觀。即使有些人根本不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也不妨礙他們聚在人群里評頭論足,這種現(xiàn)象與其說是圍觀事情倒不如說是為自己找安全感。
這是一群冷漠的好奇者,像看戲一般好奇地圍觀別人的不幸卻沒有絲毫的同情。魯迅曾言:“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倍@種中國人的劣根性并沒有隨著時間而消逝反而愈演愈烈,圍觀跳樓的起哄者已經(jīng)將無數(shù)輕生者重重“推”下,砸在地上迸發(fā)出的鮮血換來的不是嘆息悲傷而是刺激滿足的掌聲。我們正在用冷漠的圍觀進行著罪惡的謀殺,心靈的悲鳴被淹沒在歡呼起哄中,卻不知今天你的冷漠嘲弄的對象可能就是他日的你。
這是一群喜歡看熱鬧的幸災樂禍者,總是以別人的不幸來滿足自己扭曲的心靈。他們大多是底層苦苦掙扎的求生者,面對命運的不幸與生活的重擔,他們選擇了圍觀別人的痛苦作為安慰自己的良藥,通過觀望別人的不幸來使自己的心靈得到補償和滿足,獲得一種詭異的平衡感。魯迅《祝!防锏哪切┰谙榱稚┍吹囊槐楸樵V說中“嘆息一番,滿足地去了”的老女人正是他們?yōu)檎鎸嵉膶懻铡?/p>
在這個物質(zhì)豐富,精神匱乏的時代,人們都學會察言觀色,學會效仿別人,循規(guī)蹈矩。我們總是以旁觀者的心態(tài)冷漠圍觀著他人的故事,圍觀似乎早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們的一種習慣,一種本能。面對這個愈發(fā)冷漠的社會,我不禁擔憂:何時我們才能丟棄圍觀的本能,何時我們才能丟棄看客的身份,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真正的不盲目“圍觀”的中國人?
【篇三】
時間在流逝,生命在消失,在與死神搏斗的過程中,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生命的永恒。
他是一位癌癥患者,用生命為無數(shù)的孩子搭起教育的橋梁,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叢飛,一個光輝的名字,一個令天地為之失色的男子。那一顆博愛的心,不會因他的離去而失去顏色,不會因他的離去而停止跳動,更不會因他的離去而被遺棄。那顆心,早已深深地住進每個人的心中。病床上的叢飛,因病早已沒有了頭發(fā),眼窩深陷,嘴唇干裂,瘦得早已不成人形。但那雙眼睛,依舊充滿神采,依舊滿含希望,依舊震懾人心。他本可以用優(yōu)美的歌喉去換取美好的生活,但是他沒有,他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教育,獻給了社會。一生資助了無數(shù)的莘莘學子。在生命的后時刻,他并沒有盡力去延續(xù)自己的生命,而是把生命后的光芒獻給了教育。
在生命的到計時,叢飛告訴世界:“生命在于奉獻,人生在于給予!
他是一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生命的后時刻,他用堅強的身軀為孩子搭起了生命的通道——譚千秋。一個令中國崇敬的名字。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他用身軀頂住石板,保護了他的學生,這是一位教師偉大精神的體現(xiàn),更是對教師責任的詮釋。千秋老師,在面對生死的抉擇時,他沒有退縮,用責任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在生命的到計時,他選擇的是責任,是愛。這樣的老師,值得我們銘記,值得我們尊敬。
在生命的倒計時,譚千秋告訴世界:“生命在于奉獻,人生在于給予!
雖然他們早已離去,但那一個個閃光的名字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在生命的倒計時,他們告訴我們:“生命在于奉獻,人生在于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