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外公和“我”之間溫馨的親情,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體會神態(tài)描寫對于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作用。學習文中好的表達方法,并學以致用。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指導書寫易錯字“顫”。學習把握重點字理解詞語的方法,提高學生隨文識字、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體會親情之愛,學會把愛心奉獻給別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親情之愛,體會重點詞語包含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神態(tài)描寫對于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作用。學習文中好的表達方法,學以致用。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按“預習指南針”的指引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標出自然段,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復習“懸針豎”和“垂露豎”兩種寫法。
二、檢查預習情況,梳理課文脈絡
1、開火車領讀生詞。指導“歪”的字形,“膊”、“服”的讀音。
2、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哪些自然段寫小時候外公為丹丹撐傘?
(3)哪些自然段寫長大后丹丹為外公撐傘?
三、學習課文內(nèi)容,體會感情
1、學習1—5自然段,了解外公愛的奉獻。
(1)快速默讀1—5自然段,用括號標出丹丹的奇特發(fā)現(xiàn)。
結合插圖想一想:為什么外公頭頂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綠色,一半?yún)s是灰蒙蒙的?指導圖文結合的學法。
(2)用橫線畫出3、4自然段中對外公的神態(tài)描寫。理解“笑”的含義,感悟“笑而不語”的深情。了解把握重點字來理解詞語的方法。
。3)學習丹丹的“困惑”。
年幼的丹丹理解這份愛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理解“困惑”,男女生賽讀,讀出困惑來。
。4)分角色朗讀3、4自然段。
。5)學習第5自然段,以讀促講,感悟外公的愛。
2、學習第6自然段,學習三個“仍然”的用法。
指名讀,體會不變的是什么?對比插圖,尋找變化的是什么?
3、學習7、8自然段,了解丹丹愛的回報。
學習易錯字“顫”。
四、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1、完成板書,突出“愛”;
2、誦讀小詩,升華“愛”。
五、作業(yè)設計:
1、完成寫話訓練;
2、做一件溫馨的事,回報親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讀好體現(xiàn)祖孫倆至愛親情的語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文章題目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段落,以讀為主,結合語境鞏固字詞,理解文本,體驗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后“我”對這份愛的回報,體會祖孫間的至愛親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邊讀邊體會外公和“我”之間那種溫馨的情感,關愛他人,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學會感恩和回報。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在茫茫的大雨中,同學們有沒有和大人同打一把傘?傘是向誰那邊傾斜呢?為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3課《傾斜的傘》看看在這把傘下有著什么動人的故事。
2、教師配樂范讀。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誰和誰之間的什么事?全班交流。
3、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想辦法記住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由組長帶領大家學習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檢查小組學習情況:(小組匯報:開火車讀生字,說說認記了哪些字)
4、朗讀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小聲讀,看看你知道了什么?感受一下我挽住外公的胳膊走進雨中快樂的心情。應帶者什么樣的語氣讀?
▲再次朗讀第一自然段,師生評價。
。2)第三自然段:指名讀、思考: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外公對“我”的愛?點撥:“爺爺笑而不答”的含義。
▲人物語氣指導<多媒體>師生評價。
。3)第四自然段:回到家里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語氣指導<多媒體>
▲小組分角色朗讀第3、4自然段。讀后小組同學互換角色再讀,讀后互評。
。4)第6自然段:理解、指導重音。齊讀
。5)第7、8、9自然段:自己練習讀,感受一下丹丹對外公的愛。
5、再讀感悟,啟迪思維。
引導學生說一說文中那些詞語或語句,給你的感觸深,談談自己的看法。(抓住“傘歪了”“總是一半干的一半濕的”和兩次描寫外公的笑容處,讓學生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