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初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

時間:2019-06-04 16:57: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初中一年級# #初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學習是每個一個學生的職責,而學習的動力是靠自己的夢想,也可以這樣說沒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xiàn),也就和人失走肉沒啥兩樣,只是改變命運,同時知識也不是也不是隨意的摘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鑰匙。以下是®無憂考網(wǎng)為您整理的《初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供大家學習參考。



  【篇一】

  (一)亞洲

  1、亞洲是世界上面積大的一個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廣、東西距離長的一個洲。

  2、運用地圖說出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3、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

  亞洲的河流特點: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形成眾多的長河。

  亞洲的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亞洲分布范圍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4、亞洲地廣人多,約有36.8億的人口,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區(qū);

  人口超過1億的亞洲國家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等6個國家。

  5、亞洲共有1000個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區(qū)的民族,分別創(chuàng)造了各自的文化。

  亞洲的三大文明發(fā)祥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6、亞洲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日本為發(fā)達國家,其他為發(fā)展中國家。

  (二)歐洲西部

  1、運用地圖說出歐洲西部所處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

  2、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沿海地區(qū)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陸地帶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部為地中海氣候及高原山地氣候,北部為寒帶氣候。

  3、歐洲西部主要為發(fā)達國家,工業(yè)以制造業(yè)為主,傳統(tǒng)的畜牲業(yè)發(fā)達。歐洲西部旅游業(yè)發(fā)達。

  (三)南極洲

  1、運用地圖說出南極洲所處的位置、范圍:地球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極圈內。

  2、南極洲的幾個世界之:緯度高、平均海拔高、跨經(jīng)度多、氣候寒冷。

  3、南極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有“冰雪高原”之稱,冰層的平均厚度達2000多米,淡水資源豐富。

  4、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干燥、烈風、嚴寒。

  5、南極洲礦產資源豐富,植物品種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

  周圍的海域組成,首都為東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高峰為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日本位于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運輸為主。

  3、日本地處中緯度,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4、日本水能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

  5、日本自然資源缺乏,發(fā)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進口。

  6、日本為亞洲的發(fā)達國家,科技力量雄厚,產品多銷往國際市場,經(jīng)濟的對外依賴性強。

  日本的工業(yè)布局為臨海型,為了便于引進原材料、輸出工業(yè)產品,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篇二】

  (五)俄羅斯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為1707.54萬平方

  千米,領土跨越了亞洲和歐洲兩部分。首都為莫斯科。

  2、俄羅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東依次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3、俄羅斯境內的伏爾加河為世界上長的內流河,貝加爾湖為世界上深的湖,是一個淡水湖。

  4、俄羅斯地處中高緯,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天短而溫暖。

  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qū)是冬季冷空氣的源地,年平均氣溫低。

  5、在圖上找出俄羅斯主要的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yè)發(fā)達。在圖上明確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的位置。

  俄羅斯的工業(yè)都臨近資源豐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業(yè)區(qū)有莫斯科工業(yè)區(qū)、烏拉爾工業(yè)區(qū)、新西伯利亞

  工業(yè)區(qū)等,能在圖上找出來。

  7、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和管道運輸業(yè)都很發(fā)達,但交通線在歐洲部分

  和亞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六)美國

  1、美國位于北美洲大陸,由50個州組成,其中本土有48個州及首都華盛頓所在地哥倫比亞特區(qū),

  另外還有兩個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國的主體(本土)位于北溫帶,阿拉斯加州位于

  北寒帶,夏威夷州位于熱帶。

  2、美國的主體部分(本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

  3、美國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西部為落基山脈,中部為中央大平原,東部為阿巴拉契亞山脈。

  4、美國境內的密西西比河為世界第四長河,與加拿大交界處的五大湖群為世界大的淡水湖群,

  其中蘇必利爾湖為大的淡水湖。

  5、美國的農業(yè)和工業(yè)都非常發(fā)達,是世界上發(fā)達的國家。

  6、美國的農業(yè)具有區(qū)域化的特點,美國從事農業(yè)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產量很大,美國是

  世界上出口農產品多的國家。利用地圖記住美國農業(yè)帶的分布。

  7、美國工業(yè)以高新技術產業(yè)為主,三大工業(yè)區(qū)中,東北工業(yè)區(qū)以傳統(tǒng)工業(yè)為主,南部工業(yè)區(qū)以航天

  工業(yè)為主,西部工業(yè)區(qū)以電子工業(yè)為主。

  8、美國工業(yè)發(fā)達,資源消耗和浪費嚴重,需要大量進口。

  (七)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上,東臨太平洋,西面和南面臨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亞

  大的工業(yè)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亞人口密度小,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3、澳大利亞地形分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為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有典型的大

  自流盆地(澳大利亞大盆地),東部為大分水嶺。

  4、墨累河為澳大利亞大的河流,從東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氣候具有半環(huán)狀分布的特點,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面積大。

  6、由于澳大利亞長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獨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動物有袋鼠、鴯鹋、

  鴨嘴獸,考拉等。

  7、澳大利亞羊的數(shù)量特別多,是世界上綿羊數(shù)和出口羊毛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8、澳大利亞農牧業(yè)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形成了四個不同的農牧業(yè)區(qū)。

  9、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礦產品出口比重大,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0、澳大利亞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八)中東

  1、中東重要的地理位置:中東處在聯(lián)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周圍有五海,分別是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和紅海。(P51圖8.3中知道:一灣二洋三洲五海的位置)

  2、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

 、僦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大、生產和輸出石油多的地區(qū)。這也是一些大國爭奪的原因。

 、谑头植迹褐饕植荚诓ㄋ篂臣捌溲匕兜貐^(qū)。

 、壑饕漠a油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伊朗等。

 、艽蟛糠钟刹ㄋ篂逞匕陡劭谟糜洼嗊\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對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③石油輸出路線:

  a:運向日本(東行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b:運向西歐、美國(短西行航線):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K伊士運河→地中!辈剂_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C:運向西歐、美國(較遠的西行航線):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妊蟆@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3、匱泛的水資源:是戰(zhàn)爭的導火線,是本區(qū)發(fā)展農業(yè)的制約因素。中東地處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炎熱干燥,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著狹小的地中海氣候。匱泛的水資源對中東各國的生產以至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中東地區(qū)氣候干燥(主要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其中熱帶沙漠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少雨)河流稀少,分布不均,多國共用。

  4、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伊斯蘭教、基督教、*教都把耶路撒冷看著圣城。

  5、中東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著“阿拉伯國家”。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蘭教。*人主要分布在以色列,信仰*教

  【篇三】

  (九)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處于低緯度地區(qū)。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以高原為主。(P67圖8.26:印度洋、大西洋、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剛果盆地、幾內亞灣、撒哈拉沙漠、尼羅河、好望角、乞力馬扎羅山)

  2、本區(qū)90%以上是黑種人,故薩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稱。

  3、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幾內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即主要分布在本區(qū)的西部。

  4、非洲高峰-------乞力馬扎羅山,稱為赤道雪峰。

  5、單一商品為主的經(jīng)濟:出口物品主要有礦產、森林、畜產等初級產品:進口物品為機械、汽車等工業(yè)制品。這樣的經(jīng)濟特點使非洲許多國家失去了市場主動權。(掌握P70活動2,圖8.32)

  ①概念: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生產的經(jīng)濟;

 、诒锥耍撼跫壆a品價格低廉,工業(yè)制成品價格昂貴,制約了本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坌纬稍颍洪L期受到殖民主義者的統(tǒng)治和控制;

 、艹雎罚喊l(fā)展多樣化農業(yè),振興民族工業(yè),建立出口加工區(qū),發(fā)展旅游業(yè),以改變本國經(jīng)濟依賴單一產品的局面。

  6、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為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達3.0%),人口增長過快,超過糧食及經(jīng)濟增長速度,己構成了日益嚴重的人口問題和糧食問題。由于殖民主義的長期統(tǒng)治和控制,本區(qū)科學技術落后,農牧業(yè)生產水平很低,糧食始終不能自給。而人口增長過快,需要更多的糧食和肉類,于是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過度放牧,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步惡化。解決措施: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農牧業(yè)生產水平;保護自然環(huán)境。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qū)主要的氣候類型有: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廣,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季節(jié)差異大,分明顯的干濕季)、熱帶雨林氣候。在熱帶草原地區(qū)的國家常受到旱災的威脅

  8、糧食供應不足,生產水平落后,開墾草地和森林,致使環(huán)境惡化,成為本區(qū)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

  9、本區(qū)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因此是很多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故鄉(xiāng),如咖啡、可可;

  10本區(qū)很多礦產資源在世界中占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剛石、銅。

  (十)東南亞

  1、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屬于亞洲地理分區(qū)中的東亞,北鄰中國、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由中南半島(中國南部的半島)和馬來群島(又叫南洋群島)組成。

  2、東南亞位置特征:“十字路口”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被稱為十字路口的咽喉和海上生命線。

  3、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中南半島及馬來半島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特點為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馬來半島南部及馬來群島為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為全年高溫多雨。

  4、東南亞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少,人口稠密決定了水稻為當?shù)氐闹饕Z食作物。

  5、東南亞有很多熱帶經(jīng)濟作物:天然橡膠、油棕櫚、椰子、蕉麻。

  6、東南亞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河流流向:由北向南流入太平洋與印度洋,原因:地勢北高南低。河流多國際河流:薩爾溫江(怒江)、湄公河(瀾滄江)…

  7、東南亞國家及風景名勝:緬甸(首都內比都)仰光大金塔;泰國(首都曼谷)水上市場;柬埔寨(首都金邊)吳哥窟;越南(首都河內)下龍灣;的內陸國老撾,首都萬象;花園城市——新加坡的魚尾獅公園;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巴厘島…

  (十一)印度

  1、印度位于南亞,是南亞大的國家,位于中國西南面,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北鄰中國,西北巴基斯坦,西南馬爾代夫,東南斯里蘭卡…

  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中國第一),人口依然快速增長。

  人口眾多的優(yōu)勢: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消費市場廣大。

  人口眾多的劣勢:饑餓貧困、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yè)困難、環(huán)境污染…

  3、印度絕大部分位于熱帶亞熱帶,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從亞洲大陸吹來;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風,從印度洋上吹來。

  4、西南季風強造成水災,弱造成旱災,使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產量不穩(wěn)定。

  5、印度承接世界1/2的服務外包業(yè),其中的軟件外包業(yè)占世界的2/3,被稱為“世界辦公室”。

  (十二)巴西

  一、巴西概況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大、人口多的國家,人口和面積均居世界第五位。

  2、巴西少種族偏見,在巴西,白種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種約占40%,黑種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數(shù)日本人和華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3、在巴西的世界之: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大的河流---亞馬孫河,其上覆蓋著地球一面積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記住P90圖9.18:馬孫平原、巴西高原、亞馬孫河、大西洋、巴拉那河、圣保羅、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

  4、巴西大部分位于熱帶,是世界上國土廣大的熱帶國家,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5、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yōu)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東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鐵礦是巴西大的鐵礦山。

  6、在現(xiàn)代工業(yè)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已經(jīng)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7、伊泰普水電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資修建,

  8、咖啡(被稱為咖啡王國)、柑橘、甘蔗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9、巴西政府在1990年提交了<巴西環(huán)境報告>,表明了改變以往以環(huán)境為代價的開發(fā)方式,轉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開發(fā)方式的決心.

  10、1992年6月,聯(lián)合國大會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通過了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核心的<21世界議程>

  11、熱帶雨林的作用:1)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2)涵養(yǎng)水源,保護淡水資源3)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4)調節(jié)全球氣候5)提供木材6)提供良好的生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12、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qū),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總人口的3/4,圣堡羅是巴西大的城市和工業(yè)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13、巴西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亞

  二、巴西的位置、人種和工農業(yè)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屬于熱帶;東臨大西洋。

  2、民族大熔爐: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弟安人,他們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瑪雅文明。巴西的人種復雜,白種人占一半稍多。不同的人種匯集在巴西,他們之間相互通婚,他們的后代很多人成為混血種人;煅N人占40%,黑人占6%,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是一個“民族大熔爐”。

  3、農業(yè):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jīng)濟基礎部門。巴西是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重要出口國,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農作物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一帶。

  4、工業(yè):巴西鐵礦、水能資源豐富。鐵礦石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因此,巴西的重工業(yè)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的圣保羅、里約熱內盧地區(qū)。因為這里有優(yōu)質的鐵礦、豐富的水力和便利的交通,人口密集,市場廣闊。

  三、巴西的環(huán)境問題和城市化問題

  1、熱帶雨林的危機:亞馬孫河位于巴西北部,是世界上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熱帶雨林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然資源,如木材,水果等;另一方面具有涵養(yǎng)水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等環(huán)境應。但是巴西廣闊的熱帶雨林正受到人們的嚴得破壞。熱帶雨林危機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任意砍伐和掠奪式的遷移農業(yè)造成的。

  由于熱帶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響了巴西、甚至全球氣候,使生物資源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破壞。1990年,巴西政府向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發(fā)展大會提交了《巴西環(huán)境報告》,決心用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式開發(fā)熱帶雨林。

  2、城市化問題:巴西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qū)。在城市化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如“資源緊缺、交通擁擠、住房困難、污染嚴重等。”

  【篇四】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緯度位置: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位于北溫帶

  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與北美洲相望.

  亞洲與其它洲的分界線

  亞、歐洲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洲界線: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洲界線:白令海峽

  2.地形特征:

 、俚匦危阂愿咴⑸降貫橹,平均海拔高.

 、诘貏荩褐胁扛,四周低.高低懸殊.

  3.氣候特征:

 、贇夂蝾愋蛷碗s多樣②氣候的大陸性特征顯著③季風氣候典型.

  掌握: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氣候特征(圖見課本P71-7).

  季風氣候典型原因:海陸熱力差異顯著

  季風對氣候的影響(圖見課本P81-8,1-9)

  發(fā)源地性質風向影響下的氣候特點

  冬季風蒙古、西伯利亞寒冷干燥西北、東北寒冷干燥

  夏季風印度洋、太平洋溫暖濕潤西南、東南高溫多雨

  4.河流特征:

  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發(fā)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是亞洲流經(jīng)國家多的河流.長江是亞洲長河流.

  5.亞洲的世界之:

  (1)除南極洲外,平均海拔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世界陸地表面低處—死海湖面.

  (2)世界上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世界上大的湖泊――里海

  (3)亞洲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大洲.

  【篇五】


  第一節(jié)日本(首都:東京,重要港口:橫濱、神戶,國花:櫻花)

  一、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1位置、范圍

  (1)領土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數(shù)千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大的島嶼:本州.(掌握圖上位置)

  (2)位置:

  緯度位置:北半球,東半球,北溫帶.

  海陸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與亞歐大陸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4)海岸線特點及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對日本的漁業(yè)、造船業(yè)、海上運輸和對外經(jīng)濟聯(lián)系十分有利.

  2、自然環(huán)境:

  (1)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且多分布在沿海.(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的活火山.)

  (2)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海洋性季風氣候)

  (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發(fā)達的加工貿易經(jīng)濟

  1、資源特點:兩多一少,水能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

  2、工業(yè)發(fā)展模式:“進口-加工-出口”型經(jīng)濟,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jīng)濟.(說明日本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jīng)濟對外依賴性強.)

  3、日本發(fā)展經(jīng)濟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有利條件——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航海業(yè)發(fā)達;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利條件: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

  4、工業(yè)分布:日本的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條件優(yōu)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便于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yè)產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大的消費地.P23

  5、主要工業(yè)區(qū)及其分布:九州島——京濱工業(yè)區(qū)(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yè)區(qū)(名古屋)、阪神工業(yè)區(qū)(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瀨戶內工業(yè)區(qū);

  九州島——北九州工業(yè)區(qū)(北九州)P23

  6、對外投資對象: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有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qū)

  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1、文化特點:東西方兼容,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

  2、民族和傳統(tǒng)服裝:大和民族占絕對優(yōu)勢,傳統(tǒng)服裝:和服.

  第二節(jié)東南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置和范圍:

  (1)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就是因在中國南部而得名.)

  (2)位置:

  緯度位置:熱帶;

  海陸位置: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性;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短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原因:日本從波斯灣進口石油,向西歐等國出口工業(yè)產品,都要途經(jīng)該海峽,因而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3)國家:內陸國:老撾.臨海國: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島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東帝汶.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

  1、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多火山.

  2、氣候: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分布中南半島和菲律賓半島北部馬來群島大部和馬來半島南部

  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全年高溫多雨

  對農業(yè)的影響雨季種,旱季收隨時種隨時收

  3、主要糧食作物:水稻,主要經(jīng)濟作物: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大產地P29

  三、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1、中南半島上山河分布特點: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各大河上游流經(jīng)山區(qū),水能資源豐富,下游多形成沖積平原.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勢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成為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

  2、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瀾滄江)紅河(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

  3、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點:河內(越南首都)金邊(柬埔寨首都)、萬象(老撾首都)、曼谷(泰國首都)、仰光(緬甸的大城市,原首都).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P31

  4、人種:東南亞居民絕大多數(shù)是黃種人.

  5、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和華僑分布集中的地區(qū).新加坡比重大.

  6、東南亞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新馬泰是重要的旅游路線.主要的旅游資源是: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波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等(圖P33).

  備注:讀圖掌握東南亞主要島嶼、半島,瀕臨海域、鄰國和中南半島上的主要國家、河流和城市;馬六甲海峽位置.

  第三節(jié)印度(首都:新德里)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1、位置

  (1)緯度位置:熱帶,亞熱帶

  (2)海陸位置:西臨孟加拉灣,東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位于我國的西南面,屬于南亞,也是南亞面積大的國家.

  2、自然環(huán)境:

  (1)、地形:北部:山地---喜馬拉雅山脈南側,中間: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對農業(yè)影響:地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是亞洲耕地面積廣的國家.)

  (2)、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旱季(10月至次年5月)東北季風,雨季(6月至9月)西南季風→水旱災害頻繁.

  (3)、河流:恒河---從孟加拉國的恒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灣,被印度人稱為“圣河”和“印度的母親”.

  3、人文環(huán)境

  (1)人種:主要為白色和黑色人種

  (2)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增長速度快.(眾多的人口對印度資源、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3)官方語言:英語

  二、水旱災害頻繁

  1、印度大部分地區(qū)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為旱、雨兩季,雨季為6月至9月,旱季為10月到次年5月)為主,由于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wěn)定,水旱災害頻繁.乞拉朋齊是世界上降水多的地方.

  2、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主要經(jīng)濟作物:黃麻、棉花和茶葉等.

  水稻、小麥的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水稻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平原和半島兩側沿海平原,降水豐沛的地區(qū);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降水較少的高原山區(qū).

  3、綠色革命:60年代后,實行了綠色革命,糧食不僅能夠自給,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

  三、發(fā)展中的工業(yè)

  1、主要礦產資源:煤、鐵、錳

  2、工業(yè)分布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系:工業(yè)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產地,可以節(jié)省運費,降低成本.

  3、主要城市及特點:新德里--首都;加爾各答---印度大的麻紡織中心,大的城市--孟買(印度大的棉紡織工業(yè)中心,大的港口).

  第四節(jié)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一、國土遼闊

  1、位置范圍

  (1)范圍:由東歐平原和北亞地區(qū)組成,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是一個傳統(tǒng)上的歐洲國家

  (2)位置:緯度位置;東、西兩半球;處北溫帶和北寒帶.

  海陸位置:位于亞歐大陸北部,東臨太平洋,西臨波羅的海(大西洋),北臨北冰洋,西南臨黑海和里海.

  2、自然環(huán)境——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

  (1)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

  (主要地形區(qū)分布: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P42

  (2)地勢特點:南高北低,東高西低.

  (3)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特點為: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降水較少,夏季較多.奧伊米亞康為北半球的寒極.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的影響,俄羅斯東西部氣候差異大,氣溫是南高北低,西高東低;降水是南多北少,西多東少.

  (4)河湖: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皆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被俄羅斯人譽為“母親河”(歐洲長的河流).

  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蓄水量大、深的湖泊.

  二、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yè)發(fā)達

  1俄羅斯自然資源特點:種類齊全,儲量豐富但分布不平衡,東多西少.

  2、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地區(qū):鐵礦——庫爾斯克;石油——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

  煤礦:庫茲巴斯煤礦.

  3、主要工業(yè)區(qū)及特點:圣彼得堡工業(yè)區(qū)(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

  莫斯科工業(yè)區(qū)(工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烏拉爾工業(yè)區(qū)、新西伯利亞工業(yè)區(qū);

  4、工業(yè)區(qū)的分布特點:西多東少,工業(yè)主要分布在歐洲部.

  5、工業(yè)特點:重工業(yè)發(fā)達,輕工業(yè)落后.

  三、發(fā)達的交通:

  1、交通特點:交通部門齊全,均很發(fā)達,但不平衡.歐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亞洲部分比較稀疏,但有一條亞歐大陸橋(西伯利亞大鐵路: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

  2、主要運輸方式:鐵路和管道運輸.(1)客運主要方式:鐵路和公路;(2)貨運主要方式:鐵路和管道.

  3、俄羅斯管道數(shù)量多,與石油、天然氣儲量、產量豐富有關.

  4、俄羅斯南部多山,但西伯利亞大鐵路卻沿南部山區(qū)修建的原因:

  (1)南部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南部氣溫更高,氣候更宜人;

  (2)北部有凍土層,建設難度大,安全系數(shù)低;

  (3)距離周邊臨國較近,更便于發(fā)展經(jīng)濟.

  5、五海通航: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一長河,全長3600米,是俄羅斯航運價值高的河流,通過運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里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P46

  6、主要城市及其特點:莫斯科(俄羅斯首都)大的城市,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中心;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北冰洋沿岸的港口摩爾曼斯克為終年不凍港.

  7、俄羅斯文化:俄羅斯人對交響樂和芭蕾舞等藝術有這特殊的愛好.

  (備注:在圖上填注俄羅斯主要瀕臨水域、臨國,地形區(qū)、山脈和河流;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地區(qū),主要工業(yè)區(qū)和主要城市;主要鐵路和伏爾加河溝通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