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古代精彩民間故事【三篇】#】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古代精彩民間故事【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古代精彩民間故事【篇一】
狄青是宋朝的一員大將,他出身低微,臉上一直留著當士兵時刺下的符號。當時,仁宗皇帝說,你已經(jīng)是朝廷大將了,可以把臉上的印記去掉。但狄青不肯,說是留著它可以激勵土氣!一次,狄青帶大軍出征儂智高.部隊路過桂林城南大道邊上的一座大廟,有人對他說,這座廟里的菩薩據(jù)說是很靈驗的。
狄青一聽,心血來潮,就吩咐部隊停止前進,要親自進廟祈禱.狄青焚香禱告之后,又從袋里取出一百枚銅錢來,捧在手里,在菩薩面前許愿占卜,說道:“我把這一百枚錢拋灑在地上,如果全部是正面朝上,那就證明這次出征定能大獲全勝。”從前的銅錢,一般都是正面禱字,反面鑄圖案.現(xiàn)在一百枚銅錢拋灑下去,要全部正面朝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墒堑仪鄥s偏偏要占卜,這不是太冒險了嗎?萬一做不到,豈不動搖軍心?狄青邊上的人急了,紛紛上前勸阻,狄青卻一概不聽。
就在眾目睽睽之下,狄青屏聲息氣,悠然把手中的銅錢全都拋灑了出去。手下土兵過去細看,嘿!神了,一百枚銅錢全部是發(fā)面朝上。剎那間,廟里廟外群情振奮,士兵齊聲歡呼,軍威大振。狄青也喜形于色,當即吩咐手下,取來一百枚鐵釘,按照銅錢落地的部位,照原狀將銅錢釘在地上。又在上面蓋上一只大青紗籠,保護起來,告誡廟憎,不許任何人碰動.然后又在菩薩前禱告說:“待大軍凱旋之日,再來謝神取錢!闭f罷,狄青翻身上馬,雄趙赴,氣昂昂,揮師出發(fā)。此去果然所向披靡,捷報頻傳。大軍凱旋回師,又路過這座大廟,這時候,狄青才召集身邊的將領、幕儕,讓他們一起來觀賞這神奇的銅錢。這一暑,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百枚是特制的銅錢,正反兩面都是字。這一來,大家對狄青的智謀也就佩服得更加五體役地了。
古代精彩民間故事【篇二】
鐘祥縣城關鎮(zhèn)東有一座依山傍湖古木參天的小山,相傳是昔日哪吒鬧海時,龍王太子被哪吒抽了筋后,尸骨拋在這里化成的山,所以得名龍山。龍山之上有一座千年古塔,此塔可非同一般,請看:
塔高一十六米,底寬三十市尺。周身乳白無斑跡,如同銀箭沖天刺;上下圓形十二級,神似螺螄拔地起。頂端三層掛銅盤,懸掛銅鈴八只,微風吹過,叮咚叮咚奏仙曲,方圓十里,令人心曠神怡。登上塔尖,古城風光,盡收眼底,難怪詩圣高歌贊;郢中勝景,文風古塔屈指數(shù)第一。
相傳唐朝末年,皇帝荒*無道,終日不理朝政,致使貪官污吏橫行,天災人禍不斷。這一年,苛捐雜稅逼的黃巢揭竿而起,豎起了造反大旗。黃巢率領義軍來到當時名叫郢州的鐘祥,發(fā)現(xiàn)這龍山之上有一股黑氣直貫斗牛。掐指一算,曉得龍山上古剎內住著一個文風和尚,此僧在龍山念經(jīng)多年,一心要接活被哪吒整死了的龍脈,使自己能在五百年后成為一朝天子,飽享人間的榮華。
黃巢想:當年龍王太子因在人間為患,才被哪吒抽筋處死,要是讓文風和尚接活龍脈,他日后當了皇帝,也是個禍害百姓的無道昏君。不行!必須除掉這個禍害?墒,平白無故的殺他,那些壞蛋會趁機造謠,說我黃巢亂殺無辜,引起百姓誤解,于造反大業(yè)不利。那么,想一個什么萬全之策呢?黃巢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當即上山拜訪文風和尚,同他下棋,一日三,三日四,二人關系逐漸密切,連三歲的小孩也曉得文風和尚與黃巢是好友啦!
一天,閑談之中,黃巢對文風和尚說:“今天有人獻給我一把寶刀,拿在手中舞時,能隱隱約約聽到千軍萬馬沖殺的聲音,真是世上少見呀!蔽娘L和尚聞說,好不驚詫:“阿彌陀佛,世間竟有這種奇事,貧僧愿求一見,以飽賞眼福,行嗎?”“當然可以,明日我就帶來。”
當晚,文風和尚忽然做了一個怪夢,他夢見一個龍首人身的怪物,淚眼巴沙的跑來告訴他:“明日黃巢要殺你,趕快找個地方躲難吧!
文風和尚醒來,驚得渾身是汗。跑吧,外面到處都是黃巢的人,莫說是一個人,就是一只蚊蟲也難飛出去;躲吧,整個廟也就巴掌大,黃巢天天在這里玩兒,哪個旮旯不熟?他本想躲到井里,一怕掉進水里面淹死,二怕帶上井蓋悶死;躲到鼓里,怕打鼓,躲進鐘里,怕敲鐘。廟里實在躲不住,只好冒險往外走。咦!門口那棵老柏樹篼不是有個洞嗎?哈哈,躲進這里大概是萬無一失了!
天剛麻麻亮,黃巢果然提著一把寶刀到龍山寺來了。他本想借舞刀殺掉文風和尚,對外就說是無意誤傷。哪知,進得廟來,四下卻不見人影,黃巢心中好不懊惱。走出廟門,心中氣恨難平,舉起寶刀,對準廟門外的老柏樹“咔嚓”就是一刀。老柏樹應聲而倒,只見樹中心“骨碌碌”的滾出一顆禿腦袋,“噗突突”地噴出一股乳白色的水漿,黃巢一看,正是文風和尚呢,!哎呀,這禿驢的血都變成了白漿,眼看著就要修成得道高僧了,幸虧今日死在我手,為民除了后患。黃巢心里一高興,隨手抓起地下的半截柏樹梢,倒著往地下一插,仰天大笑的說:“哈哈,我黃巢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啊!卑ΓS巢得意忘形說出這句話,可就壞了大事啦!
本來,上天是要皇朝下界做一朝救苦救難的有道明君的,帝王說話開口便是金口玉言。比如,他說要殺文風和尚,哪怕龍王太子的陰魂托夢,文風和尚躲得神秘,還是逃不脫他一刀。可是如今,他竟說自己“有心栽花花不開,”所以,他有心造反,后來不成;有心斬龍脈,竟然斬不斷。不僅自己橫遭慘死,而且文風和尚五百年后還是轉世當了皇帝;就連他隨手倒插在地的半截柏樹,也因受了他“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封,竟一直活到現(xiàn)在,成為千古以來鐘祥縣有名的“龍山倒柏”勝景。
黃巢起義失敗后,郢州的遺老遺少立即在龍山為文風和尚修建了“白乳高僧塔”,又稱為“文風塔”。
古代精彩民間故事【篇三】
狄仁杰因在朝中觸犯了權*,被貶到昌平地界來任知縣,轉眼間已過了三年。由于他為官清廉、理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y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這一天,狄仁杰從鄉(xiāng)間微服私訪回府,正準備寬衣休息,忽聽前廳堂鼓咚咚,連聲喊冤。狄仁杰急忙穿袍扎帶,戴帽登靴,升堂間案。
只見一位六旬開外的老婦人,穿著破爛衣服,滿瞼是淚地跪倒在公案前,狄仁杰輕敲驚堂木,問:“何人擊鼓鳴冤?”
老婦人一字一淚說:“民婦冤枉!
狄仁杰間:“你有何冤枉,如實講來。”
老婦人用袖子擦了擦眼淚,說:“青天大老爺在上,民婦沈劉氏,家住鼓樓西街忠孝里十三號,丈夫早亡,膝前只有一子,名喚沈柱,打柴為生。因家境貧寒。年過三十尚未娶妻,母子倆相依為命,苦度光陰。三月前,沈柱與街鄰結伴進山打柴,被老虎壞了性命。可惡的老虎奪去了我的兒子。斷了我殘年生計,懇請大老爺派出官兵。滅此孽畜,為我那苦命的孩兒報仇雪恨!
狄仁杰聽了老婦人的述說,心想,縣衙是斷人事案的地方,自古只有審人。哪兒有審虎的?再說老虎乃獸中,莫說蹤跡難尋,就是尋到蹤跡,人與虎斗,也難免傷人害命。這如何是好?
狄仁杰低頭默想。老婦人以為縣官不與民作主,就連呼:“大老爺為民婦作主哇!”一邊喊,一邊叩頭如雞啄碎米一般,狄仁杰見此情景,恐怕生出意外,當即準了此案。
第二天,狄仁杰傳喚眾獵戶到縣衙來領告示,告示上寫著:“昌平縣正堂為告示事:滋事猛虎日前吞食中年樵夫者,限十日內到本衙門投案自首,聽候發(fā)落!
眾獵戶領了告示,出了縣衙,不禁掩口失笑心他們分頭將告示張貼在山林深處虎豹出沒的地方。
次日清晨,狄縣令剛剛坐衙,一只老虎三扮兩扮進了縣衙。百姓們遠遠望見,紛紛關門閉戶,站堂的衙役也嚇得心驚肉跳。再看狄縣令,竟和平常一模一樣,一拍驚堂木。問:“老虎,本縣問你,沈劉氏的兒子可是被你所傷?是就點頭,不是就搖頭!
老虎聽了點了點頭。狄仁杰又問:“老虎,你傷沈柱的性命,他家有六旬高堂老母無人奉養(yǎng)。你今日前來縣衙自首,可是知罪?”
老虎又點了點頭。狄仁杰一拍驚堂木:“既然知罪,你是認打還是認罰?”
老虎看著衙役們腰掛的佩刀和手中的水火無情棍,打個冷戰(zhàn)、伏在地上一動不動了,狄仁杰見狀問:“老虎,你是認罰嗎?”
老虎跪在地上點了點頭。狄仁杰叫差人請來了沈劉氏,狄縣令當堂斷審:“老虎,沈柱已死,無法復生,沈劉氏養(yǎng)老送終之責由你承擔,可有話說?”
老虎一聽,跪在地上叩了三個響頭,又走到沈劉氏跟前,跪伏在地上。沈劉氏見老虎向他走來,嚇得向后連連躲閃。
狄仁杰說:“沈劉氏不必害伯。這老虎既然來縣衙投案,必有悔悟之心,它愿為你養(yǎng)老道終,你只管大膽承受!
沈劉氏聽了,壯著膽子在堂前站定。老虎趴在沈劉氏身旁頻頻回頭,示意沈劉氏騎上虎背,老虎便出了縣衙。
到了大街上,行人過客見來了一只班斕猛虎,無不舍挑棄擔,抱頭鼠竄。老虎來到集市上,沈劉氏用大鐵勺從糧販的米袋中舀了些米,從面柜中舀了些面。轉眼之間已將口袋裝得滿滿當當。老虎就把沈劉氏送回了家中。
從那以后,每隔十天半月,老虎就馱著沈劉氏到集上攢一次義米。日久天長、大家見老虎并不傷人,就主動把自己的糧菜送到沈劉氏的面前來供她用,膽子大的還湊過來捋捋虎毛呢!
后來沈氏病故了,老虎用一床棉被裹了沈劉氏的尸身,叼到朝鳳庵村北的旱包山頂上,用前爪刨了一個坑,埋葬了沈劉氏。起初,人們經(jīng)常看見老虎蹲在墳旁為沈劉氏守孝,三年后,老虎就隱逸山林了。
老百姓私下說:狄仁杰是天上的星宿,所以能審虎;老虎是下凡的神獸,所以懂人話,通人性。沈劉氏也是個神靈,老虎為她養(yǎng)老送終。每逢久早不雨,人們就到早包山頂上沈劉氏的墳前焚香禮拜,俗稱“燒旱包”,十天之內。或多或少總有雨降下。
由于狄仁杰為官清廉開明,后人專為他修了座“狄梁公祠”,遺址就在今天昌平縣城西的舊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