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小鳥的家》是人教版第5冊第6課。本課教材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其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用粉畫顏料、吹塑紙等多種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讓學生體驗造型的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
粉印版畫是用不透明的粉質顏料來套印版畫,顏色厚重,具有較強的覆蓋性,因此在印刷時可以先印重色,后印淺色。在講到畫面色彩搭配時,提醒學生回憶第8課“風景色彩畫”中講到的“色彩的明度對比和冷暖對比”。粉印版畫學生從沒接觸過,而本課后面“快樂的小鳥”、“有趣的臉譜”、“美麗的瓶花”這幾節(jié)課又都是屬于版畫類(有脫膠版畫和吹塑紙版畫),那么,要上好這一節(jié)課就顯得尤其重要,可以說這是一節(jié)“承前啟后”的課。而教參中本課只設1課時,我認為這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根據學情的需要,我把它改為2個課時。
根據《課標》提出的目標,本課教材的特點,聯系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思維的特點,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讓學生關注小鳥和它的家,并能學會用粉印版畫的方法表現他們。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透過開放式的小組討論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小鳥的錄象,感受母愛的偉大,感受祖國大自然的美,從而喚起學生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通過粉印版畫的制作,讓學生感受藝術表現形式的美感及與生活美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粉印版畫的制作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用粉印版畫的方法把小鳥的結構形態(tài)及鳥窩生動有趣地表現出來。
二、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特點的需要,本課我采取了情境法、啟發(fā)式教學法、賞析教學法、演示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并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下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融形、聲、畫為一體的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擴大學生視野,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然,教師則只在關鍵之處作出精要的點撥或總結。這樣,學生就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2、引導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適合于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因此,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我注意引導他們感受藝術的形式美感,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環(huán)境的關系。
3、賞析教學法:賞析、品味祖國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對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三、說學法
1、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fā)探索。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抓住教學中的疑點和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你知道這是怎么畫出來的嗎?”等,啟發(fā)鼓勵學生思考探索,大膽想象,各抒己見,逐步解疑。引導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探求新知。體驗到喜獲知識,邁向成功的歡樂,進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2、自學嘗試法:的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币粋人如果不具備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那么他將再也無法生存和發(fā)展,更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因此說,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時代的需要,是美術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講到粉印版畫的制作時,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大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鼓勵他們說說、談談、畫畫,動腦、動口、動手,自己學會思維,學會分析,學會表達,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
3、合作學習法:我們培養(yǎng)的是跨世紀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tài)度、開朗的性格及善于與人合作的精神。能夠處理好與他人的協作關系,集眾人之智慧取長補短,是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給學生提供較多的討論、交流的機會,讓他們集思廣益、相互切磋,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貫徹落實課程標準,我按照審美激趣、賞析探究、練習感悟、評價提高四個環(huán)節(jié)來設計這節(jié)課;還根據學情,將學生分為8個組,每組6—7人,設有一個小組長。組長負責做好小組記錄和記分工作。下課前,將小組的分數統計,得分高的組會得到大家的表揚。
。ㄒ唬⿲徝兰と
1、創(chuàng)設情境:在輕音樂聲中,我讓學生輕輕的閉上眼睛,接著把音樂換成森林里鳥鳴的樂曲。“讓我們用心來感覺,用耳朵去“看”,呆會兒,請大家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
2、在音樂漸漸的由小變大時,我也讓學生漫漫的睜開眼睛。這時學生也七嘴八舌的說開了:看到了小鳥、森林、天空等。
板書課題:小鳥的家
3、教師引導提問:播放有關小鳥生活記錄的課件,適時的放一些特寫鏡頭讓學生觀察,并不時的問學生:你看到了什么?這小鳥的嘴是怎樣的?它們有什么特點?
小組內討論并回答,小組長作好記錄。(引導學生從外形、羽毛、色彩、鳥窩等去觀察、討論)
4、引導學生聯系自然科知識,分析小鳥與森林的關系(食物鏈之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ǘ┵p析探究
1、欣賞幾幅有關小鳥的家的美術作品(課件演示),讓學生分辨作品的種類(國畫、油畫、剪紙、粉印版畫)及不同的構圖所帶來的形式美感,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對作品的感受。
2、指出粉印版畫這幅作品(每個小組中都有一幅,便于學生觀察)問學生:你知道這是怎么畫出來的嗎?引導學生在紙上試一試,找出正確的制作步驟。
3、小組內試著合作一張粉印版畫,注意表現出小鳥的神態(tài)特征、母子之間的親密關系、色彩的冷暖對比、鳥窩的多種表現形式。
(三)練習感悟
每人制作一張粉印版畫的作品,引導學生注意用各種線條來表現鳥窩的機理效果。不斷的運用一些鼓勵性及強的語言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此時,教師只是一位積極的引導者。
。ㄋ模┰u價提高
將學生作業(yè)全部在黑板上展貼,學生之間互評,引導學生從色彩、構圖、小鳥形態(tài)、等方面去評價。
。ㄎ澹┰u選出本課優(yōu)秀小組及先進個人
(1)在音樂聲中,學生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引起學生們情感上的反響和共鳴。學生愉快的心情馬上高漲起來。
。2)電腦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于視聽結合、聲圖并茂。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持續(xù)長久。
(3)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鼓勵獨到性和多樣性,教師不是把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問題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啟發(fā)學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結論。
。4)綜合自然科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能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增強其環(huán)保意識。
(5)初步感知作品藝術美與生活美,激起學生藝術表現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6)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7)深入感知階段,強調感悟和創(chuàng)造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在感悟中愛美、審美的情趣。
。8)使學生學會用藝術的眼光去品、審,發(fā)現自己與他人作品中的閃光點,提高他們對作品的欣賞能力。
。9)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競爭意識。
五、說板書設計
美術課要突出“美”的原則,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簡潔、形象,并充分體現課文重點。
【音樂說課稿】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并對其產生興趣。
2、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歌曲。
3、通過聽、唱、舞、創(chuàng)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學難點:為歌曲創(chuàng)編不同的動作。
教學過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師:小朋友們,愉快的音樂課開始了。今天的音樂課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瞧!(出示小紅馬畫面)它來自遼闊的大草原,今天特意來請我們到它的家鄉(xiāng)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體起立,我們拉好韁繩,擺好姿勢,跟著小紅馬出發(fā)吧!
2、律動:隨《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騎馬動作。
二、走進大草原。
1、欣賞草原風光。
2、學跳筷子舞。
師:(出示筷子)咦?這是什么?(筷子)你可別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師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懷疑,那讓老師給你們跳一段吧!
。1)師示范動作。
手位:簡單的筷子交叉敲擊動作腳位:前蹲、后仰。
(2)師:怎么樣?信了吧!誰學會了?
。3)指名學生上臺示范動作——師指導——臺上學生帶領大家一起跳——全體學生跟音樂齊跳。
3、變化筷子舞節(jié)奏。
(1)師:簡單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學就會了,現在老師要給筷子舞變個魔術,你們仔細找一找,它變在哪?
。2)師示范。
在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的后一小節(jié)加入XXX。
。3)學生說——練習XXX。
4、師: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ǔ鍪竟(jié)奏譜)變變變,你們瞧!這個新節(jié)奏變到這兒來了,老師用紅色的符號表示,還變了一個動作在這兒呢!(師示范)
5、師生合作表演節(jié)奏:我邀請你們跟老師合作一下,我來念前面的節(jié)奏,你們來念后面紅色的節(jié)奏,可以嗎?
。1)師念前面節(jié)奏,生念后面。
。2)念前面節(jié)奏,生敲后面。
。3)師:敲的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們的隊伍,我來敲前面的節(jié)奏吧,你們還是敲后面的部分。(師敲前面節(jié)奏,生敲后面)
。4)師:用你們的節(jié)奏告訴老師它的節(jié)奏,讓筷子發(fā)出聲音吧。▽W生完整敲擊歌曲節(jié)奏)
。5)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隨音樂齊跳。
。6)師:這么厲害,看來難不倒你們,如果讓你們加入腳步來跳,會嗎?
6、加入腳步師生齊跳。
7、師生隨音樂齊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1、師:歡快的筷子舞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們勤勞、勇敢、放牧、歡歌,你們聽。
2、聆聽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3、隨琴哼唱:你覺得小牧民在唱起這首歌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
跟著老師的琴聲高興的唱起來吧!
4、指導缺點:
“草兒青青羊兒肥”————青青的草兒跳起來了,肥壯的羊兒扭起來了。ㄐ葜狗、前倚音)
5、隨老師琴聲再唱。
6、師生用歡快的歌聲對唱:聽到小牧民唱的這么自豪,老師也想來當一回神氣的小牧民,讓我們來比一比,誰唱得更神氣?(師生隨琴接龍唱)
7、師:唱得比老師還神氣,我可有點不服氣,我要拿出筷子,邊唱邊跳跟你們比一比。師生接龍加入筷子舞表演唱。
8、師: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個個神氣的小牧民,現在就讓我們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嗎?
9、拓展。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過了快樂的一節(jié)音樂課,我們一起騎馬、唱歌,高興的是一起學習了筷子舞。其實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種,聰明的蒙古人民還能用許多生活中的東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ǔ鍪久晒抛甯鞣N舞蹈畫面)
四、告別大草原。
1、師: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熱情好客。瞧!小紅馬又來了,讓我們騎上小紅馬跟大草原告別吧!
2、播放歌曲,生隨音樂唱起歌,邊跳邊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