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經(jīng)典民間故事簡短
從前,永嘉縣一位新上任的丁知縣,他性情剛直,為官清正,辦事認真。
一日,丁知縣坐在大堂批閱訴狀,突然門口傳來一陣爭吵聲,抬頭一看,見一個后生和一個鄉(xiāng)下人拼死命爭奪著一只大白鵝,邊罵邊走進公堂來。
丁知縣喝問道:你們兩人為何在此大吵大鬧?
那后生搶先說:老爺在上,我住在東門城門頭,早上拿米糠在門口喂鵝,這個鄉(xiāng)下佬趁我轉(zhuǎn)身進屋的時節(jié),捉走我的大白鵝,被我逮牢了,還不肯還我,請老爺為小民做主。
丁知縣又問鄉(xiāng)下人:后生說你偷他的鵝,這事是真的嗎?
鄉(xiāng)下人脹紅著臉,氣呼呼說:老爺,這只鵝明明是我從楠溪帶到城里給丈人的。我剛從舴艋船上岸,這無賴就過來,硬逼我把鵝賣給他。我不賣,他就搶,還誣告我偷他的鵝。小人講的句句是真話,求老爺明斷。
丁知縣問他們有沒有旁人可以作證,兩人都說沒有。
沒有?丁知縣想了想說:既然沒有旁人作證,那就叫鵝自己講吧!他叫差役拿來張大白紙,攤在大堂上,把鵝放在紙上,蓋上籮筐,吩咐兩人在旁等候公斷。
一會兒,鵝在籮筐下面撲撲拍了幾下翅膀。丁知縣聽見響聲,忙叫差役揭開籮筐,看看鵝到底畫了什么字。
差役不懂得丁知縣說話的意思,揭開籮筐看了一看,就稟告說:鵝什么字也沒畫呀,只拉了一堆屎。
丁知縣皺起眉頭,講:你們當差多年了,還恁糊涂,快再去仔細看來。
差役不敢怠慢,捂住鼻子,湊近鵝屎細細辨認?戳税肴眨是沒看出名堂來,只好硬著頭皮回稟丁知縣講:老爺,紙上只有一堆青綠色的鵝屎,奴才實在看不出有什么字。
丁知縣聽了點點頭,就叫兩人上堂聽判。他指著大白鵝對鄉(xiāng)下人說:鵝自己招認是你的,你把它帶走。又轉(zhuǎn)身問那后生說:你服不服本官判決?后生還硬說鵝是自己的。
知縣大怒,一拍驚堂木,大聲喝道:大膽刁民,竟敢在本官面前耍花招。誰不曉得鵝是邊吃邊拉的。鄉(xiāng)下人拔青草喂鵝,它拉的屎是綠色的;你呢,剛才說用米糠喂養(yǎng),那么鵝拉出的屎一定是黃色的。你自己來看看,這只鵝拉的屎不是綠的?你年紀輕,就欺侮鄉(xiāng)下人。來人呀,給我拉下去重打xx大板!
2、古代經(jīng)典民間故事簡短
古時候有個富陽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過錢塘江。船到江心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江中漂著一截三尺長的蘆葦。蘆葦上有一只螞蟻急匆匆地爬來爬去,不住地從一頭爬到另一頭,眼看就要掉進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個好心腸的人,他讓船駛近蘆葦,想把蘆葦連同螞蟻拾上船來,同船的人反對道:“這是蜇人的毒蟲,你敢拿上船,我們就踩死它!”董昭之沒辦法,就用繩子一頭縛住蘆葦,一頭拴在船舷上,拖著螞蟻靠了岸。螞蟻死里逃生,爬到陸地上飛快地跑掉了。
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個夢,夢見上百個穿著黑衣服的人來找他。為首的一個黑衣人向他行禮道謝,對他說:“我是螞蟻的王,今天不慎掉進江里,幸虧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訴我,我會盡量幫助您。”
董昭之醒后,覺得這個夢很荒誕,就沒有理會。
數(shù)年后,董昭之因為四處維權(quán)得罪了官府,被抓進大牢,申訴無門,無法脫身。萬般無奈之下,他想起了那個荒誕的夢,覺得不如試試看,也許是個辦法。他從牢里找到幾只螞蟻,對它們說:“我是富陽董昭之,我被關(guān)在牢里啦,快去告訴你們的王,讓它想辦法救救我吧!”
螞蟻們愣了一會兒,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連三天都沒有動靜,董昭之有點絕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無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螞蟻說話。
三天后的深夜,下著大雨,電閃雷鳴。睡夢中的董昭之又夢到那個黑衣螞蟻王,蟻王大聲叫喊著:“快起來!快起來!”董昭之猛地驚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墻壁“嘩啦”一聲塌陷出一個窟窿,成千上萬只螞蟻密密麻麻地從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知道這是蟻王帶領(lǐng)螞蟻們蛀出來的逃生通道。他滿懷感激地向螞蟻們拜了一拜,趁著雷雨之夜越獄逃跑了。
后來董昭之一直告誡他的后代子孫,積德行善要從點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為。
3、古代經(jīng)典民間故事簡短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條名叫蒲葦河的大河里,住著一條修 煉了三千多年的鰱魚精。他每日刻苦修 煉,希望自己能早日修成正果,從魚精變成魚仙。
一天,鰱魚精正在水下靜靜地修 煉。忽然,河岸上傳來嘈雜的聲音,還夾雜著凄慘的哭喊。于是,鰱魚精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公公,來到了河岸上,打算一探究竟。
他看到,河兩岸跪滿了虔誠祭拜的人。鰱魚精感到非常奇怪,就問身邊一個老翁:“老哥哥,你們這是在做什么呀?”“難道你不知道嗎?"老翁回答說:“唉!因為戰(zhàn)亂,我們這里年輕力壯的男子都被抓去從軍了,家里的田地只能靠我們這些老弱病殘之人來耕種?墒,我們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糧食,還沒收割就遇上了蝗災(zāi)。大家只好挖野菜、啃樹皮度日,已經(jīng)有不少老人和孩子餓死了。眼看冬天就要來了,只有這蒲葦河里的魚、蝦可以勉強充饑。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明明河里游動的魚、蝦很多,但卻一點都打撈不上來。今天大伙一起來祭拜河神,就是請他多賜些魚蝦給我們,讓大家能活過這個冬天。"
聽了老翁的話,鰱魚精默默地離開了。因為他知道,這蒲葦河里,根本沒有什么河神,只有他這個鰱魚精在盡力保護自己的子孫不被人們捉去;氐剿锖,老翁的話卻一遍遍在他耳邊回響。終于有一天,他決定犧牲自己保護了多時的魚、蝦來拯救一方百姓。一陣旋風過后,在鰱魚精的法力之下,蒲葦河里成千上萬的魚、蝦都被沖到了岸上?恐@些“從天而降"的救命糧,村民們度過了這個冬天,沒有一個人被餓死。
可是,河里的魚、蝦們卻恨死了鰱魚精。它們在玉皇大帝那里狀告,說鰱魚精害死了它們無數(shù)的親人。這一下,玉皇大帝為難了。因為,鰱魚精拯救一方百姓本沒有錯,魚、蝦為死去的親人討公道也沒有錯。最后,玉皇大帝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將鰱魚精拔去銀鱗三片,罰他在水牢中受苦一千年,永世不得成仙。
鰱魚精再也不可能修 煉成仙了,但他拯救一方百姓的事也因此得以昭告天下。
為了永遠記住鰱魚精的救命之恩,蒲葦河的百姓們在岸邊為他修建了一座廟宇,名曰“魚仙廟",尊稱鰱魚精為“鰱魚仙翁"。從此,魚仙廟內(nèi)香火不斷,鰱魚仙翁的美名也永遠永遠地留在了百姓心中。
4、古代經(jīng)典民間故事簡短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產(chǎn),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里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窩里。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后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只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fā)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jié)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里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么發(fā)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qū)嵉卣f給他聽。老大聽著,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只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后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窩里。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jié)出個金娃娃。西瓜結(jié)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里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5、古代經(jīng)典民間故事簡短
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民,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偉大母親,她與孟子的母親、歐陽修的母親、岳飛的母親一起被尊為“四大賢母”。
湛氏出生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在十六歲那年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生下陶侃沒幾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帶著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倆孤苦無依,以紡織為生,湛氏小時候讀過一點書,因此她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為了讓陶侃學到更多的知識,她日夜不停地紡紗。而陶侃也深知母親的良苦用心,發(fā)奮讀書,漸漸地便精通了各種兵法,后來還被太守范遙舉薦做了一名縣令。
在兒子即將起程赴任的時候,湛氏將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侃兒,我這個做母親的苦了一輩子,現(xiàn)在總算盼到你有了出息。我希望你能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要為民辦事,不要誤國害民。我為你準備了一份禮物,你到了官府再將它打開·"說著,湛氏遞給兒子一個扎好的包袱。
帶著母親送的禮物,陶侃來到了縣衙。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只見里邊有一塊土、一只舊碗和一塊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隨即便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原來那一塊土是叫他要永遠記得家鄉(xiāng)的故土,那只舊碗是叫他不要貪圖榮華富貴,而那塊白色粗布則是叫他做官要廉潔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將母親的囑咐牢牢記在心里,成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