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边@引起了多少人美妙的遐想。今年,我終于如愿走進了暮春的江南。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乍見西湖,我便被它的空靈深深震撼。一葉輕舟從湖面慢慢劃過,眼前總晃動著西子盈盈的淺笑,如詩如畫的江南、如歌如夢的西湖是不能不令人想到故事的。 霏霏細雨越下越小,船兒也不知不覺來到稱為湖中島、島中湖的“三潭印月”。三潭印月為西湖十景之一,故有“小瀛州”之稱,是一座以“湖中島、島中湖”為特色的水上公園。上島,見四圍竹樹成林。耳感百聲交集,蟲鳥樂聲,水波激浪聲,風(fēng)拍翠葉聲,一齊并發(fā),同奏一交響樂,震撼人之心。
信步走在長長的白堤,恍若流水的記憶靜靜地流淌。很遠的流水、很遠的過去穿越時空躍出水面,臺灣詩人鄭愁予寫道:“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似乎每一個與江南有關(guān)的故事都蒙上悲情的色彩。由此我想到了白蛇的傳說。于千萬年之中,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偏偏在這里趕上了。然而這么美麗的邂逅卻注定成為一錯千年的遺恨,那一泓明凈的湖水最終成了女主角深情的淚水,至今仍在不息地流淌。
經(jīng)過雷峰塔的殘垣,我不禁放慢了腳步,耳邊似乎傳來沉重的嘆息,“思悠悠,恨悠悠,恨到何時方始休,明月人倚樓。”踏上斷橋時,我突然有些了悟:“斷橋”在今天看來與其說是一個地理概念,倒不如說是一種悲情更為貼切。那份情致,凄美得令人不忍觸摸。
春風(fēng)、煙雨、江南,誕生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必將一代代延續(xù)下去。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乍見西湖,我便被它的空靈深深震撼。一葉輕舟從湖面慢慢劃過,眼前總晃動著西子盈盈的淺笑,如詩如畫的江南、如歌如夢的西湖是不能不令人想到故事的。 霏霏細雨越下越小,船兒也不知不覺來到稱為湖中島、島中湖的“三潭印月”。三潭印月為西湖十景之一,故有“小瀛州”之稱,是一座以“湖中島、島中湖”為特色的水上公園。上島,見四圍竹樹成林。耳感百聲交集,蟲鳥樂聲,水波激浪聲,風(fēng)拍翠葉聲,一齊并發(fā),同奏一交響樂,震撼人之心。
信步走在長長的白堤,恍若流水的記憶靜靜地流淌。很遠的流水、很遠的過去穿越時空躍出水面,臺灣詩人鄭愁予寫道:“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似乎每一個與江南有關(guān)的故事都蒙上悲情的色彩。由此我想到了白蛇的傳說。于千萬年之中,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偏偏在這里趕上了。然而這么美麗的邂逅卻注定成為一錯千年的遺恨,那一泓明凈的湖水最終成了女主角深情的淚水,至今仍在不息地流淌。
經(jīng)過雷峰塔的殘垣,我不禁放慢了腳步,耳邊似乎傳來沉重的嘆息,“思悠悠,恨悠悠,恨到何時方始休,明月人倚樓。”踏上斷橋時,我突然有些了悟:“斷橋”在今天看來與其說是一個地理概念,倒不如說是一種悲情更為貼切。那份情致,凄美得令人不忍觸摸。
春風(fēng)、煙雨、江南,誕生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必將一代代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