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家:學齡前孩子的這些事父母有所不知
一、主動思考的能力在學前教育中,主動思考能力是家長最希望培養(yǎng)的,因為,這樣的孩子,往往是老師眼里的聰明娃。那么主動思考能力怎么培養(yǎng)呢?有個小妙招“提問反饋法”,舉個例子,當晚上9點的時候,你告訴孩子:“該睡覺了,寶貝!”這個時候比較乖的寶寶就去睡了,但是在他的世界里,理解的是:這是媽媽的命令,不聽話不是好孩子,或者會挨打。好孩子壞孩子是貼標簽,挨打是懲罰式的教育,這都是比較消極的教育方式,如果你換成:“寶貝,你知道為什么爸爸媽媽總是9點準時睡覺嗎?”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想一想,如果他說對身體好,就表揚他,給正面的反饋,如果他答錯了,可以告訴他正確答案,也可以給一些提示讓他再猜,這樣,從最基本的日,嵤轮,孩子就開始習慣“提問——思考——反饋——表揚”這種行為模式,非常自然。在這個案例中,我們把培養(yǎng)主動思考能力的過程分解成提問、回答、反饋、修正這幾個步驟,很容易操作。當兒童學會主動思考之后,就會變得異常好奇,那么接下來,引導讀書、科普這些智力開發(fā)活動就很容易了。家長所謂的天生好學的好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就是由這些細節(jié)不斷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天生”有很大成分是學前家教造成的,別把這口大鍋讓老天再背啦!
二、情緒控制力培養(yǎng)情商要從娃娃抓起,而情緒控制力是情商的基礎,有了這樣的能力,孩子可以和他人更好的相處,交到更多的朋友。那么如何培養(yǎng)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幫助疏導,幼兒的情緒宣泄能力是很差的,他們常常只學會了用鬧人的方式發(fā)泄,這可以說是我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缺陷。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的時候,要第一時間幫助疏導,比如,有一天爸爸因為加班沒辦法陪孩子去看電影,孩子不開心,媽媽可以說:“寶貝不開心,因為爸爸沒辦法陪我們去看電影了,對嗎?”孩子可能會說:“是!”媽媽可以說:“那讓爸爸下次補償我們好嗎?還要再加一個冰淇淋!”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開心一點了。在這段情景對話里面,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替孩子說出原因,提出解決方案,讓孩子有被關注的感覺,使得他們的情緒及時宣泄,慢慢的,孩子就會敢于說出自己的感受,自然地學會控制情緒。
三、專注力專注力是兒童其他能力的基礎,也是兒童期要培養(yǎng)的第一能力,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2歲兒童注意力大約7分鐘,3歲兒童注意力大約9分鐘,4歲兒童注意力大約12分鐘,5-6歲兒童注意力大約15分鐘,家長可以依據(jù)這個時間表來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有個小提示給到家長們:盡量不要打斷孩子們的注意力。比如,有些家長在孩子玩玩具的時候,給孩子喂食,使得孩子不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久而久之,注意力會越來越差。
【編后語】你是否想要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呢?那就請您多多關注®無憂考網(wǎng)的親子教育頻道,我們有很多育兒的干貨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