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三大痛點
第一,育兒觀念存在較大的差異
對于很多的老年父母而言,如果說他們有經(jīng)驗,那么這種經(jīng)驗都是幾十年前的了,有多少適合現(xiàn)代的生活,這還得因人而異。而且有些老年人也沒有帶孩子的經(jīng)驗,他們的孩子也是父母幫帶的,因此他們也不具備育兒經(jīng)驗。但老年人如果能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態(tài)度,那么育兒觀念的沖突也不會太大,因為他們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去學習。如果老年人只是抱著固有的老思想,既不愿意聽建議,更不愿意去學習,在育兒這個問題上就會存在很大的分歧。
這種例子太多了,很多老人由于自身體弱,總是怕冷,所以他們就會根據(jù)自己的感覺給孩子不斷地加衣服,就怕孩子凍生病,結(jié)果孩子被捂了一身的汗,反而生病了;喂飯的時候,他們也會盡量給孩子多吃,吃的越多越好,結(jié)果造成了孩子肥胖或是厭食;有的老人天冷不愛出門,因此一個冬天都會帶著孩子在家看電視。有的時候孩子的父母又不好說什么,即使說了也跟沒說一樣,反而讓彼此面子上難堪。有的家庭也會因為育兒觀念的巨大偏差造成家庭紛爭不斷,最后夫妻兩個也不得不選擇離婚。
第二,“隔代親”把孩子寵愛成“熊孩子”
“隔代親”這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心理呢?
首先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很多的老年人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忙于工作,沒有把太多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因此他們的內(nèi)心也存在著一定的負疚感。當這些老年父母帶孫子的時候,他們會盡量滿足小孫子的需求,把虧欠給自己孩子的東西補償在孫子身上。
其次一把年紀的老人在面對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時候,他們會很自然的生出一種憐愛,因此他們不愿意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懲罰。但是這種過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同時針對孩子的行為不建立規(guī)范和底線的方式,最終就會變成一種溺愛,把孩子寵成個熊孩子。把孩子寵壞了,才是讓父母們最頭痛的地方。
我的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其中有一年是他的奶奶主要帶他的,這一年里孩子出現(xiàn)了很多的變化。以前我們要求孩子半個月買一次玩具,孩子也愿意接受。但是每當孩子提出要玩具的時候,奶奶總是能及時得滿足他,因此買玩具的規(guī)定就這樣的被打破了。同時孩子學會了在滿足不了需求的時候就趴在地上撒潑打滾。孩子小的時候由于語言發(fā)育不夠完善,因此在遇到生氣或者著急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會出現(xiàn)摔東西打人之類的表現(xiàn)。通常我都會及時引導他慢慢說出自己的需求,教他發(fā)泄自己的情緒,甚至通過一些懲罰的方式,讓孩子分辨自己的行為,因此孩子打人的行為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很少。但是孩子的奶奶卻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面對孩子的打人行為通常是一笑而過的,因此孩子打人的行為不斷升級,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有的時候精心給孩子培養(yǎng)的習慣或者行為方式,只需要幾天就會被完全打破掉。因此在那一年,我在下班后基本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孩子白天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
第三,孩子和老人更親,成為很多媽媽的心結(jié)
有些孩子的父母是很忙的,出差加班,幾天都見不到孩子一面。甚至索性把孩子全部托管在父母那里,和孩子很少見面。因此就會造成孩子和父母不親的現(xiàn)象。我就遇到過媽媽傷心地給我講述了她的苦惱:這位媽媽在銀行工作,由于平時工作繁忙壓力大,所以帶孩子的時間很少,她的媽媽幫助她帶孩子。有一天帶孩子出去玩,這位媽媽給孩子買了個冰激凌,孩子趕快跑到姥姥跟前說:“姥姥,你先嘗嘗,我吃什么東西都會給我最愛的人先吃!甭犕赀@句話,孩子的媽媽心里十分的失落。有幾次她都想辦法推掉各類的飯局,回家陪孩子,孩子卻說我不喜歡和媽媽在一起。晚上她想陪孩子一起睡覺,孩子哭的跟淚人似的說:“我只要姥姥!边@位媽媽聽完這話感覺很心酸。她回想起自己在生孩子的前幾天還在堅持工作,甚至身體還沒恢復好就回到了崗位,為的就是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樹立一個更好的榜樣,結(jié)果孩子卻不和她親近。
孩子不和父母親,對于爸爸們而言,他們往往不是很在乎這個問題,他們甚至會覺得和老人親近也是一樣的,反正都是親人。但是這卻是媽媽們非常心酸的事情,因為從這個小生命的孕育,到忍受切膚之痛,再到和孩子依依惜別的痛苦,這些只有媽媽們才能夠體會。如果孩子不和媽媽親,媽媽們真的會十分心痛。
針對隔代教育問題的建議
第一,對帶孩子的老人給予充分的理解
我們在抱怨老人帶孩子問題的時候,也該想想他們的辛苦付出。帶孩子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體力和時間。帶過孩子的父母們都知道,有的時候帶一天孩子,會被孩子磨的崩潰掉。同時沒有父母有義務幫你帶孩子,如果父母們愿意幫忙,那么請年輕的父母們懷著感恩的心態(tài)對待他們。人心都是肉長的,真心對真心,日子就會好過很多。
第二,盡量做到老人輔助帶孩子,父母承擔主要責任
在帶孩子的問題上,不要把孩子全部托管給老人,年輕的父母在工作之余要盡量自己帶孩子。一方面自己帶孩子的時間多了,那么隔代教育的很多問題自然就會化解掉。另一方面從孩子的心理發(fā)育角度而言,父母對于孩子的陪伴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孩子很多情感的需求,安全感的建立,甚至性格的形成,都是需要父母的積極參與的。因此帶好自己的孩子,承擔好做父母的責任,才能真正解決隔代教育帶來的問題。
第三,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要和老人多溝通,盡量達成一致
我們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溝通技巧,這樣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讓家庭氛圍更加融洽,這對我們和孩子都是有好處的。
1、就事論事: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出現(xiàn)什么問題就討論什么問題,不要把大人之間的矛盾拿到教育中去談論。
2、不責備談辦法:和老人溝通要注意談話方式和語氣,不要一開口就對老人進行責備,也不要用批評責備的口吻去談問題。要心平氣和地講出自己的看法,盡量和老人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一致,因為大家的出發(fā)點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3、鼓勵與關心:針對老人帶孩子方面的長處要給予鼓勵,讓老人知道自己的辛苦付出是能得到認可的。平時能夠送給老人一些小禮物,讓老人知道你在想著他。遇到節(jié)假日,帶著老人孩子出門轉(zhuǎn)轉(zhuǎn),讓彼此之間增進理解。
4、各自單聊: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可以讓夫妻一方單獨找自己的父母談。這樣溝通的時候,彼此不用繞圈子,可以直截了當?shù)恼剢栴}。同時也能避免一些摩擦,老人的接受度也會提高。
5、部分妥協(xié):對于一些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如果長輩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不必非要爭個輸贏,適當?shù)耐讌f(xié),讓他們感覺自己也有一些主導權(quán)。
6、轉(zhuǎn)發(fā)文章:如果對一些問題不好當面指出的,可以見一個家庭群,經(jīng)常把一些正確觀念的育兒文章發(fā)到群里,或者是吃飯休息的時候說一下文章的觀點,有時候長輩也就潛移默化的被影響的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