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
1.掌握中學生的過渡性心理
學生在中學以前處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顧、保護,他們的獨立性、自覺性都較差。進入中學階段后就進入了少年時期,而中學后期則處于青年初期,是個體逐步發(fā)展成熟的時期,它標志著個體真正開始逐步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過渡性,反映出中學初期(少年期)和中學后期(青年初期)過渡狀態(tài)的兩種不同特點。前一時期,即少年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后一時期,即青年初期是一個逐步趨于成熟的時期,是獨立的走向社會生活的準備時期。前一時期,還保留著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時期,卻包含著成熟后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即使如此,他們也只是剛剛達到成熟時期,他們的認識能力、水平還是不高的,他們的個性傾向還不穩(wěn)定,還需要教師、家長對其關(guān)懷和指導,以便加強他們的自我修養(yǎng),使其真正趨向成熟。
2. 掌握中學生的閉鎖性心理
中學生的心理逐漸顯示出閉鎖性,即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逐漸復雜,開始不大輕易將內(nèi)心世界表露出來。中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也必將引起情感上的變化。這些變化一般是不會輕易流露的。即使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動,由于這個時期相應的意志力的發(fā)展,他們也往往會控制住而不表現(xiàn)出來。這是閉鎖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礎(chǔ)。由于閉鎖性的特點,中學生心里的話常常是不愿對長輩說的。中學生的年齡越大,這個特點就越為明顯,初二、三以后的中學生,自己放東西的抽屜總愛加鎖,似乎有什么秘密的東西不愿讓人知道,其實里面并沒有什么要緊的東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這個階段的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據(jù)他們一時一事或某個舉動就做出判斷,或做出研究的結(jié)論,那常常是容易發(fā)生錯誤的。
中學生在閉鎖性心理的同時還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容易對同齡、同性別的人,特別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這就為我們老師教育管理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示:就是要生活在學生的中間,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學生尊敬師長,是理所當然的。但學生對老師敬若天神,勢必造成師生間的距離感,久而久之,教師就會感到學生越來越難管理,越來越抓不住學生的心。解決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感到教師不僅可敬,而且可親(但要注意“度”的問題,否則,學生就會由于跟教師太親近而不服從教師的管理,家長感到孩子難管的道理就在于此)。