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草》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釋】
1.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xué)習(xí)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2.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3.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5.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6.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fēng)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賞析】
前人于此詩好評甚多!豆艢g堂集雜著》:“劉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復(fù)生’。孟浩然‘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此聯(lián)豈出自劉歟?……古人作詩,皆有所本,而脫化無窮,非蹈襲也!薄短圃姵煞ā罚骸安槐囟ㄓ猩钜,一種寬然有余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
但亦有說此詩別有寓意者!短圃娙偈住罚骸霸娨杂餍∪艘。消除不盡,得時即生,干犯正路。文飾鄙陋,卻最易感人!薄对娋硿\說》:“誦此詩者,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無確定,以為喻世道,則治亂循環(huán);以為喻天心,則貞元起伏。雖嚴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見仁見智,無所不可。”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練習(xí)題】
一、看拼音寫詞。
ɡān kū shāo huǒ yě wài
( ) ( ) ( )
qiē cài cǎo yuán guāng róng
( ) ( ) ( )
二、選字,組詞語。
有 又 右
只( ) 左( ) ( )來了 ( )手
( )人 ( )邊 ( )大( )圓
三、默寫古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詞。
ɡān kū shāo huǒ yě wài
( 干枯 ) ( 燒火 ) ( 野外 )
qiē cài cǎo yuán guāng róng
( 切菜 ) ( 草原 ) ( 光榮 )
二、選字,組詞語。
有 又 右
只( 有 ) 左( 右 ) ( 又 )來了 ( 右 )手
( 有 )人 ( 右 )邊 ( 又 )大( 又 )圓
三、默寫古詩。
《草》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