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四篇】#:】這篇關于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四篇】的文章,是©無憂考網(wǎng)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1、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內(nèi)容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拔业母接沟母接,不是我的附庸!狈从车氖钱敃r西歐社會等級森嚴。
2、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紀,西歐城市重新興起。意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城市。
4、隨著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由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fā)展成為早期資產(chǎn)階級,他們的出現(xiàn),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5、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首都在君士坦丁堡。15世紀中期,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被封建制的奧斯曼土耳其給滅掉了。
第6課:古代世界的戰(zhàn)爭與征服
1、曾經(jīng)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
2、公元前5世紀,波斯帝國把矛頭轉(zhuǎn)向歐洲,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zhàn)爭。終希臘取得勝利。
3、馬其頓國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出兵東征,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4、公元前27年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的統(tǒng)治下,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nèi)湖。
5、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戰(zhàn)爭從未在人類生活中長時間地停留過,戰(zhàn)爭與文化緊密相連。一般來說,戰(zhàn)爭具有破壞性,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災難。但是它也有積極的作用:猛烈的戰(zhàn)火之后,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文化的傳播與滲透。我們要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zhàn)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在古絲綢之路上,歐、亞、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斷進行友好往來,他們交換各地不同物產(chǎn),傳播各民族的文化,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阿拉伯數(shù)字”初是由印度人創(chuàng)造的,而阿拉伯人對它加以改造并傳播到歐洲去,這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3、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朝的時候旅居中國長達17年之久,并在元朝朝廷中擔任官職;貒,他口述《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傳播中國與東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第8課、第9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二)
1、世界上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代埃及人創(chuàng)造的,出現(xiàn)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于古代印度,創(chuàng)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要人“忍耐服從”。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在位時,佛教由了很大發(fā)展,并向外傳播。
4、基督教:1世紀時產(chǎn)生于巴勒斯坦一帶。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F(xiàn)在通用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蘭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徒稱為穆斯林,它們的經(jīng)典是《古蘭經(jīng)》。
6、古希臘的科學家阿基米德以發(fā)現(xiàn)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保
7、《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
8、索?死账故枪糯ED的悲劇作家,他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9、《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
10、伊斯蘭教的第一大圣寺是麥加大清真寺,位于今天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心。
11、巴黎圣母院是巴黎古老、高大的天主教堂。
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1、文藝復興:14世紀前后首先在意大利開始;
。1)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重視人的價值;
(2)性質(zhì):不是古典文化復興,而是資產(chǎn)階級文化興起,是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3)人物:意大利――詩人但丁《神曲》;達芬奇《蒙娜麗莎》《后的晚餐》;英國――莎士比亞《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4)影響: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的開辟:
。1)原因:商品貿(mào)易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歐洲人的尋金熱,《馬可•波羅行紀》的渲染。
。2)客觀條件:天文、地理知識進步,造船航海技術進步等。
。3)經(jīng)過: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進入印度洋,發(fā)現(xiàn)好望角;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③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第環(huán)球航行。
。4)影響:新航路開辟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yè)經(jīng)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