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小學(xué)生課外閱讀故事篇一
從前,在哈里發(fā)拉施德執(zhí)政期間,國家正值太平盛世,他對國家大事頗為放心?墒,有一天他偶然查閱各地納稅的情況,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表中,各地區(qū)的賦稅已經(jīng)上繳,并存入國庫,然而,惟獨巴士拉地區(qū)仍在拖延未繳。于是,他在上朝時,責(zé)問宰相賈法爾:"全國各地區(qū)的賦稅都已上繳。存入國庫,為什么巴士拉地區(qū)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繳上來?"
宰相賈法爾見哈里發(fā)的臉色不好看,忙跪倒在地,誠惶誠恐地說道:
"啟稟陛下,也許是巴士拉地區(qū)發(fā)生了什么天災(zāi)人禍,弄得地方官竟把這件大事給忘了。"
聽了宰相賈法爾的話,國王勃然大怒,沖著他吼道:
"眾所周知,納稅的期限規(guī)定為二十天,這個期限是不短的了,巴士拉的地方官既不向國家納稅,又不向上報告超期未繳的理由,這,這成何體統(tǒng)?!"
宰相賈法爾見哈里發(fā)動怒,渾身不禁顫抖起來,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
"臣請陛下息怒,如果陛下允許,臣馬上派人到巴士拉去催一催,命令他們盡快把賦稅繳齊。"
哈里發(fā)拉施德說:"好吧,我就依你之見,你就派伊斯哈格去全權(quán)辦理此事吧。如果辦不成的話,我就要拿你試問!"
宰相賈法爾領(lǐng)旨,退朝后馬上趕回宰相府,給巴士拉省長寫了一封信,并將伊斯哈格叫來,把親筆信交給他,并對他說:
"我遵照哈里發(fā)的旨令,派你到巴士拉去見省長阿卜杜拉,了解一下他為什么忘記按時上繳今年的地方賦稅。我命令你負(fù)責(zé)在巴士拉檢查驗收當(dāng)?shù)貞?yīng)上繳的賦稅,并盡快把它送回京城。上交國庫,不得有任何差錯!哈里發(fā)已經(jīng)親自檢查過全國各地納稅的情況,查明各地應(yīng)納之稅均已如數(shù)上繳,惟獨巴士拉地區(qū)至今還無動于衷。目無國法。你若看到那里的稅金尚未備齊的話,就從阿卜杜拉省長那里了解一下真實的原因,回來后要如實報告給哈里發(fā)知道。"
伊斯哈格滿口答應(yīng)下來,說道:"這事全包在我身上了,您就放心吧。"
二年級小學(xué)生課外閱讀故事篇二
很久以前,阿拉伯有一個國王,他有一個美麗動人的皇后。國王十分喜愛皇后,可是皇后卻喜歡上了別人。當(dāng)國王知道皇后對自己不忠后,他憤怒地把她殺死。從此,國王懷疑和仇恨所有的女人。他每天娶一個女子為妻,第二天便殺掉再娶。國王的這種暴行持續(xù)了三年,他殺死了無數(shù)的女子,一些還沒有被國王“娶”到的女子都逃走了,因此,國內(nèi)幾乎見不到年輕的女子了。但國王的報復(fù)之心絲毫未改。宰相有兩個非常聰明的女兒,一個叫山魯佐德,另一個叫敦亞佐德,尤其是大女兒山魯佐德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又深明大義。她深為那些無辜被殺的女子惋惜,決心犧牲自己,去救千千萬萬的女子。于是她毅然向父親提出,要進宮當(dāng)皇后。宰相堅決不讓自己的女兒去投虎口。但山魯佐德成竹在胸,一再向父親請求,后宰相終于答應(yīng)了女兒的要求。在臨去時,山魯佐德對妹妹敦亞佐德交待了幾句話。
第二天,宰相帶著大女兒進了王宮,國王非常高興,當(dāng)下便舉行婚禮。到了晚上,山魯佐德傷心地哭了起來。國王問她怎么了,她說是想見妹妹后一面。國王便派人將妹妹敦亞佐德接到王宮。敦亞佐德對國王說道:“我想聽姐姐給我講故事,也許,這是我后聽姐姐的故事了!眹跣廊淮饝(yīng)。
山魯佐德便開始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山魯佐德講著,國王和敦亞佐德都聽得入了神。當(dāng)天色變亮?xí)r,山魯佐德的故事正講到高潮處,她突然停住了。敦亞佐德說:“姐姐,你講的這個故事那么美麗!那么有趣!那么動聽!為什么突然停止了呢?”
山魯佐德說:“要是國王陛下開恩,讓我活下去,那么來夜我要講的故事會更有趣。”
國王也聽得興趣正濃,心里想到:“我就先不殺她,等她講完下面的故事以后再說!边@樣,山魯佐德在王宮中平安地渡過了她的第一夜。
第二天,第三天……山魯佐德每夜如此,每到天亮的時候,她的故事也正好講到高潮,她便戛然而止。國王因為想聽到下面的故事,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她多活一天。一直過了一千零一個夜晚,國王終于被山魯佐德的故事所打動了,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報復(fù)行為是多么的殘酷和荒唐,便取消了以前的決定,再也不殺害無辜的女子了。
國王把山魯佐德封為皇后,從此,過著幸福愉快的生活。
二年級小學(xué)生課外閱讀故事篇三
從前有一個虔誠的以色列信徒,為人忠誠老實,每天將在家里紡織好的紗拿到集市上,賣掉紗,買點棉花和吃的帶回家,再繼續(xù)紡紗。全家人過著艱苦的日子。一天,這個虔誠的信徒照常拿著紡織好的紗到市上去賣。在集市上,他遇到一個親戚,見他滿面愁容。唉聲嘆氣的樣子,便問他:
"好久不見了,你的日子過得好嗎?"
親戚向他哭訴了生活的艱難,并向他求援。他慈悲為懷,把剛剛在市上賣紗賺來的一點錢全都給了親戚。
他兩手空空地回到家里,家里人見他既沒棉花,也沒帶吃的回來,便奇怪地問他:
"你今天怎么空手回來了呢?"
他說:"在市上遇到一個窮親戚,我把今天賺的錢全都給了他。"
家里人也無怨言,只是翻箱倒柜,找出一個破木托盤和一個舊甕,讓他拿到市上去賣?墒菦]想到,誰也不想買這些破爛。正當(dāng)他走投無路之時,迎面走來一個賣魚人,手里拎著一條開始腐爛的臭魚。命運相同,話也投機,賣魚人說道:
"不如我們把都賣不出去的貨物交換一下吧。"
信徒表示同意。他把用破木托盤和舊甕換來的一條臭魚帶回家。家里人一見魚已經(jīng)腐爛發(fā)臭,根本吃不得了,只能搖頭嘆氣。
他卻說:"魚雖不新鮮了,但是有魚總比沒有魚好。我把它開膛破肚,沖洗干凈,烤焦了再吃,興許就沒有臭味了。"
說著,他用刀將臭魚肚子破開,發(fā)現(xiàn)魚肚中有顆晶瑩剔透的珍珠。他取出珍珠,在亮處一看,見珍珠沒有被鉆過孔,便斷定這不是別人的財物。
次日,他帶著珍珠到集市上,給他認(rèn)識的一個珠寶商看。珠寶商仔細(xì)看過,說道:
"這是一顆一般的珍珠,我愿出一千塊錢買你的。如果你不愿意賣,就到別處請人看,興許有本錢多的商人,肯出大價錢呢。"
他謝過珠寶商,到一家大珠寶店去估價。這個商人一看珍珠,便面露驚喜之色,說道:
"這顆珍珠價值七萬塊錢,我給你的是高價了。"
信徒答應(yīng)了,當(dāng)場兌錢,找了個腳夫擔(dān)錢回家。剛回到家門口,便有個乞丐向他走來,向他乞討,說道:
"你行行好吧,看我有多可憐,請賞一點給我吧。"
信徒說:"昨天我跟你的情況是差不多的,也是沒吃少穿。朝不保夕的,F(xiàn)在我有錢了,比你先富起來了。我把得到的錢分一半給你。"
說完,信徒將賣珍珠得到的錢,一分為二,給那乞丐三萬五千塊錢。乞丐并不伸手接錢,卻笑著對他說:
"愿上帝賜福。保佑你。這些錢我不要,你收好,全家人好好過日子吧。我不是乞丐,只是奉上帝之命,前來試驗?zāi)愕男哪c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