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三單元P26《千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體驗1千米有多遠?
【教學準備】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誰能從大到小說說這些單位?什么時候要用到這些單位?
米(旗桿)、分米(課桌高)、厘米(書)、毫米(硬幣厚度)誰能比劃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長?測量這些物體的長度(高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那如果要測量我們學校到祁門縣火車站的距離,用哪個單位合適呢?今天我們要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朋友——-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
二、講授新知:
(一)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師:誰知道繞學校運動場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400米)那跑兩圈半呢?請你把它寫在紙上。
(學生會出現(xiàn)2種答案:1000米、1千米)
師:你覺得這兩種答案都正確嗎?為什么?
得出:1千米=1000米
2、誰來讀一讀:讀時區(qū)分1千米和1000米(個別讀、全班讀)
3、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km
1千米=1000米還可以怎么表示?(1km=1000m)
4、繞跑道跑一圈是200米,繞跑道跑5圈是1千米,從我們學校大門口到新十字路口測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多,閉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長?等會兒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說說從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
。ǘ┣着c米的簡單換算
1、那3千米=()米呢,你是怎樣想的?
。ㄏ耄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個1千米,所以是3000米。)個別說,看書上的想法,自由讀一遍,全班讀。
2千米500米=()米,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怎么化的?(想:2千米是2000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個別說,把想法說給同桌聽。
2、試一試:8千米=()米6千米20米=()米
做在草稿紙上,教師巡視指導(dǎo),指出易錯處,6020米中的“0”容易遺漏。選一題說說想法。
3、剛剛是千米化成米,小朋友都化得不錯,那米化成千米呢?老師相信大家肯定能化得更好。4000米=()千米4350米=()千米()米
。ㄏ耄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面有4個1000米,就是4千米。)
。ㄏ耄4000米是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4、試一試:6000米=()千米5830米=()千米()米
三、作業(yè)設(shè)計:
1、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冰箱高140()。電線桿的高約6()。數(shù)學書厚大約6()。從祁門到屯溪的距離大概是70()。一支鉛筆長2()
2、練習六第1、2、3題。
四、課堂小結(jié):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知道了多少長的距離大概是1千米,那我們小朋友跑1千米需要幾分鐘,走1千米需要幾分鐘呢?下課或放學后小朋友去跑一跑、走一走,并把你的結(jié)果告訴老師或你的同學。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基礎(chǔ)訓練,第十四頁練習六(1)第1-2題
【《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yīng)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dǎo)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nèi)容,說一說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
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shù)既不是整十數(shù),又不是一位數(shù),應(yīng)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shù)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shù)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時,可以把它們轉(zhuǎn)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
。2)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
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
生:列式65-48。
師:請根據(jù)剛剛的口算經(jīng)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試填寫下列():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jù)討論填空。
(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減去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shù)減個位數(shù),十位數(shù)減十位數(shù);后者退位,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賽。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shù)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shù)字,第一個同學把數(shù)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jù)第一個同學的數(shù)進行計算,然后告訴下一個同學結(jié)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shù)看成一個整十數(shù)和一個一位數(shù),再從被減數(shù)里依次減去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