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知識點#】語文學習是大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更是生活中的見識,尤其是課外閱讀。如果能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將會一生受益。三年級,是閱讀寫作的起點,我們必須要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以下是©無憂考網整理的《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知識點
《剪枝的學問》
1、相關背景
剪枝:為保證果樹正常開花、結果或為了保持樹形,對花木的枝條定期進行修剪。工人叔叔每年都要給果樹修剪樹枝,有的樹一年要修剪兩次。這是因為果樹一年要長很多枝條,如果不去修剪,枝條就會越長越長,越長越密,后連陽光也透不進去,沒有陽光,果實怎么能長好呢?剪枝工作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之交時進行。
2、主要內容
《剪枝的學問》記敘“我”在桃園和王大伯之間的一段對話,深入淺出地告訴我們有關剪枝的學問,使“我”認識到生活中充滿了知識的哲理,獲得了必須留心周圍事物,注意向生活學習的啟發(fā)。
3、句式
比喻:
1、春天到了,桃花開了,王大伯的桃園紅云片片。
2、桃子成熟了,一個個光鮮紅潤,仿佛胖娃娃的臉蛋。
擬人:濃郁的花香引來了無數的蜜蜂,它們歡天喜地地在花間飛舞。
3、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1)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第二段(2、3)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第三段(4)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
第四段(5)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
【篇二】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知識點
《恐龍》
1、相關背景
恐龍,繁盛于中生代(約兩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與傳說中的“龍”無關?铸埛N類繁多,一般頭小體大,大的長達數十米,重達四五十噸,小的長不到一米。生活于陸地或沼澤附近。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中生代末期全部滅絕。
2、主要內容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的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
3、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1節(jié))交代了恐龍的生活年代、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越、活動范圍廣、數量多。
第二段(2——5節(jié))介紹了恐龍以及近親的種類和生活習性。
第三段(6節(jié))恐龍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
【篇三】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知識點
《槐鄉(xiāng)五月》
1、相關背景
洋槐,豆科,落葉喬木,又名“刺槐”,高15~25米,奇數羽狀復葉,有小葉7~25片,互生,卵狀長圓形。花冠(ɡuān)蝶形,黃白色,夏季開花,秋季結果。莢果肉質,不開裂,內有種子1~6粒,果皮在種子連接處收縮,使莢果成一串念珠的形狀。
2、主要內容
《槐鄉(xiāng)五月》以優(yōu)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xiāng)五月洋槐花盛開的美麗景象和感人場面,抒發(fā)了槐鄉(xiāng)孩子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句式
比喻:
1、五月,洋槐開花了;编l(xiāng)的山山洼洼,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