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長規(guī)律
書法的學習本身對孩子的專注力、耐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專注、耐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正是書法學習的一項重要得教育目標。
就老師而言,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及成長規(guī)律,例如5歲的孩子,正常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就時15-20分鐘。那書法課就不應該要求孩子達到不符合他成長規(guī)律的要求。所以好要做到以下這兩點:
設定合理的要求和目標;
利用孩子其他方面的一些天性和教育方法,例如成就感、好勝心、興趣點、課堂的任務的安排和時間的分割等教學方式,對孩子加以引導甚至“誘導”以達到學習的效果和訓練目的。
02
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好的老師,是學習任何東西的動力,書法也不例外。
在興趣的驅動下,一個孩子:可以將局外人變成局內(nèi)人,可以把之前認為是枯燥單調(diào)的學科反過來學得津津有味;可以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地去追求終級目標;還可以在學習成功后獲得極大的身心愉悅。
想培養(yǎng)和維護孩子學習書法的興趣,要結合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通過書法促進孩子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和特長的發(fā)展,調(diào)動孩子學習積極性方面,有意識地作如下嘗試:
準備工具.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書環(huán)境
讓孩子知道書法在實際運用中的作用
搞好學與用擴充孩子的大腦
讓孩子體驗學習書法帶給的快樂
03
了解漢字的發(fā)展演變
讓孩子學習書法不僅僅是寫字、識字,更要解讀、懂得漢字,每個漢字都有故事、有人物、有寓意。通過字的發(fā)展演變,增加歷史知識,給孩子打開一片新的視野。讓“枯燥”的書法生動起來。
其實漢字的根源是非常有意思的,字都是來源于生活的。人家的孩子可能認識很多字,但咱們家的孩子不僅會讀會寫,還知道這個字原來是怎么回事兒。由于懂得漢字的原因,就不會出現(xiàn)多寫一個點,或少寫一個點那樣的錯別字,秒殺同班同學。
舉例:
解讀頭發(fā)的“髪”,為什么甲骨文的髪,是人的面容旁邊有一個“犬”,也就是狗?
解讀發(fā)展的“發(fā)”,為什么是一個人在助跑奮力投擲標槍?
解讀十二生肖,小老鼠為什么能排第一?牛如此憨厚,但為什么我們在形容一個人厲害的時候,要說“!保客米訛槭裁词侵袊幕幦嶂赖拇?為什么狗那么寫?
04
借助書法小故事
孩子的天性就是比較喜歡聽故事,所以要經(jīng)常結合生活講一些書法有關的小故事,激發(fā)他們對書法的興趣。比如:入木三分、幾案留字、王羲之潛心苦學墨當飯、子換父字、偶創(chuàng)飛白等。
舉例:墨池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國晉朝的一位大書法家,被人們譽為“書圣”,紹興市西街戒珠寺內(nèi)有個墨池,傳說就是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
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
05
書法口訣歌
點如空墜石,力量有千鈞
橫如天邊云,來勢更兇猛
撇如斷象牙,亦是松生崖
捺如武士刀,霍霍斬豺狼
指導孩子學習書法時,要注意孩子學習書法的習慣和態(tài)度,練習時間不宜太長,多帶孩子參觀書法展覽、有碑刻的名勝古跡等,對孩子取得進步,要給予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培養(yǎng)孩子對書法的興趣,讓書法課不再那么枯燥,讓孩子愛上書法。
本義:幼兒在未學會語言之前,從喉部發(fā)出清亮的“呵呵”笑聲。
“孩”的基本釋義:
兒童,引申為子女:男~兒。~童。~提(指幼兒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