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一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原文】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理解】清晨一場細雨使渭城空氣格外清閑,旅舍那么明凈,柳枝也像梳洗了一番。請您干了這杯酒吧,向西出了陽光,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2.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二
春夜喜雨(杜甫)【原文】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理解】好雨像適應了季節(jié)變化,到了春天就降臨。伴隨著春風悄悄地飄灑在夜里,滋潤著萬物,細微而沒有聲音。田野里的小路、烏云,全部烏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燈火明亮。到天亮時,再看那紅色的濕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汝點著錦官城。
3.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三
絕句(杜甫)【原文】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理解】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間鳴叫,一行白鷺在晴晴朗的藍天飛翔。透過窗子望見積雪經(jīng)年的西山雪嶺,門外停泊著要到東吳遠行的船只。
4.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四
漁歌子(張志和)【原文】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理解】西塞山前,白色的鷺鷥在歡快的翱翔,粉紅色的桃花在迎春怒放,清澈碧綠的江水潺潺地流淌,鮮美的鱖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動。戴上青箬笠,穿上綠蓑衣,在微風細雨中,悠閑地釣魚,哪里還用得著回家呢!
5.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五
江雪(柳宗元)【原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理解】連綿的群山不見鳥的飛影,所有的路上難尋人的行蹤。一條孤單的小船上,有一位披蓑戴笠的漁翁,獨自在風雪寒冷的江上釣魚。
6.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六
小兒垂釣(胡令能)【原文】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臺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理解】一個頭發(fā)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側(cè)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著小手,唯恐怕魚兒被嚇跑他不敢大聲應答。
7.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七
浪淘沙(劉禹錫)【原文】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理解】彎彎曲曲的黃河流程萬里黃沙,風簸水動波浪淘卷著泥沙從天邊流來。今天我要沿黃河之水直上天河,與它一同到達牽牛織女的家門。
8.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八
憶江南(白居易)【原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理解】江南風景真美!那秀麗的景色早就熟諳。日出時,江邊鮮艷的花兒,比火焰還紅,春來時,清澈的江水碧綠如藍。這般令人陶醉的景色,能不使人憶念?
9.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九
池上(白居易)【原文】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理解】一群娃娃撐了小船去偷采白蓮玩,他們不曉得掩藏蹤跡,浮萍被小船蕩開,留下一條長長的水路。
10.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十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原文】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理解】原野上的青草是那樣的茂密,一年一度,枯萎了又茂盛。野火也燒不死它,春風吹來它又顯出勃勃生機。芳草的香氣彌漫在整個古道之上,翠綠的青草連接著那荒遠的城鎮(zhèn)。又把朋友送走了,青青的草也充滿了離別的深情。
11.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十一
山行(杜牧)【原文】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理解】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我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歡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12.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十二
靜夜思(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理解】靜靜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輝照得一片潔白,幾乎使人以為是地上鋪了一層霜。仰頭看看明月,不由得低頭深深懷念遙遠的家鄉(xiāng)。
13.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十三
憫農(nóng)(二)(李紳)【原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理解】春天種下一顆種子,秋收時可以收獲萬顆子粒。普天之下并無閑置荒蕪的田地,可是仍有農(nóng)夫餓死。
14.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十四
江上漁者(范仲淹)【原文】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理解】江上來來往往的游人,只知道喜愛鱸魚味道的鮮美。可是你們看一看,江里那如同一片落葉似的捕魚船,在風浪里顛簸,時而涌上浪峰,時而陷入浪谷,多危險哪
15.六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篇十五
蜂(羅隱)【原文】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理解】無論平原還是高山,凡是百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屬地。采擷了百花釀成了香甜的蜂蜜,它們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制造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