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國古代經(jīng)典民間故事
北宋年間,有一年春季,桃紅柳綠,風(fēng)光無限,蘇東坡攜書童前來泰山游玩,兩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佑廟前。佑廟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歷代帝王將相所立,名家名人所書,蘇東坡與書童隨人流進(jìn)了鋪廟,觀賞碑林。
這時,打東邊過來一位氣宇軒昂,風(fēng)度不俗之人,蘇東坡仔細(xì)一看,不覺大喜過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蘇東坡連忙招呼:“王大人,怎么這么巧,你也來泰山了?”
王安石見是蘇東坡,一邊觀賞碑文,一邊回答:“只許你這位大詩人觀賞泰山風(fēng)光,鋪廟碑刻,就不許我也來湊湊熱鬧?”蘇東坡急忙辯解:“哪里話,能與王大人同游笛廟碑林,實(shí)乃人生一大幸事!”說完用手一指身后:“這是書童福德!蓖醢彩米煲黄灿仪胺侥俏荒贻p人,說:“我的書童學(xué)智!”
王安石話音剛落,福德便跑過去與學(xué)智打招呼,誰知學(xué)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只是“哼”了一聲,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緊不慢邊看碑文,邊朝前走去。來到一塊微微向東傾斜的石碑面前時,四人止步,評頭品足。福德因剛才看了學(xué)智的臉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搶先說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學(xué)智何等聰明,一聽人家福德在諷刺自己的主人拋豈肯罷休,脫口接道:“東坡前傾根基斜!”
聽見兩位書童斗嘴,王安石插話說:“學(xué)智說得一點(diǎn)沒錯,此碑確實(shí)因?yàn)楦绷,才東坡前傾啊!”蘇東坡“囑”了一聲,說:“王大人言之有理,不過,咱福德說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說完,王安石與蘇東坡相視著“哈哈”大笑起來。
見主人大笑,福德與學(xué)智也跟著吃吃地笑了。
【篇二】中國古代經(jīng)典民間故事
曾經(jīng)有一個小和尚居住在一座高山上的廟里面,因?yàn)橹挥凶约,所以?jīng)常是挑水喝的,但是后來又來了兩個和尚,那么他們?nèi)∷娜蝿?wù)是怎么分配的呢?
一座高山上有座廟,里面住著一個小和尚。他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夜里,老鼠出來偷東西吃,小和尚就拿著木棍去打,經(jīng)常把屋子弄的亂七八糟。
后來廟里來了一個瘦瘦的和尚,但是仍然是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瘦和尚就知道玩樂,只喝水不挑水。小和尚就讓瘦和尚去挑水,瘦和尚卻讓小和尚去,兩人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讓,都不肯去挑水。最后他們決定一同去抬水。而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間,誰也不肯吃虧。
晚上,小和尚讓瘦和尚去打老鼠,瘦和尚讓小和尚去打,兩人一直推來推去,一直到天亮也沒人去。
不久,又來了一個胖和尚,他自己不想去挑水,就讓另外兩個人去,小和尚和瘦和尚都搖搖頭去念經(jīng)了。
胖和尚自己去挑了兩大桶水,然后,自己“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于是,三個人都不肯去打水。日子一天天過去,水缸里每天都是空的。他們又渴又餓,經(jīng)也不念,木魚也不敲了,每天睡得東倒西歪。廟里越來越冷清了。
一天夜里,老鼠出來了,有了糧食,有的啃桌椅。一只老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蠟燭,幔布燒著了;鹈缏芈,眼看著就要爬上房頂了,可是三個和尚還在呼呼大睡。
小和尚被煙嗆醒了,連忙喊:“著火了,著火了,快救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那以后,三個人再也不偷懶了,一人一天輪流挑水,再也沒有爭吵過,日子過得可快活了。
【篇三】中國古代經(jīng)典民間故事
在豫北淇縣城北幾公里處,有一座思德橋,幾百年來,關(guān)于這座橋在當(dāng)?shù)匕傩罩性幸粋動人的傳說。
那是宋朝仁宗年間,中原地帶民風(fēng)淳樸。有一年正逢朝廷開科大選,相州(今湯陰縣)書生李牟騎著一頭驢到京都汴梁趕考,過了碧水悠悠的淇水,臨近中午他來到一個小河旁。
忽然,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時飛來一朵紅云,在頭頂上“喀嚓嚓”打了個響雷,天空中頓時陰云密布,劈雷電閃下起白狀雨來。書生忙從背上取下油紙傘,還沒等他撐開遮雨,卻又云開雨散,露出了太陽。正驚異間,突然聽到前面橋上有人喊:“雷擊死人了!雷擊死人了……”
書生李牟忙催驢向前,果見石橋上圍了七、八個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靜靜的躺在那里,已經(jīng)沒有一點(diǎn)氣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正給老者放下綰起的褲腿。
“天理何在呀!”一個老太太在一旁哭泣著,“一輩子修橋補(bǔ)路,到頭來落得這樣一個下場!
“哎,……,”其他人也紛紛搖頭嘆息。
“怎么回事?”李牟好奇的問圍著的人。
“唉!士子呀!趙石匠這輩子行善積德,我們腳下的橋就是他費(fèi)了十年時間筑起的,沒曾想一個月前剛建好,就……”。當(dāng)?shù)厝撕茏鸪缱x書人,忙回答他。
李牟心里一陣激動:難道*人說的好人不長壽?正沉吟間,這時有人讓他給死者提幾個字,他二話沒說,拿出筆硯,略一沉思,便在老者左臂上寫下一行字:行善不好作惡好。寫完頓覺不妥,旁邊的人也唏吁起來,于是又在老者右臂上寫下:行善更比作惡強(qiáng)。然后才與眾人道別,往京城而去,一路上心情上下不定,滿腦子都是做人行善好還是作惡好的事。
二日后李牟到了京城,找了一家旅店住下,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他洗漱完畢,獨(dú)自一人出店在京城里閑逛。京城果然是熱鬧非凡,由看不完的繁華景象,他正忖思間,街道上幾匹馬迎面而來,上面幾個官兵口里喊著:“出皇榜嘍!出皇榜嘍……”縱馬呼嘯而去。
李牟舉目望去,果然有一堆人在那里看皇榜,只見里面有一個舉子模樣的人高聲朗誦著:“……三日前太子臨世時,左右胳臂上各有一行字跡:行善不好作惡好,行善更比作惡強(qiáng)!癖閷じ魑黄婺墚愂浚皝斫怆扌拿,撕其皇榜知其前因者朕定然……”
李牟大驚:天下竟有這等奇事,若不是這兩日親身經(jīng)歷,是萬萬難以使人相信的。于是他毫不猶豫的揭下皇榜。在金殿上,他向仁宗天子詳述了兩天來自已的所見所歷,仁宗讓他寫出那兩行字讓兩班文武大臣核對筆跡,果然分毫不差。于是又派快馬去訪,打聽到那趙石匠剛剛下葬。仁宗不再疑慮,隨即加封李牟為本科第三名探花,衣錦還鄉(xiāng)。
李牟回家路過那座石橋,專門停下官轎,給那座橋取名為“思德橋”,并把自已知道的故事講給村子里的人聽,告訴人們趙石匠一生積德,死后轉(zhuǎn)生帝王之家。所謂天理昭昭,善惡 有報,讓人廣傳這善果之事!
這故事在當(dāng)?shù)匾恢绷鱾髦两瘛?/p>
【篇四】中國古代經(jīng)典民間故事
張飛開了一個豬肉鋪,把肉系在門口一眼井里,用千斤石板蓋上,石蓋上寫著:“能舉此石,割肉白吃。”
關(guān)公販糶紅粱綠豆,趕著兩匹小驢兒,走到張飛的肉鋪門口兒,見了那石蓋上寫的字,走向前去,一手掀起千斤石,一手提出肉來,一聲沒言語就趕著驢到集上去了?汕蛇@時張飛沒在家,張飛的太太看見關(guān)公伸手取肉,知道他的力氣不小,并沒有敢言語。等張飛回來了,她就一五一十的把這件事兒一一告訴。張飛一聽,氣得跳起來,立刻追到集上去。
張飛是一個粗中有細(xì)的人,他想自己明明寫著“能舉此石,割肉白吃”,要向人家理論,自己先占不住理;但是要不給他個厲害,以后他要老是白吃肉,那也不像樣兒。他于是想定了這么個主意:他走到關(guān)公的糧食攤子上,用兩個指頭去碾他的糧食粒兒,碾了一個又一個,不大的功夫,把關(guān)公的一簸籮綠豆都碾成豆面兒了。關(guān)公一看,認(rèn)得他是張飛,知道他是不服氣自己白吃了他的肉,故意的來找碴兒,就說:“朋友,你要買多少綠豆,買回去再碾成面兒好不好?”不想張飛正在氣頭兒上,聽了關(guān)公的話,舉起拳頭就給了他一下子。關(guān)公一見張飛動手,氣得胡子都抖起來了,把外衣一脫,就去迎敵。這兩人拳打腳踢,由東街打 到西街,由西街又打 到東街,把勸架的踩也不知道踩死了多少。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這時劉備也來趕集賣草鞋。他見這兩條大漢大打特打,卻沒有一個人去拉架,他就想去解勸。別人說:“瞧你這瘦巴郎,你活膩煩了吧?你上前去,還不是一樣被他們倆給踩死?”劉備不聽那一套,上去就把他們倆給拉開了。一手支住一個,關(guān)羽和張飛急得干跺腳,誰也撈摸不著誰。
關(guān)羽和張飛雖然打了一頓架,可是彼此都佩服對方的力氣好,經(jīng)劉備一調(diào)停,兩人便成了好朋友,在桃園結(jié)成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