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參加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原以為當音樂教師相對于其他職業(yè)來說壓力會小點,可現在看來不然,當音樂教師也并不輕松。當然,在壓力背后也有快樂。
一、教學中大的特色或經驗
這么多年的教學,也有了很多經驗。比如,在各個單元內容的教學中,我不會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素材,而會盡可能、大量的去尋找課外的與本單元或本節(jié)課有關的知識、音樂等等,我希望結合課外的知識讓學生們有更廣闊的視野與更加豐富的體驗、感受。在課堂上,當教學生演唱時,我會去主動關注學生的聲音,學生演唱時,有時他們會偷懶,在學生心里沒有“什么叫好聽的聲音”的概念。我認為,好聽的聲音必須聲中帶情,把情和聲融合在一起,我很多次在課上模仿學生懶惰時的聲音,讓他們自己去比較,這時基本上學生都能領悟到什么叫有感情的聲音,也能很快的改過來。
第二、教學中大的困惑
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欣賞課時,我有時無從下手,我到底讓學生在欣賞課里學點什么?分析曲式,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猶如聽天書,根本聽不懂。所以一到欣賞樂曲時,很多學生不能去關注樂曲,我想原因出在我身上,我不能帶領學生很好地聽,這也是我大的困惑所在。
后,在教學上,我大的愿望也跟其他音樂教師一樣,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面對學生,面對教學能得心應手;面對學生,能教給他們更多的音樂知識。音樂課能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快樂,這也是我做教師大的心愿。
【篇二】
如何從小教孩子學數學
多和孩子玩游戲,在不知不覺中鍛煉孩子的數學興趣。
樣才能讓孩子親近數學、愛上思考?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如果他覺得數學就在身邊、思考是件非常好玩的事,自然就會喜歡了。、廚房
廚房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室”。你從超市買了各種蔬菜、水果,讓孩子和你一起整理。你可以要求他按種類、顏色、形狀,甚至冷熱分類,這對他非常有好處。
好了,準備做飯了,看看我們都要做什么:用瓢(這可算是個度量工具)量取米、面,調整微波爐的時間和看菜譜。別忘了讓他參與進來。
開飯了!告訴孩子你們一共用了多長時間準備這頓飯。哦,問問他:“親愛的,你要多大的烙餅,是一半,三分之一,還是四分之一……”即使他遠沒有開始學習分數的概念。
書房里多的可就是紙了。和孩子玩玩撕紙條的游戲,然后讓孩子觀察比較,把一樣長,或者一個顏色的紙條配成一對。再給紙條排排隊,排列的時候一頭對齊,排完了數一數這一排有幾條,讓孩子指出短的是哪一條,長的一條又在哪里。
孩子喜歡說兒歌和聽故事了。給他講講《老公公和小猴子》的故事,念一念《一只青蛙四條腿》的歌謠,道理就蘊涵在故事和歌謠中,孩子在笑聲中自然理解了其中的數量關系。有空時,和孩子下下棋吧,讓他數數:自己拿了幾個棋子?媽媽又有幾個?他拿夠了嗎?不夠還要拿幾個?超市
去超市即使不買東西,也可以有收獲。帶他看感興趣的貨品的標價,讓他比較一下,什東西拿齊了,好,該算賬了。一件東西1元,那買兩件該付多少?各種物品加起來總共又該付多少錢?同樣是糖果,一個打折一個不打折,選擇打折的這個可以節(jié)省多少錢?出行
帶孩子外出,讓孩子估計去公園的路程和去學校的路程的長短。路上,他也會看到不同顏色的車,以及不同的車牌號碼。當然,你還可以和他玩記車牌號碼的游戲,看看誰的數字記憶力更好些。做家務
讓孩子幫著收襪子,這需要他進行顏色、大小的配對。往洗衣機里加洗衣粉的時候,也不要忘了告訴他:“上我們只加了一勺,而這次我們要加兩勺,因為這次的衣服是上次的兩倍多。”讓他幫著分發(fā)筷子,這也需要他知道有多少人吃飯,并感覺一人一筷的一一對應的關系。后,別忘了讓他過半個小時叫爸爸吃飯——這需要他會看鐘表和推算時間。做游戲
和孩子玩?zhèn)游戲讓他動起來吧,他肯定樂瘋了!很多游戲都可以讓孩子接觸數量。比如,拍手一下、拍肩膀三下、拍*八下……孩子一定記憶深刻。用觸覺來做個游戲吧,給他找個袋子,里面裝一些他喜歡的玩具,現在下達指令:“摸兩個玻璃小狗出來。”他一定非常樂意。……并非只有坐在教室里,一板一眼地做題才能學會思考。啟蒙,往往就在生活當中、在孩子喜歡的游戲當中。
【篇三】
本學期,語文學科項目中,開展了“讀讀寫寫勤練筆,尋找讀寫結合點”的活動。這一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就語文教學過程而言,實質上就是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和寫作的過程。閱讀和寫作是密切相關的。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運用,兩者并重,相輔相成。
一學期來,我在實施這一項目的實踐中,摸索中探索,訓練中總結,有了一些感悟:
1、強朗讀,積淀詞句
會寫首先要會讀,學生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不斷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認識,開闊了視野,敏捷了思維,從課文中汲取營養(yǎng)。因為課文所選的大部分是思想性強、結構嚴謹、語言規(guī)范的文章,學生通過朗讀,正確理解了詞語,積累了典型的詞句,梳理了文章的條理,掌握了文章的結構,為寫作了很好的鋪墊。所以,教學中,我重視每篇課文的朗讀,讓學生讀中感悟。
2、寫多練,形式多樣
千篇一律,形式單一的寫,會使學生會厭煩、乏味而失去寫作的熱情。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不失為讀寫結合中的一劑良方好藥。
1)、框架式:理清整篇文章的結構和寫作順序。如《音樂之都維也納》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寫的,讓學生仿照這一結構寫“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音樂”。大部分學生謀篇布局比較好。
2)、比較式:比較課文之間的寫作異同,掌握多種寫作的方法。如采用倒敘的方式寫,吸引讀者,引起懸念。讓學生寫了《這真讓我》的作文,效果不錯。
3)、復述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洞髠}老師》和《將相和》等課文故事性很強,學生便于復述。
4)、仿寫式:仿照某一章節(jié)的寫法,印象深刻。如一課,對話展開情節(jié),很有特色,于是讓學生寫一段對話,要表現出四種說話的形式,學生寫得蠻有滋味。
5)想象式:好多課文會給人遐想的空間,以達到回味無窮的境地。如《蘇武牧養(yǎng)》中有一情節(jié)“蘇武手我、握旌節(jié),與羊做伴,深情地注視著南歸的大雁——”蘇武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要求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把這一過程寫具體。學生的想象還真豐富,寫作中突出了蘇武的“思鄉(xiāng)、愛國”的情懷。
6)寫句式:寫作,不必拘泥于長篇大論,有時幾句精練的語句,同樣能能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擁抱大樹》這篇保護環(huán)境的文章讓學生深受教育,于是,學生設計的一條條精美的廣告語,折射出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讀寫結合的形式還很多,它們往往又是相互交錯使用的。只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有計劃地選好結合的“點”那么,學生練筆的機會就多了,寫作的基本功也就扎實了,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真是相得益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