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滬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
《荒蕪的花園》是一篇含義深刻的文章。講述了貝爾太太的花園由盛到衰的經(jīng)歷,揭示了人生的哲理:與別人分享快樂,將擁有更多的快樂;而自私的人,面對的是孤獨和寂寞。教學之初,我做了充分的準備,試圖以花園前后的環(huán)境變化為線索,來體現(xiàn)主人公貝爾太太的自私所帶給她的孤獨與寂寞。上課之前,花了半個小時來指導朗讀,只有通過閱讀才能體會人物的心情。我嘗試著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精心設置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接受知識。如引入部分以一組花園的對比演示,設置學習的懸念,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體會貝爾太太落寞、孤寂的心情的教學中,以一幅“荒蕪的花園”的影像,從而產(chǎn)生了進一步探究、尋找花園變化、人物心情變化的原因,產(chǎn)生了繼續(xù)學習的情感,使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成為可能。
在拓展訓練的這塊,我希望采用想象說話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對貝爾太太后悔的領悟,我設計了如果你是貝爾太太,望著這樣一座荒蕪的花園,你會怎么說?怎么做?我安排學生以小練筆的形式寫成一個小短文,大部分同學說的不錯,可是寫到作業(yè)本上,就不太令人滿意,內(nèi)容都差不多,新穎的不多,在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方面我還做的不夠!
2.滬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二
《杏兒熟了》這篇課文講的是杏兒熟了,鄰居家的淘淘等小伙伴來摘杏兒,不僅沒有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兒,表現(xiàn)了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課文語言淺顯易懂,寫得形象、活潑富兒童情趣。課文的重點是,“我”和奶奶怎樣以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偷”杏兒的孩子們。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本堂課我主要以學生自由合作學習和朗讀課文為主,在自我學習、合作探究和反復朗讀中去體會情感,把握內(nèi)容。如何讓學生感悟奶奶的慈愛、寬厚呢?我讓學生找出奶奶對待淘淘的態(tài)度的詞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下來。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在自主學習的情況下,學生求知欲旺盛,能積極投入學習中去,而且學生在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上有選擇的權利。這樣,在學生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的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與提升。在交流過程中,我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鞍涯愕母惺芡ㄟ^朗讀告訴大家?”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充滿安全感,從而迸射出思維的火花,課堂氣氛活躍。
“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xiāng)親們嘗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是本文的中心句。我在講課中反復出現(xiàn),重在讓學生體會奶奶說這句話時的語氣,從奶奶的話中體會奶奶的寬容與大度。但是遺憾的是,學生讀的時候感情不到位,雖然理解了奶奶的話,可不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滬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三
《我喜歡小動物》是作家秦牧的文章。課文先介紹了作者在兒童時代很喜歡小動物,并列舉了養(yǎng)過的小動物;接著總述在逗弄小動物時有過趣事,也有過蠢事。然后,分別用養(yǎng)“過山鯽”和“逗鱉”來表現(xiàn)。本文作者以生動的事例,形象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愚蠢是要受報復的,小愚蠢受小報復,大愚蠢受大報復,告訴我們在親近它們時善待它們,與這些小動物們和諧地相處。本課故事十分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能在作者生動有趣的語言中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大多數(shù)地方教師無須作過多的講解,學生完全可以自己閱讀進行理解,在小組的討論學習中體驗作者的情感。同時本課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總起分述的關系比較明顯。
三年級的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初步能通過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品詞析句等方法理解課文的中心,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堂上,繼續(xù)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閱讀,并逐步學會閱讀,所以在這堂課上我用了多種形式的讀的過程中感悟、體會課文的內(nèi)容和情感,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從這堂課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但還不夠規(guī)范,但是如何使語言更加規(guī)范,使語言更具有感染力還有待我給他們一些方法上的指導。
4.滬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四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過兩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紅頭”的蟋蟀不幸誤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驚險的“旅行”,后僥幸逃脫的危險經(jīng)歷,使學生懂得一個科學小知識:牛有四個胃,吃食時具有反芻現(xiàn)象。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是情節(jié)生動有趣,語言活潑,內(nèi)容充滿童趣,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發(fā)散性思維的空間和表達的機會。文章滲透的科學知識,將一個有關動物生理學上的知識講得有聲有色,通俗易懂。 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堂上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還應把握發(fā)散性思維訓練的度。要根據(jù)語言文字材料的具體情況而定,適時地發(fā)散,適時地集中,才能充分掌握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也是閱讀之門的金鑰匙。文中有關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達的機會。因此,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仔細品讀相關語句,想象自己就是紅頭,在想象中朗讀,在朗讀中體驗著紅頭的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題想象紅頭會遇到哪些危險?又會有怎樣的感受?為學生搭建傾訴的平臺,學生在角色互換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紅頭的危險遭遇,也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了解了紅頭的遭遇后,我讓學生仔細品讀描寫青頭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在交流過程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文字傳達的情感。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多種形式地朗讀,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體驗!
5.滬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五
《獨果》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小榮一家在面對一個百年未遇的獨果時,三代人互相謙讓,都不肯吃“獨果”的事,體現(xiàn)了一家三口互相謙讓、尊老愛幼的濃濃親情。這篇課文故事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閱讀來讀懂它,因此,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強調(diào)了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感悟。導入課文時,我從“獨”字的意思入手,讓學生自己感悟:獨果就是一棵果樹上只結一個果子;在學生了解了獨果的意思后,讓學生輕聲朗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找找課文里描寫獨果神奇功效的詞語:延年益壽、聰慧過人、能治百病。這樣一來,學生不僅了解了獨果傳說中的神奇功效,而且也很自然巧妙的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
在讓學生體會小榮一家互相謙讓,尊老愛幼的品質(zhì)時,我注重讓學生自主感悟,自主體會。教學時,先讓學生找找課文里描寫小榮一家互相謙讓的句子,然后讓他們讀讀,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這樣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理解重點詞語,分角色朗讀、情境表演等多種方法來自主理解、體會。這樣,學生真正感受到了他們?nèi)耸窃鯓踊プ尓毠摹?/p>
在教學設計時,我還依據(jù)文本語言,創(chuàng)設了許多的語言實踐活動,依據(jù)文本語言,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訓練。比如:讓學生在第二小節(jié)里找出獨果的神奇功效的句子后,我讓他們先用文中的詞語來概括,然后又讓他們根據(jù)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運用“獨果可真是個寶物!”的句式練習說話,同時把獨果的功效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在學生了解了獨果的功效后,又讓學生閱讀5—11節(jié),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面對獨果,小榮一家是怎么做的,發(fā)生了什么事?讓學生概括地說說互讓獨果的故事,這樣,就能比較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的來說,我覺得,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還是感受到了濃濃的關愛之情,也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在這堂課中,我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還不夠:應該更多地尋找課文的空白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想象說話的機會,盡可能地把說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說多想多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