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中華美德故事集錦文字版#】世界總是千變萬化的,而我們恰好能從一些小小的故事之中,去感悟這個世界上的某些道理。下面是©無憂考網分享的中華美德故事集錦文字版。歡迎閱讀參考!
中華美德故事集錦文字版【篇一】
上古時候,五谷和雜草長在一起,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糧食可以吃,哪些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y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農氏瞧在眼里,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饑?怎樣為百姓治?神農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四天,他帶著一批臣民,從家鄉(xiāng)隨州歷山出發(fā),向西北大山走去。他們走哇,走哇,腿走腫了,腳起繭了,還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個地方。只見高山一峰接一峰,峽谷一條連一條,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大老遠就聞到了香氣。神農他們正往前走,突然從峽谷竄出來一群狼蟲虎豹,把他們團團圍住。神農馬上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一塊塊傷痕,后來變成了皮上的斑紋。
這時,臣民們說這里太險惡,勸神農回去。神農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他說著領頭進了峽谷,來到一座茫茫大山腳下。
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們又勸他算了吧,還是趁早回去。神農搖搖頭:“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對著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辦法。后來,人們就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亭”。然后,他看見幾只金絲猴,順著高懸的古藤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神農靈機一動,有了!他當下把臣民們喊來,叫他們砍木桿,割藤條,靠著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從春天搭到夏天,從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飛雪結冰,從來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后來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習神農的辦法。
神農帶著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叢叢。神農喜歡極了,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嘗。為了在這里嘗百草,為老百姓找吃的,找醫(yī)藥,神農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幾排冷杉,當做城墻防野獸,在墻內蓋茅屋居住。后來,人們就把神農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領著臣民到山上嘗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著火光把它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饑,哪些能醫(y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嘗,霎時天旋地轉,一頭栽倒。臣民們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不會說話了,只好用最后一點力氣,指著面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會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們擔心他這樣嘗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又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說罷,他又接著嘗百草。
他嘗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嘗,還是用木桿搭架的辦法,攀登上去。一直嘗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這里的山山嶺嶺。他嘗出了麥、稻、谷子、高粱能充饑,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后來的五谷。他嘗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
神農嘗完百草,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饑的五谷,醫(yī)病的草藥,來到回生寨,準備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見了。原來,那些搭架的木桿,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長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農正在為難,突然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和護身的幾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從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氣彌漫。
為了紀念神農嘗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架”。把神農升天的回生寨,改名為“留香寨”。
中華美德故事集錦文字版【篇二】
顏真卿是唐代名臣。他深明大義、志節(jié)凜然,是一位忠義之士。
公元782年,節(jié)度使李希烈發(fā)動叛亂并自立為王,顏真卿由于得罪了權臣,被派去執(zhí)行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勸李希烈投降。當時顏真卿已經七十多歲了,卻毅然接受了這一使命,親朋好友都替他擔心。到了叛軍那里,顏真卿遭受到李希烈手下的謾罵與恐嚇,但是他鎮(zhèn)定而又勇敢的氣度,反而讓李希烈敬畏不已。后來有人勸李希烈說:“顏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師,相公您稱王稱帝,而太師他自己就來了,這難道不是天意嗎?宰相的人選,除了顏真卿,還有誰會比他更合適?”
顏真卿聽到這番話之后,十分憤怒,大聲呵斥他們不知廉恥,他說:“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們顏家都是忠烈之士嗎?顏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節(jié),犧牲生命也絕不變節(jié),我怎么可能接受你們的利誘!”最后,李希烈以死相威脅,顏真卿還是不為所動,他事先寫好了遺書,作了必死的準備。叛賊看他毫不屈服,便殺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顏真卿仍在大罵他們是“逆賊”,當時,他已經是七十七歲高齡的老人了。
顏真卿堅持操守、剛強不屈的氣節(jié)讓后世的人們永遠追念。顏真卿還是中國書畫的書法名家,他的“顏體”字如其人,方正剛勁,洋溢著浩然正氣。
中華美德故事集錦文字版【篇三】
唐高宗儀鳳(公元676年至公元678年)年間,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zhí)法不阿。
有一次,大將軍權善才誤砍了唐太宗的陵墓—昭陵的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他處死。狄仁杰認為權善才雖然有罪,但不至于被判死刑。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權善才砍掉了陵墓周圍的樹,使我在祖先面前成了不孝的人,我一定要殺了他!”狄仁杰面不改色,據法說理:“按照法律規(guī)定,權善才罪不至死,但陛下一定要殺了他,這怎么能讓天下的百姓相信并遵守法律呢?千年以后,歷史將評價陛下是明主還是昏君?臣不敢奉旨殺權善才,以免陷陛下于不義!碧聘咦诼犃说胰式艿囊环,認為他說得有道理,于是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并封狄仁杰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監(jiān)督百官。
大臣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寵愛,到處為非作歹,很多大臣都怕他。狄仁杰卻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的罪行,請求把他交給司法部門處理。唐高宗本來想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護法:“我們大唐需要人才,但絕對不需要王本立這樣的人!陛下怎么能夠包庇這樣一個罪人而不顧法律的威嚴呢?如果陛下您一定要包庇容忍王本立,不如罷免了臣的官職!”在狄仁杰的堅持下,王本立最終被定罪。狄仁杰的公正嚴明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中華美德故事集錦文字版【篇四】
霍去病是西漢時期杰出的將領。他自幼胸懷大志,聰明好學,特別喜歡騎馬射箭;羧ゲ〉木司诵l(wèi)青也是當時英勇善戰(zhàn)的將軍。在舅舅的影響下,一天天長大的霍去病渴望著自己也有殺敵立功的那一天。在霍去病還未滿十八歲的時候,北方的匈奴人又一次入侵中原,霍去病主動請求領兵出征,漢武帝就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在戰(zhàn)場上,霍去病憑著一腔熱血,率領八百騎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馳數(shù)百里,殺敵兩千余人,首戰(zhàn)告捷。匈奴單于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的隊伍卻沒有一點損失。漢武帝贊嘆霍去病勇冠三軍,將他封為“冠軍侯”。
不久,漢武帝又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讓他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的河西大戰(zhàn)。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回戰(zhàn)。六天中他轉戰(zhàn)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并在皋蘭山與匈奴盧胡王、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zhàn)。在此戰(zhàn)中,霍去病帶領的一萬精兵僅剩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胡王和折蘭王都戰(zhàn)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近九千人,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zhàn)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zhàn)之后,匈奴對漢朝軍隊再也不敢小視,霍去病也成為威震朝野的猛將。從此,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懷疑少年將軍霍去病的統(tǒng)軍能力,他成為漢軍的楷模,是尚武精神的化身。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徹底收復河西。這一次,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tǒng)帥,他領兵孤軍深入,消滅敵軍三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匈奴大小王子五十九人、匈奴官員六十三人。匈奴人被徹底趕出了祁連山一帶。
漢武帝為了獎勵霍去病,為他修建了一座豪華的住宅,對他說:“你去看看你的新府第吧!笨墒腔羧ゲ《啻我攒妱辗泵橛,拒絕去探看新居,并回答說:“匈奴沒有消滅,我還不能經營自己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