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 #九年級上冊化學單元鞏固題#】人生終有許多選擇。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選擇不能決定一切。不要猶豫,作出選擇就不要后悔。只要我們能不屈不撓地奮斗,勝利就在前方。下面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九年級上冊化學單元鞏固題,僅供大家參考。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化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C)
A.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和光電現(xiàn)象B.生命有機體的形成及功能
C.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D.礦產資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環(huán)境
2.(2016,廣東)在化學實驗室內外一般不會張貼的標志是(D)
3.(2016,婁底)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成語涉及化學變化的是(B)
A.聚沙成塔B.死灰復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學觀點的是(B)
A.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
B.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會破裂
C.化學變化中原子不會破裂
D.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5.(2016,河北)如圖所示儀器中可以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是(C)
6.在化學發(fā)展,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是(D)
A.道爾頓B.阿伏加德羅C.拉瓦錫D.門捷列夫
7.某些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先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B)
A.提出假設B.設計實驗C.觀察現(xiàn)象D.作出結論
8.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裝有呼出的氣體和普通空氣的集氣瓶內,觀察到木條在空氣瓶內繼續(xù)燃燒,而在呼出的氣體瓶內熄滅。由此說明(B)
A.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B.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中的小
C.呼吸過程中消耗了空氣D.呼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9.(2016,福州)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C)
A.銅絲作導線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氣作燃料D.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
10.(2016,自貢)實驗結束后,下圖中儀器的處理方式正確的是(C)
11.(2016,荊門)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C)
12.小軍同學在做家庭小實驗時,向熱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發(fā)現(xiàn)未變藍色。面對“異!爆F(xiàn)象,他不應該采取的做法是(A)
A.認為自己做錯了,繼續(xù)做其他實驗B.查找相關資料,探究原因
C.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D.向老師請教
13.(2017,模擬)下列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C)
A.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滴管應伸入試管中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的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2
C.集氣瓶可以用作反應容器
D.試管、燒杯、蒸發(fā)皿等儀器可在酒精燈上直接加熱
14.正確量取18mL水,應選用的儀器是(B)
、5mL量筒②2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膠頭滴管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④
15.某人用托盤天平稱量5.1g食鹽時(1g以下用游碼),稱后發(fā)現(xiàn)砝碼放在了左盤,食鹽放在了右盤。所稱食鹽的實際質量為(D)
A.5.3gB.5.1gC.5.0gD.4.9g
16.小剛在量取液體時,開始俯視讀數(shù)為15mL,倒出一定量液體后又仰視讀數(shù)為5mL,則該同學倒出的液體的體積(B)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無法確定
17.將“跳跳糖”放入水中,有無色氣體產生。小軍同學提出了以下研究氣體成分的設想,其中不可能獲得正確結論的是(A)
A.收集氣體并觀察B.咨詢生產廠家工程師
C.送食品檢驗部門檢測D.查閱“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18.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列對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D)
A.“新物質”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B.“新物質”就是與化學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狀態(tài)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質
C.“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元素組成上不同的物質
D.“新物質”就是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
19.用試管加熱固體時,有時因操作不正確而出現(xiàn)試管炸裂的現(xiàn)象,其原因可能是(B)
A.加熱前試管外壁干燥B.加熱不均勻,局部溫度過高
C.試管口略向下傾斜了D.試管夾夾在試管中上部了
20.某學生測定下列數(shù)據合理的是(C)
A.用100mL量筒量取7.5mL液體B.用溫度計測得體溫為37.52℃
C.用托盤天平稱得某食鹽樣品的質量為15.6gD.用燒杯量取200.0mL鹽酸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
21.將下列各儀器名稱前的字母序號填在與其用途相對應的題目后面。
(1)用來夾試管的工具是__A__。(2)貯存固體藥品的儀器是__E__。
(3)常作為反應用的玻璃容器是__C__。(4)用于洗滌儀器內壁的工具是__F__。
(5)用于夾持燃燒鎂條的工具是__G__。
(6)檢驗物質可燃性,進行固體燃燒實驗的儀器是__D__。
(7)用于加熱濃縮溶液、析出晶體的瓷器是__B__。
(8)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用品是__H__。
22.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請回答下列問題:
(1)量取8mL水,應選用__10__mL的量筒。
(2)加熱燒杯里的液體時,應在燒杯的下方墊放__石棉網__。
(3)將玻璃管插入橡皮管內時,先將玻璃管的一端__用水濕潤__然后稍稍用力轉動插入。
23.正確選擇實驗儀器是實驗成功的重要保證,下面是實驗室中常見的儀器,請用所提供儀器的序號進行填空。
(1)常用于保存液體藥品的是__⑤__;用作反應容器且能夠直接加熱的是__①__;需要墊上石棉網才能加熱的儀器是__②__。
(2)量取一定體積的水來配制氯化鈉溶液所需的玻璃儀器有__②③⑩__。
24.酒精是一種無色、透明、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易揮發(fā),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燈和內燃機的燃料,是一種綠色能源,當點燃酒精燈時,酒精在燈芯上汽化后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據以上敘述,可歸納出酒精的物理性質是__無色或易揮發(fā)或易溶于水(寫出一條即可)__;化學性質是__可燃性__;酒精的用途是__作燃料__。
(2)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__引起火災__;
(3)實驗中,不小心將酒精燈碰倒在桌上燃燒起來,合理簡單的滅火措施是__用濕抹布蓋滅__。
25.在題后橫線上簡要說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試管刷刷洗試管時,用力過猛:__弄破試管底__。
(2)滴管取用試劑后平放或倒置:__腐蝕橡膠帽__。
(3)傾倒細口瓶里的藥液時,標簽沒向著手心:__腐蝕標簽__。
(4)實驗剩余的藥品放回原瓶:__污染原瓶試劑__。
(5)使用量筒時,俯視讀數(shù):__使讀數(shù)偏大__。
三、簡答題(共10分)
26.(4分)現(xiàn)有三瓶氣體分別為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請用簡單的方法來鑒別它們。
__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三個集氣瓶中,木條燃燒得更旺則該瓶盛的是氧氣;木條火焰立即熄滅則該瓶盛的是二氧化碳;木條火焰過一會熄滅則該瓶盛的是空氣__。
27.(6分)觀察身邊一些生活現(xiàn)象,試用所學知識解釋。
(1)餅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會變軟:__空氣中有水蒸氣__。
(2)從冰箱中取出啤酒瓶放在桌子上,過一會兒會看到啤酒瓶外壁出現(xiàn)“水珠”:__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__。
四、實驗探究題(共25分)
28.(10分)科學探究是奇妙的過程,請你參與下面的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在一個門窗緊閉且剛上完課的教室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與教室外操場上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猜想與假設】小華認為:剛下課的教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應該比室外操場上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閱資料】當空氣中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產生有害的影響。
【實驗探究】
實驗過程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第一步:__用排水法收集教室內和操場上氣體__;
第二步:__將澄清的石灰水分別滴入盛有教室內的空氣和操場上的空氣的集氣瓶中__。__教室內的空氣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操場上的空氣瓶中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____教室內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操場上的空氣中高__
【拓展應用】根據實驗探究結果,你認為我們在教室里學習時應注意:__教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__。
29.(15分)在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以后,請你填寫下列空格:
(1)下列各項中,__①③⑥⑦⑨⑩__(填序號)是需要燃燒才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
①自頂端起約1cm以內的燭體是溫的、柔軟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無味白色固體;③蠟燭頂端、燭心底部周圍有無色液體,呈凹狀;④一白色燭心貫穿中軸,并延長至蠟燭頂1cm;⑤形狀為圓柱形,頂部為圓錐形尖出;⑥燭心周圍和燭焰上端呈明亮的黃色;⑦吹熄后,能看見燭心周圍有白煙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質軟,可用指甲刮出痕跡;⑨若風吹至蠟燭一邊,另一邊凹形頂端的蠟燭將熔成液體并沿燭體落下;⑩受空氣流的影響,火焰會閃動,且生出黑煙。
(2)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會__浮在水面__。
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__小__。
(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xiàn)__水霧__,片刻后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后發(fā)現(xiàn)__澄清石灰水變渾濁__。結論:蠟燭燃燒以后的生成物有__水和二氧化碳__。
(4)如圖所示,將桌面上兩支燃著的且高低不同的蠟燭用一大燒杯罩住,先熄滅的是__高的一支蠟燭__,其原因是__蠟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熱,分布在燒杯的上部,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燒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