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兒是個早產(chǎn)兒,看上去有點弱不禁風(fēng),平時又由爺爺奶奶照顧,隔代的寵愛時刻包圍著他,外婆更是不放心,每天中午都來接他回家午睡。今天,外婆來晚了?吹狡渌∨笥讯荚诮Y(jié)伴玩耍,有的看書、有的下棋、有的畫畫,他也看中了一個玩具,是小柏的飛行棋,馬上就想加入他們的游戲圈?墒,他剛一伸手,小柏就把他的手推開了,并且以不歡迎的語氣說:“別動,你外婆就要來接你了!必悆褐缓糜樣樀卣驹谝慌裕劬s不曾離開他們。這時,外婆恰好進來了,他便頭也不回地回家去了。
分析
對孩子的關(guān)愛本是無可厚非的,像貝兒這樣體弱的孩子確實更需要成人的關(guān)注與照料。然而,在上述案例中,家長對孩子的關(guān)愛卻無形中剝奪了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與權(quán)利,造成了孩子從伙伴群體中分離出來的情況,成了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孩子的行動和神態(tài)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內(nèi)心確實存在交往的需要,然而,家長的出現(xiàn)使他馬上放棄了這一需要竟會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本就吸引他的游戲。孩子自發(fā)產(chǎn)生的交往需要被完全扼殺了。
情景2
小西拿著一盒媽媽新買的飛行棋(這是我們班里體積、包裝最精美的飛行棋了),高高地舉在手里,一邊搖晃,一邊圍著教室慢慢地轉(zhuǎn)圈,似乎在觀察別人的反應(yīng),似乎在召喚伙伴一起來玩棋,似乎在沾沾自喜自己的玩具有多神氣?墒牵D(zhuǎn)了兩圈,依然沒有一個小朋友和他搭腔(因為別人已經(jīng)組成小伙伴團體在玩自己的游戲了)。小西又看了一會兒,便來到一邊,拿出自己的棋盤,一個人玩起了四個人的游戲。小洲正好路過,用手摸了一下小西的棋子,被小西一把推開了,棋子掉在地上,小西馬上哇哇大哭起來,并堅持要小洲把棋子整理好才罷休。
分析
小西的行為一開始也讓我覺得疑惑,仔細思考后才發(fā)現(xiàn)了原因。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小西的媽媽常有機會來我們幼兒園,也常來看看自己的寶貝兒子。每次來都是她最快樂的時候,她總是急著張羅:“來,XX,你和小西玩吧!”“小西,XX最聰明了,你和他一起玩吧!”然后便會滿臉喜悅地看著兒子游戲。而當(dāng)媽媽不在時,小西便失去了目標(biāo),失去了伙伴。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自己的交往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成人可以提供幫助和指導(dǎo),卻萬萬不能代替孩子去交往。正是因為小西媽媽每次都代替孩子找游戲伙伴,代替孩子解決交往中的問題,才造成了孩子獨立活動時不知道如何交往的后果。他寧可一個人玩虛擬的四人游戲,也不去嘗試找個小伙伴。
情景3
冬冬在班里是個年齡偏小的孩子,也正因為如此,他常常處理不好與別人的關(guān)系。瞧,今天自由活動時,他又去下棋的小朋友那里搗亂,把棋子弄亂了,幸好下棋的孩子馬上把棋子恢復(fù)好了,沒有理睬他,也就沒有引起爭吵。他便又來到看書的辰辰那里,辰辰正和天天看著新帶來的奧特曼書。沒等冬冬把頭伸到書前,辰辰就把書轉(zhuǎn)到了另一邊,并對天天說:“別給他看,等一會兒被他弄壞了,他媽媽很兇的!碧焯煲哺胶椭@樣說。冬冬聽了不依不饒,伸手就要搶,辰辰和天天飛快地跑開了,只剩下冬冬茫然地瞪著眼睛。
分析
冬冬是個有攻擊性行為傾向的孩子,但他也是個很活躍的孩子,什么時候他都不缺少玩伴,只要他想,便會加入別人的游戲,像上述案例中被人拒絕也是最近才有的事。我反思孩子們的表現(xiàn),從他們的一句“他媽媽很兇的”話中,我看出了端倪。前幾天,冬冬在攻擊別人時,自己臉上也留下了一道指甲縫大小的傷痕。為此,他的媽媽對另一個孩子大發(fā)雷霆、厲聲呵斥,令在場的所有孩子都目瞪口呆。雖然我們馬上勸阻了她的粗暴行為,但孩子還是后怕地哇哇大哭。正是因為家長這次失去理智的舉動,讓所有的孩子都產(chǎn)生了排斥心理,使冬冬陷入了被孤立的境地。
采取的教育策略:
針對上述幾個案例,我們采取了相應(yīng)的教育對策,以期改變孩子的不利現(xiàn)狀。
一、指導(dǎo)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
對小西的媽媽,我們建議她要對孩子真正地放心、放手。在交往中多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去找到小伙伴。媽媽只需要在孩子感到無助的時候,給一些鼓勵,適當(dāng)?shù)靥峁┮恍┓椒ň托辛恕T谖覀兊慕忉屜,小西媽媽愉快地接受了我們的建議。當(dāng)小西媽媽退后以后,小西也就開始了他真正的交往活動,有時并不順利,但在成人的鼓勵下,他會再次嘗試,有許多時候,小西靠著自己找到了小伙伴。
二、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往機會
對貝兒,我們采取了更適合他的方法,不僅讓其家長多帶貝兒與同齡伙伴玩耍,而且在幼兒園里,我們選擇利用更多適合貝兒的時間,比如早餐后、活動后等,讓幼兒開展自由活動。有時老師也會找貝兒玩?zhèn)小游戲,引起別人的興趣后再將角色轉(zhuǎn)移給別的孩子,使孩子們逐漸地樂意與貝兒一起游戲。當(dāng)貝兒一次次地與孩子們快樂游戲時,他也就真正進入了伙伴團體中去了。
三、教給孩子正確的交流方式
針對冬冬,我們與其家長進行了一次深入的長談,使她明白了自己的不理智行為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主動到幼兒園向與冬冬發(fā)生沖突的孩子表達了歉意,并且以友好的方式與大家說話,以期改變小朋友的看法。而對冬冬,我們重點對其進行了交往方式的指導(dǎo),教他學(xué)會與人協(xié)商,也教他學(xué)會承受別人的拒絕。當(dāng)冬冬第一次對人說“跟我一起玩,好嗎”的時候,小朋友被他的改變打動了,欣然接受了他的請求。經(jīng)過多方努力,冬冬終于得到了伙伴的認(rèn)可。
解決孩子的社交問題,家長們也要做出努力,首先要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往機會,教給孩子正確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