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樂胎教的禁忌
一忌:過度嘈雜或不當的音樂;不要給胎寶寶聆聽過度嘈雜或不當的音樂,他不喜歡聽到高振動頻率之音波。
二忌:音樂的節(jié)奏太快,太快的節(jié)奏會使胎兒緊張。
三忌:音量太大;太大的音量會令胎兒不舒服。
四忌:音樂的音域過高;因為胎兒的腦部發(fā)育尚未完整,其腦神經之間的分隔不完全;因此,過高的音域會造成神經之間的刺激串連,使胎兒無法負荷,造成腦神經的損傷。
五忌:音樂當中有突然的巨響;因為這樣會造成胎兒受到驚嚇。
六忌:胎教音樂過長;5~10分鐘的長度是較適合的,而且要讓胎兒反復的聆聽,才能造成適當的刺激;等到胎兒出生之后聽到這些音樂就有熟悉的感覺,能夠令初生嬰兒有如待在母體內的安全感,對于安撫嬰兒情緒有相當好的功能。
2.音樂胎教作用
1、心理作用
心理學家認為,音樂能滲入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無意識超境界的幻覺,并能喚起平時被抑制了的記憶。音樂胎教能使孕婦心曠神怡,心情舒暢,從而改善不良情緒,產生良好的心境,并將這種信息傳遞給腹中的胎兒,使其深受感染。同時,優(yōu)美動聽的胎教音樂能夠給躁動于腹中的胎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朦朧地意識到,世界是多么和諧,多么美好。
2、生理作用
音樂除了藝術上的價值之外,還有各種心理的、生理的效應。在心理方面,孕婦在懷孕期間如果能保持愉快穩(wěn)定的心情,所生的孩子也能較好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情緒也會較穩(wěn)定。在生理方面,表現為兩個方面,即對孕婦的作用和對胎兒的影響。
對孕婦的作用表現為,胎教音樂通過悅耳怡人的音樂效果對孕婦的聽覺神經器官產生刺激,從而引起大腦細胞的興奮,改變下丘腦遞質的釋放,促使母體分泌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如酶、乙酰膽堿等,使身體保持極佳狀態(tài),促進腹中的胎兒健康成長。
對胎兒的影響表現為,懷孕4個月以后胎兒就有了聽力,尤其是6個月后,胎兒的聽力幾乎和成人接近,此時給胎兒的音樂胎教可以直接刺激胎兒的聽覺器官,通過傳入神經,傳入大腦。大腦中的神經突觸,經過外在的信息刺激,能夠加速腦細胞之間的相互連接,不斷增加胎兒的腦容量,從而提高胎兒的后天素質。
胎教音樂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與之相關的胎教儀、音樂也相繼出版,但是許多操作方式都并非正確與科學。比如,人們通常以為音樂胎教就是把音樂器材放在肚皮上給寶寶聽,但是,如果把傳聲器放在媽媽肚皮上,未經過安全控制的聲波直接進入人體,會對胎兒耳基底膜上的短纖維造成很強烈刺激,并易破壞耳蝸底部,導致有的孩子生下來就聽力缺損。輕者僅能聽到說話,重者對高頻聲音聽不到,更甚者會造成終生耳聾。為了保證胎兒的安全,在音樂胎教時,一定要保證聲音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即60分貝以下,2000赫茲以內。
另外,未經電磁屏蔽的傳聲器會產生電磁輻射,對胎兒和孕婦都會造成傷害,因此音樂胎教時,要注意設備的使用,避免電磁輻射的干擾。
3.音樂胎教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十個月都聽一種曲子
很多人一定不知道準媽媽處于孕期的不同階段,音樂的選擇也需要有些差別,比如孕早期可以聽一些輕松、愉快、詼諧、有趣的音音樂,讓孕婦感到心情舒暢。孕中期時,胎兒的聽覺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可以聽一些比較質感的音樂,比如大提琴的獨奏或者一些低音的曲子。懷孕后期的孕婦會無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焦慮、緊張的情緒,此時需要一些柔和、歡快的音樂,讓人聽了以后心情愉悅,比如久石讓的純音樂就是不錯的選擇
誤區(qū)二:音樂胎教不需要準爸爸配合
一般爸爸會在胎教時避免參與會覺得這只是媽媽的事情與自己無關,但其實爸爸也可以參與其中,在聽音樂時輕輕撫摸媽媽的孕肚,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孕媽放松心情且與寶寶有互動。專家還建議可以采取媽媽教唱、爸爸學唱的互動形式讓寶寶提前“聽”到爸爸的聲音,這樣也有助于寶寶出生后提升對爸爸的親切感。
誤區(qū)三:瘋狂聽世界名曲
很多爸媽會誤以為胎教就要給寶寶聽級的音樂提升孩子的品味,其實不然,而且一個胎兒哪來的品味,很多人都對音樂胎教的理解不是很到位,一些節(jié)奏強烈的曲子哪怕是世界名曲都不適合成為胎教音樂。
進行孕期音樂胎教時,應選擇旋律溫和自然、有規(guī)律性的音樂如大自然的河川、溪流聲、蟲鳴鳥叫聲,《小夜曲》廣東民樂《彩云追月》、《藍色多瑙河》等旋律悠揚的圓舞曲,都可成為與寶寶溝通的音樂使者。
誤區(qū)四:胎教時間越長,聲音越大越好
胎教音樂要聽多久?這是許多準媽媽都有的疑惑。孕婦AMY說,自己每天聽音樂的時間比吃飯次數還多,而孕婦陳女士早前因工作忙,白天沒時間聽,只能晚上入睡前集中聽兩個小時。
其實,音樂胎教的時間要相對固定,不要經常變化,反復聽幾首曲子可以使胎兒易于記憶。
若在室內母嬰同聽,樂曲的音量以75~80分貝為宜,時間每次為20~30分鐘,每天可在固定時間聽2次。音樂的音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將錄音機、收音機直接放在孕婦的肚皮上,以免損壞胎兒的耳膜,造成胎兒失聰。
4.怎么選用胎教音樂
孕期不同,準媽媽生理與心理需要不同,性格特點也往往不同。一般來說,孕期頭3個月妊娠反應比較明顯,準媽媽常常憂郁、疲勞;孕中期,準媽媽情緒樂觀,食欲旺盛,精力充沛;孕晚期,準媽媽身體笨重,常常會想到分娩以及產后的問題,思想壓力較大,焦慮現象也多。
鑒于懷孕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準媽媽要靈活選擇胎教音樂,大大提高胎教效果。
1.孕早期(孕1月~孕3月):
此時適宜聽輕松愉快、詼諧有趣、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力求在音樂中消除孕婦的憂郁和疲乏。《春江花月夜》、《假日的海灘》、《錦上添花》等輕松優(yōu)美的曲子適合孕早期準媽媽聆聽。特別是《春江花月夜》,全曲就像一幅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畫,和諧、優(yōu)美、明朗、愉快,聽者仿佛看到了夕陽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齊鳴的動人情景。
2.孕中期(孕4月~孕6月):
這時,孕婦開始感覺到胎動,胎兒也有了聽覺功能,從這段時間開始,胎教音樂可以選擇更多樣化的音樂。
除了繼續(xù)聽早孕期聽的音樂之外,還可再增添一些陽光、溫暖的樂曲。比如柴可夫斯基的《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曲調中充滿了青春與溫暖的氣息,表達了對光明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值得孕媽媽反復聽。
3.孕晚期(孕7月以后):
胎兒發(fā)育逐漸成熟,體重已達3~4千克,孕婦很快就要分娩,心理上難免有些緊張。這時應選擇一些柔和而充滿希望的樂曲。如舒曼的鋼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13首曲子,尤其以當中最膾炙人口的《夢幻曲》為宜;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的樂曲《水上音樂》也非常合適。這些音樂能夠讓孕媽媽平復舒緩緊張的情緒,以輕松而自信的心態(tài)迎接即將到來的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