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古代精彩民間故事【篇一】
黃龍山下有個楊村,村里有個秀才叫楊德龍,孤家寡人一個。
這年春天,一個叫紅云的姑娘和她娘逃難到楊村,楊德龍生來心善,就多施舍了母女倆幾頓飯。
沒想到這對母女整天圍在他家門前,可憐巴巴地望著楊德龍,看樣子是不愿走了。
楊德龍見狀,只好把門前柴房騰了出來,讓紅云母女住了下來。母女倆就此在楊村安頓下來,平日里靠給村里人干點家務(wù),洗洗衣服,聊以度日。
村里有好事之人,見紅云雖衣衫破爛,但模樣端正,有心把她說給楊德龍。兩下里一說,婚事就這么順理成章地定了下來。
這本是好事,誰知天有不測風(fēng)云。這天,紅云姑娘正在河邊洗衣服,卻遇上了黃龍山上下來的土匪麻七。
麻七是土匪頭子,不僅脾氣火爆,且生性好色。偏偏那天麻七還喝了酒,常言道“酒后亂性”,醉眼蒙眬的麻七見紅云姑娘一個人在河邊,越看越按捺不住。
終于,麻七沒能把持住,撲上去把紅云姑娘拖到草叢中玷污了。
不料紅云姑娘性子烈,不堪受辱,當(dāng)下跳了河。等聞訊趕來的村民打撈上來時,紅云早已氣絕身亡。
紅云她娘當(dāng)時就哭得肝腸寸斷,想想以后沒了依靠,頓時也有了輕生的念頭。趁著別人一個不留神,也跳了河……
一下出了兩條人命,村里的百姓都唏噓不已。大家紛紛掏錢,愣是湊了點銀子,送給楊德龍,讓他好生安葬母女倆。
楊德龍擦干眼淚,把銀子收下了。安葬了紅云母女后,他用剩下的一些銀子,買來二十多頭豬仔,拋掉了書卷,專心養(yǎng)起豬來。
秀才養(yǎng)豬,這可真是天下奇聞。那年月,讀書人可是至高無上,要不也不會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大家都說,楊德龍受了刺激,不然也不會干起養(yǎng)豬這種粗活。
更奇的事情還在后面。別人養(yǎng)豬都是把豬食往食槽里一倒,任豬隨意去拱了吃。而楊德龍卻把食槽放在豬圈外,喂豬的時候,就把豬從豬圈里一只只拎出來,等一只吃飽了就又拎回去,再拎一只出來喂。
一日三次,楊德龍早上用左手拎,中午用右手拎,晚上是左右手同時拎。別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喂豬,他說這樣豬不用搶食,每頭豬仔都能吃飽。
再后來,楊德龍每天都要背個竹筐上山挖豬草,這本不奇怪,奇怪的是每次進山,他都要在竹筐里放上一些石頭。
把石頭往山里背,一定是腦子出了問題。大家都說楊德龍受了刺激,腦子壞了。
楊德龍并不理會這些,依然我行我素。隨著時間的推移,竹筐里的石頭也愈來愈多。
一晃三年過去了,楊德龍的竹筐已換得很大了,石頭也已裝得滿滿的。那一大筐石頭,兩個漢子抬起來都有些吃力,而楊德龍背起來上山,竟能如空筐一般輕輕松松。
楊德龍養(yǎng)的那些豬如今也個個肥頭大耳,每只足有二三百斤。鎮(zhèn)上的屠夫看上了楊德龍的豬,愿意出高價買他的豬,卻都被他拒絕了。屠夫們想不通,都說養(yǎng)豬不賣,腦子有病。
直到有一天,黃龍山的土匪襲擊了楊村,大家才知道,楊德龍養(yǎng)豬不是腦子出了問題。恰恰相反,這種事也只有讀書人才能想出來。
那晚黃龍山的土匪頭子麻七帶著人抓了楊村的幾個大戶人家,帶到打麥場上,讓他們的家里人拿錢來贖。有的讓家人送來一千兩銀子,麻七不樂意,說必須拿一萬兩銀子出來,少一個子也不行。
一萬兩怎么可能說拿就拿得出?就在麻七準備拿其中一個人開刀時,楊德龍趕著一群豬來了。
麻七見狀大聲喝道:“喂,你是干什么的?”
楊德龍說:“弟兄們辛苦一晚了,我給弟兄們送豬來了!
麻七見那一群肥豬樂了,說:“還是你識相,好,賞你十兩銀子!闭f著扔給楊德龍十兩銀子。
楊德龍接過銀子,揣進懷里,說:“來而不往非禮也!绷嗥鹨活^豬就砸向麻七。
麻七臉上正掛著笑,哪曾想過二三百斤的肥豬,會被眼前這個不起眼的青年輕輕一拎,就扔了過來?一來離得近,二來也不曾防范,結(jié)果被肥豬結(jié)結(jié)實實砸中,當(dāng)時就翻倒在地,吐了血。
麻七手下的那些土匪大吃一驚,還沒完全反應(yīng)過來,肥豬便接二連三地砸了過來。
頃刻間,二十多名土匪已傷殘過半。剩下的土匪見狀,也顧不得什么了,撒腳丫就跑,生怕肥豬從天而降……
楊德龍降服了土匪麻七,為當(dāng)?shù)爻艘缓,官府高興,老百姓更是欣喜。
楊德龍仰天長嘆道:“紅云,你和娘不能就那么死了,你們的仇,我?guī)湍銈儓罅恕?/p>
圍觀的百姓聽聞,終于明白了楊德龍養(yǎng)豬的苦心。
麻七他們一伙人被關(guān)進了大牢,要在牢里待上些許年頭了。而楊德龍依然以他的方式養(yǎng)著他的豬,只是沒事的時候,他會趕上幾頭豬到處溜達。
別人不是遛鳥,就是遛狗,唯有楊德龍遛豬,倒也是一道奇觀。只是那些街痞惡霸,見了他都會躲得遠遠的。
老百姓見了楊德龍,都高興地遠遠就打招呼,戲稱他為“豬大俠”。
長篇古代精彩民間故事【篇二】
在民間,提起小酥肉,世人皆知它是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百姓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做法:將肉剁碎,以面裹肉,再用油炸,然后用鍋蒸。味道鮮美,嫩脆可口,香而不膩,全國聞名。
但若問起它的來歷,多數(shù)人則笑而不知,或答非所問了。卻不知道它與朝歌有關(guān),發(fā)源于現(xiàn)在的馬村區(qū)一帶。有關(guān)故事,不可不信。
相傳,早在商朝未年,紂王登基,不理朝政,嗜好放蕩作樂。蘇妲己入宮,紂王見其妖嬈嫵媚,千姿百態(tài),楚楚動人,更是百般恩寵,言聽計從,視如珍寶。
為博得妲己歡心,他不惜動用國庫,增加人口賦稅,大興土木,建造豪華鹿臺,以供展示各方諸侯所獻珍寶和行樂。忠臣直諫,他制造各種酷刑,殺人如麻;*臣附會,他大加賞賜,委以重任。朝野內(nèi)外是非顛倒,正不壓邪,各路諸侯紛紛起反,江山飄搖。
妲己受紂王恩寵,更是得意忘形,昨日讒言殺宮女,今日讒言殺官員,后天讒言殺百姓。朝歌內(nèi)外,世人說起妲己,無不畏懼三分,回避不及。
話說現(xiàn)在的焦作一帶,商為京畿之地,相離朝歌百里之遙,林木茂密,水草豐美,天然一處帝王狩獵之地。曾幾何時,妲己常常纏著紂王來此狩獵游玩,每次皆前有御林軍,后有車馬隊,浩浩蕩蕩,擾民害民,令人發(fā)指。
百姓深受其害,稱紂王是災(zāi)星,稱妲己是狐貍精。明地里敢怒不敢言,暗地里則恨不得喝了紂王的血,吃了妲己的肉。
相傳有一年秋天,紂王、妲己一行在南陽城(今馬村區(qū)安陽城村)、六色泉(今馬村區(qū)陸村)一帶狩獵,結(jié)果東跑西跑連個野兔也沒有射中。
天近午時,狩獵人馬沖進一家農(nóng)戶,又是射雞,又是射羊,并勒令農(nóng)家主婦煮肉下酒。
農(nóng)家主婦心疼雞、羊,少有怠慢,被妲己一陣數(shù)落,聲稱:“你若再有半點怠慢,就讓御林軍連你一同煮了!
農(nóng)婦心里害怕,連忙燒火煮肉,招待紂王、妲己一行。紂王、妲己等人吃飽喝足,分文不給,揚鞭催馬而去。
農(nóng)婦見紂王人馬遠去,心里氣憤,跑進廚房,為了發(fā)泄內(nèi)心的憤恨,將一塊生肉放至案頭,視為妲己,獨自邊哭、邊剁、邊說:“狐貍精,我讓你禍害人,老娘我今天用刀剁你,用油炸你,用鍋蒸你,然后再將你吃掉!”
丈夫上山砍柴回來,見媳婦又是哭又是咒,將一團肉剁得粉碎,問清原因,不由奇思妙想道:“媳婦莫哭,常言說‘人不死,財不爛’,紂王是天子,妲己是娘娘,咱們?nèi)遣黄,別說射殺幾只雞羊,就算連你我殺了,都沒有地方去評理。不過,瞧你將這肉剁得又細又爛,果真用油炸,用鍋蒸,還真是一道美味佳肴哩。你不是恨那狐貍精嗎,那咱不如將菜燒出來吃掉。狐貍精原名叫蘇妲己,咱們這道菜就叫蘇妲己肉好不好?”
媳婦一聽,破涕為笑說:“虧你想得出,此事若是傳揚出去,說你我吃了蘇妲己肉,還不被砍頭示眾!
丈夫思索片刻道:“這好辦,我們不會將菜名再巧改一下,就說是妲蘇肉。蘇妲己,妲蘇肉,換名不換湯,換湯不換藥,暗指蘇妲己肉!
對方聽后笑說:“還是你鬼點子多,妲蘇肉就妲蘇肉!
丈夫道:“啥鬼點子多,鬼點子少,還不是被他們逼的!
兩人話落,果真將剁碎的肉,又是炸又是蒸,如此這般,一道久傳不衰的民間名吃就這樣誕生了。
消息傳出,人們競相效仿,都說此道菜又好吃又解恨。后來隨著時間推移,商朝滅亡了,紂王*了,妲己被殺了,天下又恢復(fù)了正常秩序,百姓又恢復(fù)了平靜生活。但不知從何時起,妲蘇肉的稱謂變成了現(xiàn)在的小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