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每當(dāng)我聽到媽媽和姑姑說起弟弟臉上挨的那一個巴掌時,我就特別想笑,甚至?xí)醺勾笮,這件事聽了誰都會笑,但唯獨弟弟不會。
這件事發(fā)生在我幼年時代,那是一個星期天,媽媽帶我到姑姑家做客,媽媽和姑姑都在廚房做飯,我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看電視,忽然我目光盯在了沙發(fā)旁邊的搖椅上。我走過去一看是個“洋娃娃”。于是我想用手扒開,我一急之下“啪”地一聲給了他一巴掌。我本來以為它是一個“洋娃娃”,但是它卻哭了,它這一哭把我也嚇哭了,姑姑和媽媽馬上跑過來,姑姑告訴我“它是個嬰兒,是你的弟弟!”當(dāng)時我還覺得挺委屈,什么弟弟呀?一點也不好玩。如今弟弟已經(jīng)長大了,他和我一起玩,一起寫作業(yè),一起玩游戲,有個弟弟真好!
事隔多年,每當(dāng)我看到弟弟的臉蛋時,就會想笑,這件事告訴我,做事一定要細(xì)心。
【篇二】
我走在路上想,今天畫什么呢,畫卡通人物、如、小精靈、貓和老鼠、可愛的小可、我我邊走邊想,就到了畫班。
老師親切的說‘你們今天畫財神吧!蠋熝杆侔炎郎系漠嬆脕,讓我們照著那張畫畫。我首先在紙上畫了一張臉,然后在畫耳朵,財神的耳朵像個3字,先畫一個小半圓,在畫一個大點的半圓,就行了,最后畫衣服,財神的衣服有許多金邊。我們?nèi)齻人中,鄭怡凡畫得。我們?nèi)齻同時起完型,開始涂水粉,老師走到我們旁邊說‘趙佳音畫的有福氣’我聽了這句話,我的心里買美滋滋的,鄭怡凡說‘你畫的財神的確很有福氣。'
然后我們開始一起調(diào)顏色,一起畫、一起玩、一起涂顏色。
【篇三】
記得我五歲的時候,媽媽叫我去買鹽,可回來的路上我不小心摔了一跤,鹽袋破了,鹽從鹽袋里一點一點的散出來,我嗚嗚的哭了起來。突然,我看見阿姨過來洗米,我靈機(jī)一動就想,阿姨可以把米洗干凈,那我也可以把鹽洗干凈。我怕被人發(fā)現(xiàn)就偷偷的打來一盆水,把鹽放進(jìn)水里,可是鹽一放進(jìn)水里,鹽就不見了。我心慌意亂,心像十五吊桶——七上八下。我趕緊跑回家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鹽不見了。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媽媽。媽媽說;傻孩子,鹽碰到水是會融化的。這下我才恍然大悟。
從小到大,這件事在我的心中記憶猶新,閃閃發(f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