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jīng)典中華美德故事精選
西漢時,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派漢朝叛使、被單于封為丁靈王的衛(wèi)律前來誘降。衛(wèi)律說:"蘇先生,我從前背叛漢朝歸降匈奴,受到單于大恩,封我為丁靈王,擁有數(shù)萬奴隸,馬匹、牲畜漫山遍野。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樣富貴,若白白地流血犧牲,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怒斥道:"衛(wèi)律,你身為漢民,不顧恩義,叛國投敵,你雖然能得逞于一時,最終卻逃脫不了天地良心的審判。"
衛(wèi)律見蘇武不屈服,只得向單于報告。單于見蘇武很有氣節(jié),十分欽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蘇武囚禁在一個大地窖里,不給飲食,蘇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氈毛充饑。后來單于又將蘇武移到北;臒o人煙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蘇聯(lián)境內(nèi)的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蘇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對他的食物供應(yīng),他只得覓野鼠掘草根充饑。在這荒漠上,除了叢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風雪,終年見不到一個人影。蘇武抱著代表漢廷的旄節(jié)牧羊,無論坐臥行走都拿著漢節(jié)。歲月一天天流逝,節(jié)桿上綴的三重旄牛尾都落盡了。
十九年過去了,蘇武歷盡艱辛,終于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出使還是壯年,及至歸國,頭發(fā)胡須全白了。歲月改變了他的容顏,卻改變不了他忠于祖國的赤子之心。
2.經(jīng)典中華美德故事精選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jīng)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云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qū)δ硢栴}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云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lǐng)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yǎng)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只腳凍僵了,冷得發(fā)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后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3.經(jīng)典中華美德故事精選
公元223年,蜀漢皇帝劉備病逝。臨終前,他拉著丞相諸葛亮的手說:“你的才能遠遠超過了魏國皇帝曹丕,一定能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如果我的兒子劉禪是個明白道理的好皇帝,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低劣無能,你就廢掉他,自己做皇帝吧!”諸葛亮聽后,痛哭著說:“陛下放心吧,這么大逆不道的事我絕對不會做的,我一定會忠心耿耿地輔佐新主,一直到死!眲渌篮,諸葛亮擔負起了輔助劉禪治理蜀國的重任。全國上下,不管大事小事,他都盡心盡力地去做好,一點也不懈怠。在他的努力下,蜀國很快變得強盛起來。
為了完成劉備生前統(tǒng)一天下的愿望,諸葛亮于公元228年春天率軍隊攻打魏國,爭奪中原。由于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敗了。公元228年冬天,諸葛亮又一次集結(jié)軍隊,出兵北伐。出征前,諸葛亮給劉禪寫了篇名為《出師表》的呈文,分析當時的形勢,表示北伐的決心。劉禪同意了諸葛亮的出兵計劃。隨后,諸葛亮帶領(lǐng)大軍開始北伐……
從公元228年到234年,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諸葛亮六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但他統(tǒng)一天下的決心從沒有動搖過。這時,諸葛亮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他積勞成疾,終于臥床不起,在遺憾中離開了人世。后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名句演變?yōu)槌烧Z“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意為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一切,成為人們表達忠貞之情的名言。
4.經(jīng)典中華美德故事精選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墒沁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彼五フf:“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學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fā)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5.經(jīng)典中華美德故事精選
南北朝時,有個貧寒的讀書人叫明山賓。除了父親留下的一頭牛,他別無他物。一年春天,正值青黃不接,家里揭不開鍋,明山賓只好把牛牽到集市上去賣。他到集市上一看,人家的牛又肥又壯,自己的牛又瘦又小。等了半天才把牛賣出去。明山賓走出集市不遠,忽然想到:這頭牛從前得過蹄疾,如果勞作過累或者牛棚過于潮濕,蹄疾就會復(fù)發(fā),而今換了主人,不知正確使役,到時候,人家不是等于買了一頭沒用的牛嗎?于是,他急忙趕回去找到買主,把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還特別囑咐使役、飼養(yǎng)的方法。買主聽了,要求明山賓退回一些錢,明山賓想想也是,就退還了買主一些錢,然后心情輕松地回了家。
這件事傳開后,人們都稱贊明山賓的誠實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