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二年級下冊語文《草》原文
《草》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小學(xué)二年級下冊語文《草》知識點
注釋:1、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xué)習(xí)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2、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3、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枯萎。
4、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5、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6、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賞析:
前人于此詩好評甚多。《古歡堂集雜著》:“劉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復(fù)生’。孟浩然‘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此聯(lián)豈出自劉歟?……古人作詩,皆有所本,而脫化無窮,非蹈襲也!薄短圃姵煞ā罚骸安槐囟ㄓ猩钜,一種寬然有余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
但亦有說此詩別有寓意者。《唐詩三百首》:“詩以喻小人也。消除不盡,得時即生,干犯正路。文飾鄙陋,卻易感人!薄对娋硿\說》:“誦此詩者,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無確定,以為喻世道,則治亂循環(huán);以為喻天心,則貞元起伏。雖嚴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見仁見智,無所不可。”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小學(xué)二年級下冊語文《草》教案
一、教學(xué)要求:1、通過朗讀,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2、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養(yǎng)成學(xué)生背誦古詩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正確理解詩意,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2、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相關(guān)圖片,查找有關(guān)詩人的資料和作品,詞典字典。
四、教學(xué)過程:
。ㄒ唬┘と(dǎo)入,揭示課文題目。
我們學(xué)習(xí)了《找春天》,通過朗讀我們發(fā)現(xiàn)了春天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學(xué)習(xí)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大家對春天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草》這首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
不懂的詞語,自讀自語
2、小組合作朗讀,
提出不懂的詞互相討論,
。ㄈ┘氉x理解詩意。
通過學(xué)習(xí)我們對詩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來學(xué)習(xí)。
離離:指草長的非常茂盛。
歲:年
燒不盡:燒不完
你喜歡小草嗎?喜歡它什么?
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
小結(jié):是。⌒〔蓦m然狠渺小,但它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是無情的大火也不能將它燒盡,只要春天溫暖的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
五、總結(jié):
這首古詩使我們加深了對春天的認識,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熱愛大自然吧!
六、作業(yè):
填空
離離—()一歲—()野火—()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